大数据技术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研究论文_魏爽

大数据技术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研究论文_魏爽

(福建省武夷山职业学院,354300)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式及途径,有利于促进其发展,但也有一些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高效发展,就必须正视机遇与挑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趋利避害,不断地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各项技术及思维促进思政教育开展效益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概括性表述,并对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及创新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要分析,继而提出了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开创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高校教育;挑战与对策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信息需求量的增长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发展,在我国于2015年颁布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应当将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将发展大数据技术作为了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因而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研究如何对大数据技术及思维予以创新应用,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概述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数据”指的是无法通过普通设备予以捕捉处理的数据总和,由于其数量巨大、增长速度极快,难以对其进行完全衡量而被称为“大数据”,而“大数据技术”指的是则能够对大数量、高增速、多样化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的一种先进技术,这一技术的兴起及发展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的。在这一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逐渐渗透并影响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具体地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地与网络进行接触,由此也就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思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地搜索学生互联网思政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各项行为地本质,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观念、政治意识及行为习惯等与思政教育开展相关的情况。

二、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教学信息更为全面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得数据的数量实现了极大的拓展,而且在形式上也使得数据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具体地来说,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已经由简单的图文静态表现形式转变为了图文、音视频等动静表现形式并存的丰富形态。数据的动态表现形式与静态表现形式相比在可信度及直观性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因而将其应用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还能够促使教师通过创建学生信息收集平台、组织学生安装校园管理APP等具体途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成绩等数据进行更加便捷的收集和分析,对促进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方式更为灵活

就高校开展的传统思政教育活动而言,教育方式具有单向性及死板性的特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单纯接受教育的被动地位,且由于学生不愿与教师主动沟通而导致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偏差较大。而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中能够帮助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社交行为、时间安排等日常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并预测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动态变化。由此也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方式的灵活调整,做到对学生思想情感变化的“早知道、早分析、早引导”,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优化与提升。

(三)教育决策更为科学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所用到的各项信息作为教育决策作出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完整性及客观性对于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在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关于学生思想情感实际情况的各项数据的欠缺而往往凭借教师的经验做出教育决策,由此导致教育决策的科学性难以得到保障。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中,能够帮助教师收集更为客观准确的学生思想情感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将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进行量化处理,以此为基础也就能够帮助教师作出更加科学的教学决策,大大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及实效性。

(四)主客体融合更密切

在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处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由此导致学生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获得与自身实际需求相契合的思政教育。而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中能够促使教师接触到更多形式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手段,逐渐树立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的重要意识,实现思政课堂师生地位的平等化。此外,将互联网平台引入到教学课堂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由此可以实现学生思想情感更充分地表达,甚至可以通过个别观点对思政教师进行“反哺”,缩小教学过程主客体之间的界限,促进主客体之间更密切地融合。

三、大数据技术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个人思政意识面临的挑战

根据上文所述内容可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但同时,大数据技术中由于包含着大量的数据而导致极易出现数据价值观冲突的现象出现,容易导致高校学生的世界观等观念的形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在当前西方积极将思想意识渗透进入我国文化环境中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中囊括的数据信息更是变得良莠不齐、充满复杂性,因此作为思想处于活跃期的大学生来说,极易由于受到西方误导性思想意识的影响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严重影响思政意识的正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大学生个人隐私安全面临的挑战

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虽然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动向,为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动向作出更科学的教育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将自身的日常行为等信息在网络上予以表现及展示,给学生的个人隐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具体地来说,这种个人隐私泄露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为了便利教师教育决策作出而自觉上传的各项信息容易通过互联网外泄至校园网络之外的局域网中;其二是由于互联网环境中的各项数据都具有关联性,因而可能会泄露学生本意并不想公开的信息内容,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

(三)高校思政老师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

与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相比较,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开展的高校思政教育在思维方式及教学方法上都具有突出的先进性特征。而由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者主要由专业思政教育老师及高校辅导员组成,前者主要负责学生思政理论的教学工作,而后者则注重纠正学生日常行为中不正确的行为,虽然二者的工作分工明确,但由于其很难有时间对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进行学习,由此导致其教学能力难以跟上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此外,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具有较为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能力都较为欠缺,由此导致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高效应用受到制约。

(四)思政教育数据分析准确性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为高校思政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信息,对科学教育决策的作出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些多样性的数据的存在还可能导致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数据筛选及处理时忽视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大而泛之的收集和处理,由此不仅会降低教育数据信息处理的效率,还有可能导致教育者陷于没有意义的数据中,作出无意义的教学行为。除此之外,单纯地将数据信息作为教育决策作出的依据,可能导致“唯数据主义”的存在,完全摒弃经验教学方法,造成教学方式过于死板的严重后果,影响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

四、优化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使用的对策

(一)通过教育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意识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及导致学生意识形态稳定性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因而要想促使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创新使用效益的不断提升,就必须积极保障学生思想意识不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负面引导,而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对学生加以强力引导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具体地来说,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社会及学校三方面的配合,将学校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思政教育置于主体地位,并联动学生家长及重要社会性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予以充分关注并进行积极引导,保障学生时刻坚定正确的思想意识及政治立场,优化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二)通过加大数据保护力度保护学生隐私

为了给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学生需要将个人的日常行为等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供教师参考使用,这一方法虽然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及便利,但同时也给学生的隐私安全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因而在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生信息收集及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学生相关信息的保护力度,保障学生信息上传平台的安全可靠性。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群体自主树立数据信息保护意识,在进行数据上传的过程中妥善保护数据安全,避免自身合法权益及个人隐私受到侵害。

(三)通过培训提高高校思政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实现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高效创新应用,教师应当充分树立大数据技术教育理念并提高自身的大数据教学能力。因而,在高校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教师大数据思维的培养,促进教师洞察力及数据敏感力的提升,由此以保障其能准确把握并利用大数据中所蕴含的有效教学信息;其次,学校应当组织包括思政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进行大数据技术培训,以保障其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最后,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可以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大数据思维方式等作为教师选择的重要依据,由此以为大数据技术与教学实践的充分融合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通过完善教学机制发挥数据积极作用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信息的多样化及复杂化导致教师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难以辨别数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造成了教学资源及教师精力的浪费。因而本文认为,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思政教学机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制度化处理,如学生的消费行为、学习成绩等,由此既可以保障大数据信息为思政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便利性和准确性,又可以避免教师在不必要的信息收集和处理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提高大数据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效益。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实践中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及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因而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大数据技术,并积极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中,以促进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安生.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9):75-76.

[2]陈仕伟.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许昌学院学报,2018,37(01):92-96.

论文作者:魏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大数据技术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研究论文_魏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