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思维导图”通向“轻负高效”——高段单元复习课中知识整合与疑难分解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疑难论文,分解论文,单元论文,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起复习课,大多数教师的处理办法是: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上,学生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得疲惫不堪。
在一次上网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关于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挺受启发,于是在自己的数学复习课中进行尝试与实践。
【理论链接】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用脑方法。他的核心思想是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通俗地说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把所有的信息都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每一个分支上写着不同的关键词或短语,而图上又充满色彩和图像。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用思维导图思考学习的方法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因此能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把这一方法应用在数学复习中,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整个思维,理清思维的脉络,高效地复习整合成融汇相通的一个系统。
坚持每周复习一次思维导图,越临近考试就要越有规律。试着不看书或者其他任何笔记来回忆思维导图,简要地画出自己所能记忆的知识以及对这门课程理解的思维导图,将这些思维导图与总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别。然后进一步作整理和修正,加强对于还未掌握好的那部分知识的记忆。
【操作策略】
一、依托思维导图,串联单元知识要点,学会归属
在复习课中,有效整理知识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知识要点,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左右大脑,也使抽象的数学更加形象化。
1.用结构图的形式串联单元知识
在一个单元中,复习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一个单元的重点课或重点内容,展开复习。
例如:在复习“圆的认识”一单元时,重点挑选圆的周长这一节课进行系统复习,因为在复习中,圆的各部分知识已经都包括在内了。
通过一个单元的重点课时,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不仅让学习的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而且使知识的结构也更加明朗。
2.用条目图的形式梳理单元知识
条目图就是把一个单元的每个课题,以目录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概括整理:哪些内容你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与学生分享一下;哪些内容你还存在一些小疑问,需要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等。
例如,在复习“分数的加减法”时,讲到分数的加法时,一些中下学生对于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仍感到疑惑。通过分数加法条目式的复习,一学生条理非常清楚地写下这样的思维导图:
写出这样条目式的知识结构图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这比教师在课堂上无数遍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利用思维导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会推理
利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学过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想象以生成新的知识生长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1.把题做大——学会举一反三
复习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或一道题目,展开全面系统的复习,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单元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1/2,让学生读和认了之后,提问:“你能说出与它有关的数学信息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半”“一个数的一半”“一群羊的一半”“一块饼干的一半”……
“还可以表示成1÷2”“可以化成小数是0.5(用分子÷分母)”……
“十分之五、四分之二都可以表示成二分之一,因为它们约分后就是二分之一;约分就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到的;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对分数进行通分”……
“我知道二分之一是最简分数:最简分数就是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
通过这样一个形式给学生复习,学生很感兴趣,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氛围。
2.以点带面——学会系统采集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题,必须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在有所变化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善于概括总结,做好一般结论性的归纳,把握问题的发展方向,以不变应万变。通过教师的引导,数学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被挖掘出来并掌握,学生学后能以点带面。
例如,在复习“简便计算”时,教师先出示了这么一道题,让学生进行计算:3.5×0.75+3.5×0.25,算后反馈交流。然后提问学生,除了这种乘法分配律以外,还有哪些运算也可以用来简算?让学生自主概括出其他的简便运算方法,并举出例子。下面是一个学生概括整理的一张思维导图:
学生经过整理反馈、交流比较后,就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简算的知识要领。
3.激活兴趣——学会变换形式
复习课上通过学生绘画式的复习,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也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
一次在复习“小数”这一知识体系时,让学生动手概括出有关小数的所有知识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课本,浏览知识要点,兴致勃勃地开展这一整理工作,下面是一位比较不错的女生整理的:
学生整理设计好后,教师通过评比,选出班级里的“十佳设计作品”,大大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爱设计这样的思维导图,并通过大量搜索、查找有关的信息,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编写思维导图,寻找问题的突破点,学会分解
对于平时复习当中的一些重点题或难点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从题目出发展开联想,想到多个思路,逐个排除,找到和题目条件最接近的那一条,深入思考。反复进行,最后就可以找到思路。
1.概念题——寻找知识的链接点
在复习课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对前后联系紧密的知识进行教学,使新知识加入合适的认知位置。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一单元时,就可以联系整数、分数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合适的有关数的认知结构导图:
同时为以后的奇数、偶数;素数、合数;甚至负数、无理数等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培养直观形象、经验形象。对小数中的许多知识点又可以参照整数和利用数位顺序表来解决,这才是真正培养创新形象。
2.图形题——寻找知识的生长点
比如对于相关四边形的图形教学,我们大多采用集合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的关系。集合图的优势在于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概念的外延和包含关系,但明显的缺陷是它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和小学生活跃的思维特征不相符,不利于形成开放的适合接受的知识系统。
我们就把相关四边形的图形知识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它以层级的方式来表述各概念间的关系,同时每一个概念都形成一个节点,可以成为一个发散的中心,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结构。
从这一张图中,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可以避免学生对这些图形的概念模糊不清,也能让学生清晰地表述各个图形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3.应用题——寻找知识的关键点
解决问题,在复习中每个单元都会涉及,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觉得困难的地方,所以在复习应用题教学时,要了解与此有关的知识,还要单独对这道题进行分析,画出思维分析图,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六年级的一道综合复习题:
商店运来橘子、苹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橘子和苹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苹果的。橘子比梨多多少千克?
〔思维导图〕先让学生从问题入手,画出数量关系结构图,然后层层深入,寻找相关联的量,直到问题的解决。
至此,一张完整清晰的解答导图就画成了。当然要让学生形成、掌握这样一种技能,不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学生反复训练,方能掌握。一旦学生掌握了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学习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可以用除法做,即:
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与训练,学生对数学思维导图很感兴趣,解题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思维导图从“形、色、式”的角度刺激学生的直观思维,达到内化目的;从“结构、关联”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点,达到“经验形象与创新形象”的生成。让学生在思考、记忆、分析时充分发掘潜能,激发灵感与想象,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循着“思维导图”,走“轻负高效”之路,这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有效探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