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莉
河源市源城区兴源东路文昌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许多学校循序渐进地开展了体悟式教学,在探索前进的同时又积累了经验,但是体悟式教学是否能够正常发挥其效率,这与相关科目的学术研究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学术研究较为稀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体悟式教学的开展。如何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出发,以开展体悟式教学为根本来开展研究?
大部分体悟式教学的资料表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体悟式教学的起点研究开端主要覆盖范围都在文献综述等理论基础的分析中。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体悟式教学 应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悟式教学
(一)体悟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体悟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实践实际上就是由人的感性思维出发,最终回归理性实践的方式,其中包括两次思维转变,这两次转变形成了一个认识周期。认识过程就是认识周期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围绕着这个过程进行的。
而体悟式教学在课堂中,主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来进行适当的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感受课堂知识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家情感,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79页的有关“爱的碰撞”的事例,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生活中遇到过的“爱的碰撞”事例,最后让学生谈谈对回忆这些“爱的碰撞”时有什么感受?通过这些环节的引导教学,让学生以切身体验去理解我们与家人发生冲突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最终达到体悟式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就是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主体性,互动性以及情境性。学生是学习过程中信息构建的主导者,但是学习过程却不仅仅是一项主观过程,是要通过社会文化的参与而进行的。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理解服务类工作的感受,那么教师就可以制定服务类工作的场景,让学生进行适当体验。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适当的完成了社会化的情景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体系,学会使用学习工具。
体悟式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去构建信息,领悟信息。
(三)教育指导思想
我国教育体系的形成,与诸多教育学者是分不开的,许多具有创新型思维的学者认为教学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围绕学,而不是由教衍生为学,这一教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相悖,受到了许多教育学家的反对。可无论因教而学,还是因学而教,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就是结合实际生活,突出教学重点,以学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的去领会知识,理解知识,提高自身对于知识的敏感度,提高体悟能力。
二、体悟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课程,在国外的教学中,是无法直接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的,但是国外学者也对体悟式教学有间接的领悟,在相关的理论中,我们也能够找到契合的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西方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作用,国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都在印证体悟式教学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也为我国的体悟式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体悟式教学的研究从未停滞,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第一,体悟教学的概念界定,体悟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主动体验学习,领悟学习的内涵。学生能够将现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对课堂内容产生主动性的理解,对学习技巧有进一步的提升。第二,体悟式教学的特点研究。体悟式教学是当前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以突出学习的自主性为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体悟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有老师认为,体悟式教学就是要完成知识的辩证统一,要做到学生认识知识与超越知识的统一,预想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第三,体悟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体悟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感知能力。体悟式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适当的时间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国内当前对体悟式教学的研究以以上几点较为突出。
三、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体悟式教学的应用
(一)摒弃传统,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所强调的就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主要充当服从的角色,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尽可能的接受,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培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的不便。要想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扮演引导的角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真实体验和感悟。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热情。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题《师生交往》的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的情景教学,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感受,再让学生说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再现中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达到了体悟式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教学阶段,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性和过渡性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初中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 独立意识也很强,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友不能没有原则这个知识点,我引导学生对课本里“小川带给我的烦恼”的四个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分别对“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吗?”这三个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觉得作为朋友应该答应小川的要求;有的学生觉得不应该帮他,而应该马上向家长和老师汇报情况;也有的认为暂时不应该告诉别人,可以先通过自己向他讲清楚道理,告诉他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来引导小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们在激烈的争论中慢慢地找到共鸣:友谊不能没有原则,不能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友谊。这也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兴趣引导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就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学生对实践性问题的感知能力逐渐提升,在教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体悟式教学的应用在初中范围内也十分广泛,教学成果也很显著,在未来的发展中,体悟式教学将会成为初中课堂教学与道德教育的主要模式,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参考文献:
[1]杨启发.“体悟式”习作教学事半功倍[J].作文教学研究,2016(2):11-13.
[2]赵慧萍.小学思想品德课体悟型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10-111.
[3]谷凤姣.小学数学体悟式学习方式初探[J].湖南教育,2015(15):22.
论文作者:欧阳莉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式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