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凤玲[1]2013年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要探讨的是在信息和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非对称问题,破解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瓶颈。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集中的孵育地,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体,其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进展。作为国家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资本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农业领域,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点是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但是目前这类企业融资困难,经营资金缺乏。从融资来源看,信贷资金是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来源。但是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几率较低。通过对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发现,信息非对称性、政策环境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信用环境、新技术手段未充分利用等都是制约因素。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信贷融资模式:交易型信贷模式,主要是以财务报表、抵(质)押品、信用评分技术、租赁或保理为基础的信贷模式;关系型信贷模式,主要是以小微信贷、联保、保险保证贷款为基础的信贷模式。这些模式部分地满足了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关系型信贷模式,但是它也面临着银行融资过程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我们仍需在创新信贷融资模式上寻找出路。在现代网络技术支持下,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原有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淘宝网改变了人们消费的习惯和创业方式;全球网形成了银企间的“网状接触”结构,改变了银企间的接触方式;盈创动力通过网络平台聚集了各类资金,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扩大了科技型企业获得投资的可能性。这叁种方式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借鉴他人经验,在理解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创新一种模式来破解融资困境,这里我们的关注点是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因此,新的模式要实现信息聚集、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功能。在大规模协作理论、非对称性信息理论、长尾理论、信贷配给理论等支持下,本研究提出建立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平台汇聚了来自企业、政府、中介机构、关联企业等组织,建立了企业基础数据库、信用评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通过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风险防范机制、信用评估机制、协同发展机制、专家参与机制等,实现平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通过新旧融资模式的商业模式画布比较可以发现,平台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即改变了传统银行的信贷行为;网络模式创新,即借助了信息与网络技术,促进了线上线下融资过程、商业集群的结合;企业制度的创新,即加强了企业的社会资本网络;运行机制的创新,即信息传递、分析模式有了改变,融资成本下降。
段金龙[2]2016年在《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需要科学系统合理的体制机制予以保障。科技创新活动具有较大的风险,市场失灵现象较为明显,单纯依靠市场金融自发调节支持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政府为弥补国内资源与国内资本对公共经济支持力度的不足,不断地通过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运用制定合理的金融手段或工具对公共经济施加影响,公共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已推出相关公共金融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融资难仍是科技创新主体面对的问题。本文在界定公共金融与科技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机理与方式,系统阐明了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现状及国际成功经验,构建了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效果评价与检验模型,实证评价并检验了公共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果,提出了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的相关对策。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及机理。主要介绍了公共金融的概念及功能,从市场失灵、国家战略等方面分析了公共金融存在的必要性,研究了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机理,主要包括资金集中机理、风险管理机理、信息揭示机理及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项目治理。(2)本文探析了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机制。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机制包括引导激励机制、服务保障融资、监管机制;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供求、竞争及风险机制;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调机制;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社会机制,包括网络机制、沟通机制、信用机制。(3)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的发展情况并对国外相关经验进行了对比。将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发展分为叁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从1979年至1993年以及从1994年至今。通过对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分析,得出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启示。(4)构建了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效果的评价与检验模型,并进行相应实证分析。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体系,选取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效果评价指标,对比不同的评价方法,建立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效果的评价模型,以东中西地区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评价。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构建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效果检验模型,分别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投入、政策性科技贷款及政府创业引导资金对科技创新的影响。(5)完善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方式与机制。完善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方式主要从融资方式、政府担保及保险方式、公共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从内部协调机制与外部协调机制两个方面完善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的协调机制。本文面向当前我国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对公共金融的迫切需求,对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成果将丰富和完善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理论与方法,促进科技金融理论发展,有助于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
王子菁[3]2018年在《融资约束、共享金融与小微企业成长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新生企业不断涌现。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出口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问题日益突显出来,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小微企业发展及成长的严重制约。融资难是表观现象,产生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存在融资约束。融资约束的产生固然与小微企业自身特点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模式制约。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不仅是我国特定时期的特殊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难题①。面对凸显的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传统的金融机构及融资模式难有积极的解决方案,传统金融存在的服务缺陷给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进入金融业,一些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创新金融模式应运而生。这些创新的金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融资具有海量信息、参与者众多、低成本、高效率、自由、民主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大、短小频急的特征,从而有助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一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有很多隐患。2015年9月“中国共享金融50人论坛”上,时任中行金融研究所长的姚余栋首次提出了依托信息及网络技术支持的包括供求个体之间、个体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等叁个层面共享的“共享金融”概念。共享金融是共享经济背景下促生的一种新金融模式。随着大批互联网金融平台重构、整合、发展,“共享金融”会成为一种新趋势和新模式。基于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发展而来的共享金融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度基础上,既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征,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分散融资风险。而对于长尾理论关注的约占80%的“弱势群体”,在普惠金融理论的指导下,也可以实现需求意愿。共享金融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终归宿,互联网金融只是共享金融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在深入分析及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深入分析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论述了融资约束产生的根源是因为传统的融资模式陈旧不能解决融资约束难题,融资模式创新势在必行。通过融资模式比较发现:传统的融资渠道虽然不少,但真正适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却是很少。构建融资新模式须融合各种融资模式的特性和优点,还要契合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共享金融以其独有的优势契合小微企业成长的特点,代表了金融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2.论述了共享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其作用机理在于共享金融降低了小微企业资金融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并具有降低融资成本、分散分担融资风险、去中介化、体现“小、众、美、活”特点、拓宽融资渠道的优势,从而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促进了小微企业成长。3.以共享金融作为调节变量,以调研收集到的融资约束、共享金融和小微企业成长数据为载体,结合研究目的,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实证检验。构建了共享金融调节效应理论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甄别出融资约束、共享金融、小微企业成长性的指标是否能有效的相关与所研究的小微企业成长问题。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融资约束因子、企业成长性因子、共享金融因子;通过构建的数理模型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融资约束对小微企业成长性影响的主效应、共享金融在融资约束与小微企业成长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并且通过加入控制变量进一步研究共享金融作为调节变量如何降低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4.通过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得出相应结论:(1)降低融资约束对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有重要影响(本文降低融资约束主要是降低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和减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即小微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越小,成长阻力就越小,其成长性越高,越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而且降低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市场成长性和财务成长性;减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市场成长性和财务成长性。反之则反。(2)共享金融在缓解融资约束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本文研究的共享金融包括共享金融资源和共享金融可用性两部分);共享金融资源分别在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与市场成长性的关系中、在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与财务成长性的关系中、在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与市场成长性的关系中、在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与财务成长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共享金融可用性分别在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与市场成长性的关系中、在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与小微企业市场成长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上述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在深入研究共享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的同时,构建了共享金融调节效应理论模型,通过加入控制变量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数理模型,得到实证检验结论。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有关融资约束、共享金融与小微企业成长性等相关理论,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或干预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可实际执行的切入点。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深入研究融资约束产生的根源及融资约束带给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状况、分析融资约束对小微企业发展及成长不利作用的基础上,以共享金融模式创新为切入点,解析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机理,提出共享金融模式可以有效消除传统融资模式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担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并依此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可显着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研究新观点。从而,拓宽了传统融资模式理论局限性及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进一步丰富了融资理论及共享金融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理论。2.在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共享金融理论模型。在给出共享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的同时,构建了共享金融调节效应理论模型。通过构建数理模型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并以共享金融作为调节变量,根据共享金融调节效应理论模型、数理模型进行仿真模拟融资约束对小微企业成长过程的影响及共享金融对缓解融资约束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及验证效应。得出了降低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减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与提高小微企业成长性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共享金融在缓解融资约束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共享金融包括共享金融资源和共享金融可用性),并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结论。为政府推动小微企业经济发展、为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实施路径。3.在已有指标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创新。在实证设计及验证中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确定融资约束因子、小微企业成长性因子、共享金融因子。创新提出了融资约束、共享金融量表的指标,解决了现有研究中融资约束、共享金融的指标不够全面的问题。为解决融资约束难题改善我国小微企业生存与成长状况提供了实际评价依据和评价指标,同时也为政府或者金融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扶持政策或干预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建深层次、更加完善的小微企业共享金融体系模型,进一步地细化研究共享金融对其它领域成长性的影响,将会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和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方法。
王浩[4]2001年在《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与融资新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与创新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被各国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大力扶持发展中小型科技企业、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个主要障碍,有大量高科技项目与产品急需发展资金去投入生产或扩大规模,靠有限的政府资金己经难以有效地解决与满足大范围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本文基于上述问题,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科技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与技术创新的联系理论,根据科技企业发展各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特点,对解决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前期的资金需求问题──风险投资进行了探讨。并对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国际、国内的创新资本市场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目前情况,提出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瓶颈、完善风险投资进人与退出渠道的方法,即构建适应西安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多元化的创新资本市场──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该市场是即将启动的创业板市场的补充与完善,为西安市中小科技企业创造了一种灵活的融投资方式,这种方式降低了它们的融资标准,有利于减少投资者与企业双方的信息障碍,从而保障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持续增长。
周运兰[5]2008年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股权再融资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逐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其所获得的资金与它们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相比,极不对称,占金融资源的比重不足20%。我国中小企业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普遍存在着权益资本融资缺口和债务融资缺口,不论股权性融资还是债权性融资都面临着较大困难,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更是难以推动,融资始终是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尽管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已势在必行。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经营不确定性较大,获取债务融资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等,极需资金扶持,尤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成长期,更要求以股权融资方式支持企业的增长机会,解决投资不足问题。实践证明,股权融资对保证和满足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的资金需求,乃是一种较优的融资方式;且进行后续的股权再融资即增资和配股等对上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作用也非同寻常。能否依据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特点,筹集到适合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股权资金,即企业外部股权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也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基于上述判断,首先本文以企业融资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全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阶段性特点、资金供给的来源、资金供求缺口现状,及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小企业及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阐述了天使资本融资、风险资本融资、公开上市融资等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中的优势地位、行为方式及影响作用,并进行了案例剖析和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权融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然后,本文又依据外部股权再融资理论,分析探讨了我国股权再融资的特性、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对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经营业绩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若干解决的思路和对策。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我国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反射出来的资金供给的方式类型。分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包括创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加速成长阶段、稳定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等资金需求的不同特征,以及对资金供给的不同要求。2、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渠道和方式,其中股权融资能为特定成长周期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首先,分别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积累、商业信用、银行信贷、发行债券、政府财政金融支持和股权融资等渠道的资金供给特点和现状。然后,通过个案分析和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小企业资会供求缺口问题。最后对股权融资与中小企业成长周期关系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显示,股权融资能为特定成长周期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3、我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与股权再融资的来源与形式。中小企业的整个股权融资,包括天使资本融资、风险资本融资、初次公开上市股权融资以及其后续的股权再融资等,表现为一个资金供给的接力过程。本文分别阐述了上述股权融资形式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各自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优势地位、融资行为及影响作用,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案例佐证。4、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权融资影响因素、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与经营业绩实证。首先对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权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了,并对后续有股权再融资的部分样本企业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其次分析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包括增发新股和配股两种发行方式的特性、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对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经营业绩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其中将股权再融资的公司区分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跟企业的规模、成长性、盈利性、资产担保价值等存在较大关系,上市后能在近期内进行股权再融资中小企业,都是一些成长性很高、盈利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而且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不管上市与否,在我国证券市场对外部股权融资与再融资的约束与监管下,由成长性特点所决定的对外部股权性融资的特别需求,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并没有在实际中得到满足,即我国但发展中小企业外部股权融资的潜力仍很大。另一方面,尽管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存在经营业绩下降、效率不高等问题,但我国支持中小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仍然利大于弊。5、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与股权再融资的思路对策。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并比较借鉴国际上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与股权再融资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稳妥发展便于我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与再融资的天使资本、风险资本市场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适当调整现有股票市场的再融资政策、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等相关对策建议。
李淑红[6]2010年在《中小高科技企业投融资体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小高科技企业是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两者的结合,具有关键性的增长力量和企业扩张能力,具有智力密集、知识密集、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群体性、技术发展快、产业增速高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当前很多中小高科技企业普遍由于资金不足而发展受阻,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体系不健全。因此,健全和完善中小高科技企业投融资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体系现状和我国目前中小科技企业投融资困境的解决方式。其次,对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简要分析了中小高科技企业和投融资体系的内涵、特征、运行规律。再次,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高科技企业群为例,关注制约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然后,提出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是投融资体系完善的基础,揭示了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与投融资体系完善的关系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培育和完善大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大银行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非正规金融机构、完善担保机制、搭建区域性投融资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对策,来最终完善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体系,期望能为国内中小高科技企业投融资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荆娴[7]2011年在《资本市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高技术产业带动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潮流。我国要加大力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挑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亟需资本市场的支持。央行最新调查数据表明,目前银行贷款仍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支持并非易事,通过其他间接融资筹得资金更是难上加难。据统计,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数量只占我国上市公司总量的1%左右。根据作者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份调查数据也显示,60%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在吸纳风险投资方面,只有大约10%-20%的企业表示已获得风险投资,即使获得风险投资也有一半的企业认为风险投资额度过低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相应地大部分企业没有获得任何形式的风险投资。显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渠道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而创业投资尚无力提供大规模融资。基于调研结果,作者认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待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水平也亟待提高。我们应该着手解决叁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是尽快建立区域性产权市场,为创投企业退出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机制保证;其二则是顺应发展趋势,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银行贷款进行证券化操作,通过发行高新技术产业化债券,一方面可以提高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区域性产权市场提供合理的金融工具,进一步刺激区域性金融市场的发展;其叁则是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区域性金融市场和相关金融产品创新的健康发展。最终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渠道大为扩展,融资能力日趋强大。本研究从多个视角、跨不同学科对资本市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国内情况与国际接轨相结合、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主要创新如下:(1)本论文利用系统论、经济控制论等观点,分析资本市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各影响因素分析,将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困境的手段不再局限于政策性的金融支持机制,而是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最优配置。(2)通过23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产权市场、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发展的互相依存和促进关系。提出了中等城市建立区域性产权市场的构想,并且论证了建立的可行性和创建途径。提出了区域性金融体系的创新的路径,论证了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一体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可能性和对策。(3)借鉴了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设计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债券”,用随机模拟方法证明其在财务技术上是可行,并且其风险由于企业数量的增加完全可以控制在银行和资本市场投资者可以接受的幅度之内。这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对丰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理论、资本市场理论的内涵具有重要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给我国各级政府科学地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植政策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本论文提出的构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等方面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旦应用于实践,将大大拓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资渠道,有力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总之,本课题研究成果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可带来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马欣欣[8]2005年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由于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作用逐步减弱,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科技开发与应用的水平。高新技术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将主导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进程。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面向市场需求、自身所特有的创新性、机动性强、产品更新快等特点成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力,成为现代经济系统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对于一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起着战略性的作用。 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2年底,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猛增到10.9万余家,技工贸总收入2.59亿元,然而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融资难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处于种子期、创建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几乎成了其发展的桎梏。本文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融资问题着手,对于在我国当前的融资环境下,如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思路与对策。指出除了政府、银行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外,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应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积极地进行融资筹划,创造条件,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概述,阐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解决就业的载体,是促进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一个渠道。第二部分介绍了技术创新融资的相关基本理论。分别从技术创新理论和融资理论进行了探讨,并对这两个基本理论之间的相关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融资而来的资金增值的重要途径就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两者相辅相成。第叁部分对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学习和借鉴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居源[9]2014年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与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所努力的目标,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原来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在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亟待寻求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优势的高科技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尤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急先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初期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资本量小、筹资渠道有限,是它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科技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双重属性,在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来实现科技转产,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其发展深受银行信贷制度、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而举步维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但面对市场上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如何合理选择融资方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合理,企业能够筹集所需资金、融资成本降低,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如若选择出现较大失误,会使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利润下降,企业财务风险增大。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充分了解其困难和原因,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公司财务管理的精髓,在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几种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企业案例,对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标准进行案例的应用研究,期望找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助推科技企业的发展,也促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杨刚[10]2006年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及其延伸。在现代经济中,科技和金融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金融对科技发展具有促进、保障和拉动的作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是科技发展的客观必然。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在其研发阶段、应用转化阶段、直至产业化阶段等各个时期,不仅存在着不断放大的资金需求,需要在金融市场解决资金支持的问题;而且,金融市场所提供的风险规避与转移、公司治理,激励约束、价格发现、流动性供给等功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功能性保障;从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科技的重大进展及其应用,都以金融创新与深化为先导,显示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强大拉动力。目前,我国已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但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局面,加速科技产业化,解决科技发展中资金这一瓶颈问题,以促进科技和金融事业共同发展。本文在大量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以科技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主线,研究科技项目研发阶段——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阶段——科技成果依托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问题,并研究了在这一结合过程中所需要的支撑服务体系以及我国需要进行的金融创新。最后,提出了我国在科技金融相结合方面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科技型农业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迟凤玲.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2]. 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支持研究[D]. 段金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
[3]. 融资约束、共享金融与小微企业成长性研究[D]. 王子菁. 山东大学. 2018
[4]. 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与融资新途径[D]. 王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5]. 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股权再融资研究[D]. 周运兰.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6]. 中小高科技企业投融资体系研究[D]. 李淑红. 天津大学. 2010
[7]. 资本市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 荆娴. 东华大学. 2011
[8].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问题研究[D]. 马欣欣.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9].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与应用分析[D]. 关居源. 重庆理工大学. 2014
[10].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 杨刚. 吉林大学. 2006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再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融资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科技论文; 风投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金融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