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quot;群化quot;企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媒体论文,quot论文,群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也为企业营销、品牌推广等领域提供了广阔平台。但是,无论营销还是品牌推广,其针对的群体大多为外部领域,对以员工为主体的内部客户关注度尚不够高,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新媒体的应用十分不足。笔者以厦门某大型国有集团对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效果。 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络,以手机、掌上电脑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强化了受众群体的互动性,使得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信息传播"同群化",受众更具针对性。 "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激励员工,既要重视"钱"的因素,又不能忽视工作设计,这其中就包括以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理念、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新媒体能在短时间内动员更多的受众关注某一信息或话题,形成强大的媒体效应。若将新媒体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必能促进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提升工作效率。 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拉近员工与企业的距离 当下,80后、90后员工成为职场骨干,而他们恰恰是对新媒体最为热衷的群体。在企业中充分利用新媒体,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同时,使员工第一时间接收到丰富的企业文化信息,并且可以在其"朋友圈"中传播,大大拉近企业与员工间的距离。 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 现今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与人较少能够静下心来坐在一起交流思想。而新媒体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过高效互动,领导可与员工直接沟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要求,有利于改善员工关系,打造和谐团队,拉近距离,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新媒体可以让基层员工与领导、同事更方便、快捷地交流,化解负能量,释放正能量。同时,员工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微网站等载体,及时了解企业信息,发表自己对企业决策和政策的看法,和管理者一起完善和丰富企业文化,使员工感觉到被尊重、受重视,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危机事件公关 过去,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无法快速将真实情况广而告之,导致负面信息、小道消息甚至虚假信息蔓延,影响团队稳定。利用新媒体,可以及时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稳定人心。 新媒体带活企业文化建设 厦门市直属的某国有企业集团,员工超过1万人,拥有不同业务板块的子公司数十家,是由多个大型企业整合组建的大型国有集团。集团组建后,梳理确立了"创见、敢为、协动、超越"的核心价值理念,并努力将这一文化理念传递到各个所属企业。 然而,由于所属各企业发展历史各异,文化也有明显差异,想要统一并不容易。另外,各个企业办公地点较为分散,甚至跨越多个省份,传统的内刊宣传和集中组织活动变得更为困难,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也不明显。此外,企业间、员工间互动平台较少,互动交流不多,有的企业征集意见、员工反馈问题甚至还以纸质意见箱的方式进行,效率低,效果不佳。 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集团尝试利用新媒体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部分困难,成效显著。其关键实施环节如下: 建立新媒体应用小组 运用新媒体,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媒体、既懂市场又懂企业文化建设的综合型人才。集团建立起由人力资源、品牌、信息化、市场运营等部门负责人及骨干员工组成的应用小组。一方面集思广益,充分发掘新媒体在企业应用的潜在空间。另一方面,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升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使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发挥实效。 实现媒体传播多样化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传播媒介多侧重于纸质内刊、墙报和公司网站。这些媒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和延伸了传统媒体的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笔者通过某问卷调查网站,对厦门市部分企业"最主要的企业文化宣导媒介"进行了调查(如图1)。从图1来看,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宣导平台,超过一半的企业已在尝试使用微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深入分析后发现,微博、微信应用度较高的多为餐饮类企业,且多用于营销,相当一部分企业开通了新媒体平台,但更新频率较低。用新媒体“集团”企业文化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用新媒体“集团”企业文化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