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穿奇怪的衣服,“迎头赶上”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穿奇怪的衣服,“迎头赶上”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奇装异服“赶潮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赶潮流论文,奇装异服论文,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衣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了自己给别人的整体感觉。中学生过分夸张的衣着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家长认为过分夸张的衣服会被旁人误认为是不良少年,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这样会影响学习。确实如此,一些中学生应该对此引起注意了:奇装异服与时尚新潮不搭边,是一种有违中学生身份的另类装扮。就服饰而言,和谐比奇特重要,自然比名贵重要,流畅比新颖重要。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只有自然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案例介绍

中学校园“乱相”丛生

北京市某中学赵老师说,在学校里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追求潮流,着装怪异,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符,衣服不整,而且多数是故意不整。比如,有些学生为了吸引眼球,女生穿吊带衣、露脐装戴很夸张的耳环,过分暴露,把自己打扮的过分娇艳;男生烫发,穿拖鞋、背心、短裤进班,尤其是一些体育、艺术生穿着更是夸张。他们的政策是老师说我就是不理,我就是不怕你。老师奈何?学校奈何?

孩子奇装异服,父母揪心

家长程女士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也比较头疼:“我有时候真担心,十几岁的女孩子染着黄发,穿着低腰裤、吊带裙,根本没个女孩样。”为这种事情我们经常吵架,开始女儿小荣还听我的,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原形毕露,穿着越来越夸张。程女士说:“我拿自己的孩子真没办法,你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也不是。”“我现在给孩子在校的伙食费越来越少了,因为小荣把省吃俭用的钱都拿去买那些怪异的衣服了。但是,现在又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我又担心她这样下去身体垮了,学业也荒废了。孩子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呢?”程女士满脸忧虑地说。

案例分析

服装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带有极强的个人意志色彩。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奇装异服为美,这些不良风气的形成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穿奇装异服的心理因素

爱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社会青年不断追求时尚服装的时候,心理、生理渐趋成熟的中学生们也不甘寂寞。一方面,他们很想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希望自己能够更快地加入到社会流行当中;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衣着服饰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赞美,从而使自己在同学们眼里的地位提高,满足自己的爱美之心。

从名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存在一种“从名”的心理特征。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社会成功人士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韩”、“哈日”族。当他们崇拜的偶像人物穿什么的时候,他们也要穿什么。于是,我们也能看到不少中学生穿着某球星队服,各种品牌时装,甚至“奇装异服”上学。

攀比 在一些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攀比心理,他们认为穿着新潮就是潇洒,穿着潇洒就比别人高一等。有些中学生在看到别人穿品牌、时尚衣服就眼红,就千方百计地缠着家长要钱买各种社会上流行的服饰,为的就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追新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他们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也能自主地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同时又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可以真正放开束缚随心所欲地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衣服是最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有些中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服饰的水平。

求“异”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但又羞于向对方表达。于是他们总是在异性面前不断地表现自己,尤其有的学生在穿着上更是“奇装异服”,希望能够引起对方的注意。

中学生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服饰观、审美观,如果过多盲目地追随潮流,就会形成不良的校园风气,带来诸多危害。

穿奇装异服的弊端

分散注意力,耽误学业

学生如果在穿衣打扮上想得多了,在学习方面自然就会放松。从学生穿“奇装异服”的目的来看,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自己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流行当中。这样一个浮躁的心态又如何能够搞好学习呢?把时间、精力用在不应该的地方,上课走神,学习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额外开支,加重家庭负担

中学生是一个纯消费的群体,衣食住行完全依赖于父母。有些中学生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但是为了虚荣、攀比不顾“家情”,吵着闹着向父母要钱购买自己所钟爱的“时尚衣服”,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顾外失内,道德滑坡

培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一旦过于追求外形美,往往就放弃了内在美。大多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奇装异服的追求或是训斥或是置之不理,所以许多学生就为了得到想要的衣服,不惜硬缠父母,看到别人穿了就妒之、恨之。更有甚者,由于经济不支持家长不同意,于是铤而走险,哄骗、偷窃家人或他人的财物,酿成大错。

诸多不便,影响健康

中学生阶段刚好是一个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但是紧身衣、低腰裤等这些衣服过紧也束缚身体,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有些特长、特宽的长裤,无领、无袖的短衫等奇装异服,在上下楼梯、做实验、上体育课时,极易发生缠绊、摔倒、划破、溅伤等事故。

引来意外伤害

在大家惊艳于你奇装异服的同时,你有没有注意过,许多人也正在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你,认为你是一个不良的少年,所以不愿和你交往。又比如,穿着奇装异服,也会遭受不必要的伤害,说不定就会有不良分子看到你的这身装束而起了歹心,危胁你的人身安全。

措施方法

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他的审美趣味。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在心理、生理发育上均不成熟,是一个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崇尚时尚的特殊群体。要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着装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服饰观、审美观,不仅需要老师、家长、社会,还需要中学生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

统一着装,规范学生着装行为

统一着装,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学生会感到,他不再仅仅是他本人,而是代表着一个集体的形象,这样,就增强了责任感,能促进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学生统一穿上以“朴素大方、价廉、实惠”为特点的校服,可以防止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有利于抑制学生着装上的两极分化。实践证明,统一着装是规范学生着装行为的最佳选择。

率先垂范,班主任要树好榜样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很多学生把班主任当作自己崇拜的对象,会自觉不自觉地以班主任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在学生中产生恶劣影响。你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但你自己的打扮是否符合一个教师的身份;班主任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教育势必苍白无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每一个班主任最起码的行为准则。

沟通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活泼整洁,但我们不能否定学生的爱美之心,更不应该抹杀学生的个性穿着。我们可以定期举行中学生形象展示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辨别美和丑,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装扮,鼓励孩子在追求服饰美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陶冶高雅的情操,追求外表美与心灵美的高度统一。

潜移默化,家长要细心引导

中学生的衣着行为也与其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家长自己就追新求异,平时的言行也总是围绕着时尚潮流,潜移默化中就影响了孩子的服饰观、审美观。可以说,家庭的影响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所以就孩子的衣着习惯而言,家长应该在孩子成长的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培养。

中学生要培养自己正确的审美观

如果说言论是有声的思想,那么服饰则可以说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穿着,与人们所叙述的内容一样都是非常丰富的,职业、身份、教养、情趣、审美意识,还有喜怒哀乐的感情等等,真可以说是尽在不言之中。可以说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不仅代表一个人的外表,更包含着很深刻的社会含义,因为人们可以从服饰认识一个“人”。

就服饰而言,和谐比奇特重要,自然比名贵重要,流畅比新颖重要。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有时候服饰穿得太过于奇特也不是一件好事,只有自然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份选择那些整洁、得体、协调和舒服的衣服,切不可标新立异。

在选择服装时,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气质、性格、肤色去选择。比如你是外向、运动型的学生,你可以选择色彩较鲜艳的运动服或充满活力的牛仔装;如果你是文静内向的女孩,则可选择淡雅斯文的素花长裙……还要注意的是:无论穿什么衣服,都要经济实惠,量力而行,不要给家里带来过大的经济负担。

标签:;  

中学生穿奇怪的衣服,“迎头赶上”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