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会计分院,浙江 嘉兴 314408)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存在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价值,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新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受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思想文化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2006年9月颁布的“十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同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和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更加明确——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道德素养的养成。在我国,虽然一直大力提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方针,但其结果并不理想。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就是通过开设公选课的方式实现的。但现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内容还不完善,结构还不合理。例如:课本中政治理论性的内容偏多,而文化性的内容偏少。此外,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科学体系。
其实高校大部分教师均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应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其渗透进去,将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有些学校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以“孝亲、礼敬、诚信”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播,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还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兴趣和理解,从而逐步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爱国主义情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1、在高校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导致学生虽然明确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始终兴致不高;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材不成体系,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3、当代大学生个人意识强,较以自我为中心,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不被其接受;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建设不够完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在世界历史的五千年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正是因为我们有着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5]。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不断地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优秀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支撑,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6]。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建设教育中,一方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深刻全面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塑造其品格修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下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只有当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其衍生出来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归属感才是无可替代的。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新时期下的中国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体系更加健全,同时也进一步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供更多的有力素材和创新研究方向。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途径
(一)优化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基本属于选修课的范畴,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积极争取开设与之相关的必修课程。同时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打造一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相匹配的特色师资队伍。加强丰富课程资源,高校可结合时代背景,校园历史,地方人文,创造出既具有新时代政治理论又兼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教材。同时设置一系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二)打造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仅在课程设置上改变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打造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开设并积极推广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大学生社团,可由经过培训后的高校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带队,开展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系列活动;2、可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添加至高校校园里的硬件设施中,如学生宿舍楼栋命名,教学楼里宣传栏的布置,适量增加图书馆中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馆藏等,并加以宣传;3、高校应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并定期举办一系列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或者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号召学生参加,并通过校园报刊,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信息平台进行有力的宣传。
(三)成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项学习小组
通过引导学生成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项学习小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每周定期分享自己一周的学习感悟,展开学习研讨,以此逐渐引导高校学生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魅力和精神内涵,从而以其为标尺,规范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化2014年10月第1版:第107页.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姜雪凤,关锋. 当代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启示[J]. 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 (1):23-24
[4]黄红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D]. 湖南大学, 2013, 17-18.
[5]魏泽. 我国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09, (20): 29-32.
[6]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26
论文作者:黄嘉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中华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优秀论文; 高校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传统论文; 特色论文; 《知识-力量》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