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异构”之感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数学论文

有感于“同课异构”——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才是论文,课堂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异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盛夏微凉的宜人时节,在细雨蒙蒙的恬静之中,辽宁省沈阳市教研室于2006年6月14日在沈阳市大东区杏坛小学召开了“小学数学‘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系列研讨会——‘同课异构’现场会”,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的杨清老师、沈阳市大东区杏坛小学的李辉老师、沈阳市铁西区启工街第三小学的武娜老师分别执教了同一节课——“分数的意义”。由于三位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组织的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透视这三节课,应探究一个本质问题——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也就是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不热爱到热爱。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能否积极主动地学。接下来通过对三节课的具体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一、确定恰切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确定恰切的教学目标是系统的教学或教学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步骤之一。教学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表述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包括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及情感态度等);表述得要具体、明确并可以观察与测量。三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分数的意义”一课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杨清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单位“1”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利用广阔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良好情感。李辉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武娜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更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由于三位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科学的教学内容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式和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与呈现教学内容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学生乐于学习,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内容

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否焕发出高昂的学习热情,是能否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杨清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首先出示了一幅双关图。有的学生说看到了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的头像;有的说老奶奶的面部又能看成是一个女人在跳舞,老爷爷的面部又能看成是一个男人在弹琴……接下来提出两个问题:1+1=?2+5=?从而引出本质问题——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武娜老师首先让学生说一字打头的成语,进而理解单位“1”的意义。李辉老师则先让学生猜谜语——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生已掌握的分数知识。三位教师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2.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教学内容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与数学内容的应用性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但是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生活材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杨清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用多媒体播放同学们上体活课时的情景录像,让学生找其中一个画面(两个同学打乒乓球,八个观众围在球台边)中的分数。学生分别找括单位“1”的意义,进而理解与概括分数的意义。由于杨老师选择了学生自己亲历的生活素材,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选择能引发学生深入思维的教学内容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所以在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时,不应仅关注数学事实本身,更应关注隐藏在数学事实背后的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内涵。

李辉老师在应用练习环节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想要吗?但有一个要求,你能按我的要求说出来就送给你。(出示贴着在剩的卡片占我原有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不断的变式,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杨清老师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分子与分母的意义之后,安排了这样的应用练习:我这里有6枝铅笔。要把它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虽然这两个分率是相同的,但由于单位‘1’不同,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为学生的后续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早已耳熟能详。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方法。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教学的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个人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顺利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首先应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杨清老师依据“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单位‘1’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一教学目标,选择了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武娜老师为了实现“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这一教学目标,选择了让学生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李辉老师为了实现“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杨清老师依据“观看同学们上体活课时的情景录像,根据具体情景寻找分数并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选择了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武娜老师为了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得到分数,然后让学生思考:把谁看作了单位“1”,是怎样分的,又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李辉老师让学生用课前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的一个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用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地创造分数。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3.依据教师个人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能否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否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与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人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杨清老师虽然是一位年轻教师,但她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能很好地捕捉学生生成的问题,所以她选择了师生共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追问的教学方法。武娜老师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沉稳老练的教学风格,所以她选择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武老师及时调控并加以指导。

总之,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包括确定恰切的教学目标、组织科学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三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受到教学环境的好坏、教学媒体的优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步从有效教学走向高质教学。

标签:;  ;  ;  ;  

“同班异构”之感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