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安全观与欧美关系_欧盟总统论文

欧洲安全观与欧美关系_欧盟总统论文

欧洲安全观与欧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关系论文,欧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美关系是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同盟关系,其实质是美国对欧洲(注:本文中的欧洲不包括俄罗斯,主要指欧洲联盟。)的军事保护。随着冷战结束以及欧洲和全球安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欧美关系越来越难以承受时间的考验。在新的安全形势下,欧美相互协调和合作显得十分困难。在冷战时期,欧美争吵也时有发生,但在安全事务上,尤其是事关欧洲生死存亡的问题上,欧洲国家无一例外地与美国保持了“高度一致”。正因为如此,基辛格说,法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与美国的斗争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注:Paris Match,26 mars 2003,p.89.)不同于其他大国或集团之间的关系,安全因素是欧美关系的“晴雨表”,是最重要的一个标记。经济方面,欧美关系并无特别之处,惟一不同的地方也许在于,由于各自经济总量都很大,随着相互依赖的日益加深,它们比任何国家之间更需要妥协讲和。政治方面,冷战时期政治与安全很难分开,因为冷战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一场大较量。但在当今世界,传统意义上将东西方分开的意识形态在安全中的 作用已今非昔比。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这些过去将美欧维系在一起的“共同价值观 ”也越来越不再是它们两家或“一家”的“特权”了。总之,是安全关系才使得欧美关 系与众不同,因此观察美欧关系的变化,判断其发展走向,还需通过安全的角度。

一、欧洲安全战略报告的主要内容

2003年6月20—21日,欧盟15国及即将于明年加入欧盟的10个准成员国首脑在希腊萨洛尼卡讨论和审议了两个欧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件,即由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提交的欧盟 宪法草案和由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提交的欧洲安全战略报告草案。 这两份文件均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肯定。根据计划,宪法草案将在今年10月召开的政府 间会议上做深入讨论,争取在新成员入盟之前签署,而安全战略报告则还需要进一步充 实,并计划在今年12月欧盟罗马首脑会议上正式批准。欧盟首份安全战略报告的问世, 有助于我们认识后冷战时期欧洲国家安全观念的调整和变化。

报告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注:Javier Solana,“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paper presented to the Thessaloniki European Council,20 June 2003,http://ue.eu.int/pressdata/EN/reports/76255.pdf.):第一是对安全威胁的新定义。报告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面临新的安全环境。随着边境的日益开放,贸易和投资的流动、技术的发展以及民主的传播,更多的人享受到了自由和繁荣,非国家组织和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增大了。报告认为,尽管出现了这些令人鼓舞的发展趋势,但许多老问题 仍未解决,其中一些还在恶化。如中东危机、克什米尔、朝鲜半岛等地区冲突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着欧洲的利益。在许多地方,政治问题、暴力冲突和经济的失败联系在一起。 政府管理的失败,如腐败、滥用权力以及不民主和缺乏透明度从内部腐蚀了国家,进而 引起地区动荡。除地区冲突外,气候变暖和能源依赖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报告指 出,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地区。进口占每天能源消耗的50%,预计到2 030年将增至70%,其中大部分来自海湾地区、俄罗斯和北非。

欧盟报告指出,在新的安全形势下,没有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还面临大规模入侵的威胁。然而,新的威胁更加多样化,更难发现和预测。其中最大的威胁来自三个方面,即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及失败国家。关于恐怖主义,报告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属于战略性威胁。它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而且威胁到欧洲社会的开放和宽容。新的恐怖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恐怖组织。这不仅因为它具有跨国性质,并通过电子网络相互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因为它缺乏传统恐怖组织的“自我约束”。传统恐怖组织主要希望赢得政治支持,因此最终也许同意放弃暴力而接受谈判。新恐怖主义却无限制地使用暴力,以期造成大量伤亡。因此,与传统恐怖组织不同,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于新恐怖主义者具有很大吸引力。欧洲则既是此类新型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又是其根据地。在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比利时都发现了为基地组织提供后勤支持的地方。而基地组织已经将欧洲国家定为其未来攻击的目标。报告认为新一轮恐怖主义浪潮的兴起与具有暴力倾向的宗教极端主义有关。起因非常复杂,包括现代化、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压力,以及政治危机等。

索拉纳报告将大规模武器的扩散定义为,“国家之间惟一最严重的对和平和安全的威胁”。国际条约制度、出口管制控制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投放系统的扩散。但目前正在出现一个新的增大这些武器竞赛的危险时期,尤其在中东地区。导弹技术的扩散将使欧洲处于一个日益危险的境地。报告指出,最可怕的情况是恐怖组织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愈发展,这种危险就愈大。在此情况下,一个小的集团和组织引起的破坏在过去也许只有国家和军队才能做到。关于第三大威胁即失败国家,报告指出索马里、利比里亚和阿富汗是典型例子,由于内战等原因导致这些国家政府机构近乎崩溃,而国家的虚弱通常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国家的失败导致有组织犯罪猖獗。大量的毒品和非法移民从这些国家经巴尔干、东欧和中亚进入欧洲,对欧洲安全产生了直接影响。

安全战略报告第二部分为欧盟提出了三项战略目标:扩大欧洲安全区;建立一个基于有效的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积极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具体而言,在欧洲本地区,欧盟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东部和地中海地区。一方面帮助欧盟扩大后其东部的“新邻居”——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等国建立起“良政”,避免由于东扩在欧洲制造新的分界线,同时对南高加索地区也应给予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欧盟应将解决阿以冲突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报告强调,没有这一条,成功解决中东地区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为了欧盟的利益,必须在“巴塞罗那进程”框架下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开展更加积极的经济、安全和文化合作。在全球层面,欧盟报告认为,在一个威胁、市场和媒体“全球化”的世界,安全和繁荣有赖于卓有成效的多边体制。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社会、运作良好的国际机构以及基于法律的国际秩序应成为欧盟追求的目标。

二、欧洲安全战略的特点

欧盟安全战略报告出台后,很快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报告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一)欧洲国家的立场明显在靠近美国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关于冷战后新安全威胁的评估。索拉纳在2002年冬天发表的文章中还在讲欧洲与美国对冷战后安全环境的看法有重大差异。他认为,“在大多数欧洲人看来,安全环境最重要的变化是苏联威胁的消失,而不是恐怖威胁的出现,而后者无疑是美国注意的焦点。”(注:Javier Solana,“The Transatlantic Rift US Leadership After September 11”,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Winter 2002,XX IV,Issue 4.)然而,安全战略报告在对当前欧洲面临的新威胁进行分析时,几乎用了与 美国2002年9月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完全相同的语言。报告对领土安全等传统安全 只字未提,而明确无误地将主要威胁集中在“战略性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 散及失败国家三个方面。这说明欧洲人承认冷战结束后一个真正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二 是在应对威胁的手段方面。欧盟表示,它现在认可必须运用所有的手段和工具,包括在 必要情况下运用军事手段,而摒弃过去一直坚持的看法,即欧盟只相信利用诸如经济援助、贸易或外交诱压等“软手段”。(注:欧盟改革中心两位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欧盟安全战略报告发出的“最重要的政治信号”。见Steven Everts and Daniel Keohane,“The European Convention and EU Foreign Policy:Learning from Failure”,Survival,Vol.45,No.3,Autumn 2003,p.177.)报告写道,在外交和制裁手段失败后,欧 盟应准备使用武力来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同时,报告承认威慑理论已经失效 ,并指出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针对外敌入侵的“传统自卫概念”也需要改变,对付新的 安全威胁,第一防线应该在国外。报告虽没有使用容易引起争论的“先发制人”的字眼 ,但强调“如果我们希望国际组织、制度和条约有效地保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不受威胁, 我们就应准备在有人违规时采取行动。”鉴于对新威胁听之任之,会十分危险,“应准 备好在危机发生前采取行动”。(注:Javier Solana,“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paper presented to the Thessaloniki European Council,20 June 2003,http://ue.eu.int/pressdata/EN/reports/76255.pdf.)去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 出,要对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对此欧盟许多成员国 政府曾持保留意见。当时多数成员国担心,先发制人与国际法和安理会历来阐述的正当 战争概念可能互相抵触。然而,依据欧盟新的安全战略的逻辑,为了采取有效行动对付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恐怖主义相勾结的局面,欧盟有可能将进一步探讨使用武力先发制 人的合法性。这些均说明欧美在对当前安全威胁的分析和应对上开始出现了趋同迹象。

(二)欧盟的安全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增强

从欧洲安全战略报告中可以看出,欧盟对安全责任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地区范畴,而具有明显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责任感。报告指出,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成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但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处理当前面临的复杂问题。“拥有25个 成员国、人口超过四亿五千万、GDP占全球四分之一的欧盟,不论它是否喜欢,已经成 为一个全球行为者,因而理应在全球安全方面承担其重要的责任。”(注:Ibid.)为了 使欧盟在应对安全威胁方面做出与其地位相称的贡献,索拉纳在报告中要求欧盟国家在 开展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合作的同 时,首先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做到有能力同时进行几场军事行动;培养一种新的战略 文化,即敢于进行“尽早、迅速和有力的干预行动”。其次,加强各成员国在外交、发 展、援助、贸易以及环境等方面政策的协调。报告指出,欧盟每年对外援助为70亿欧元 ,而成员国各国援助之和是这一数字的10倍,协调产生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第三,提高欧盟行动能力:(1)增加防务资金;(2)增大资源共享;(3)提高危机处理中的民事管理能力;(4)增强外交能力;(5)加强成员国和伙伴国之间的情报分享。最后,欧盟得出的结论是,一个积极、有能力的欧盟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它将有助于一个卓有成效的国际多边体制的确立,并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公平和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

(三)欧盟以法律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安全理念没有改变

欧美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通过双方对冷战后世界秩序的不同主张突出表现出来。美国明确反对多极世界,谋求建立和维护单极世界,以法德为代表的所谓“老欧洲”国家却坚持应建立一个多极世界,希望以此牵制和制约美国霸权。美欧分歧使双方关系受 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欧盟是否坚持多边理念也成为了人们对其安全战略报告感兴趣的 一个原因。如前所述,欧洲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与美国有了相似和相近的认识,但它并未 放弃其一贯倡导的多边主义理念。报告指出,联合国宪章是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加 强联合国,使其具备承担责任和有效行动的能力,必须是欧盟的优先重点。”报告同时还强调,国际社会必须寻求法律手段来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主义和全球变暖,建立一个以法律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欧盟继续主张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反对单纯使用军事手段。报告指出,与冷战时期大规模、看得很清楚的安全威胁不同,新的威胁没有一个完全是军事性质的,也没有一个可以单靠武力来解决。所有这些威胁都需要采取包括政治和经济在内的更加广泛的解决手段。如扩散问题,需要加强出口管制,同时施加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对付恐怖主义则需要各国在情报、政治、军事等方面共同行动,“国际合作是惟一的有效途径”。对于失败国家,恢复秩序可能需要军事手段,但重建必须依赖经济手段,恢复政府职能则只能靠民事危机管理机制。尽管欧盟在报告中指出一国内部失控是导致动乱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但它同时主张应通过推广“良政”而非“政权更迭”的办法来解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也可以说是欧洲新安全战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欧盟认为解决当前新的安全威胁,美国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首先,美国通过支持欧洲一体化以及通过北约对欧洲安全的承诺在欧洲安全环境的改善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欧盟认为国际安全的保障必须建立在基于法律基础的多边主义之上,而北约和跨大西洋关系是这一多边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总之,欧盟认为,没有美国的合作,欧洲安全和国际安全均没有保障。

欧洲新安全观的形成为我们认识未来欧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在全面分析这一点以前,我们还有必要再了解一下欧盟制订安全战略的考虑。

三、欧洲安全战略出台的背景

欧盟制订安全战略的决定是在今年5月在希腊召开的外长会议上做出的。经过讨论,外长们决定授权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来起草这一历史性文件,并提交6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讨论。在冷战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的10余年时间 里,由于安全的依赖性以及各成员之间存在较大分歧,欧洲国家一直没有共同的安全战 略。欧盟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共识,首先是出于缓和跨大西洋 紧张关系的需要。伊拉克战争使得美国与法德等“反战”国家的关系跌到1945年以来的 最低谷。近来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和恢复与美国的关系。在5月2—3日召 开的外长会议上,欧盟轮值主席国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直截了当地指出,只要欧盟缺乏 军事实力,不阐明自身利益所在,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问题上没有明确立场,“美国 就不会认真对待欧洲”。(注:王星桥:“欧洲的警觉”,http://www.people.com.cn/ GB/guoji/24/20030505/984931.html.)安全战略的出台可以说是欧盟在伊战后弥合欧美 分歧的最重要举措。经法国劝说,德国放弃了其“和平主义”立场,最后同意“可采取 军事手段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6月16日,欧盟各国外长在卢森堡通过了 《欧盟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战略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欧盟防止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扩散战略的基本原则>的行动计划》两项文件,并对伊朗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警告 伊朗如果在核问题上没有积极举动,欧盟将重新评估其对伊政策。欧盟通过安全战略报 告和关于违禁武器的文件,以及对伊朗的强硬态度,可以说均是其为6月25日在华盛顿 举行的欧盟—美国年度首脑会议献上的“厚礼”,对双方关系的缓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美欧峰会通过的《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的联合声明》,被舆论称之为“重 建受伊战损害的跨大西洋关系的开始”。(注:Judy Dempsey,“US and EU Agree on Halting Spread of Arms”,Financial Times,June 26 2003.)

欧盟出台安全战略还有一个考虑,即接受伊拉克危机的教训,防止欧盟在今后处理国际危机时再度发生分裂。伊拉克危机给欧盟最大的教训是,没有共同的安全威胁评估,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就是一句空话;而没有共同战略,欧盟在国际上和在美国眼中也就缺乏可信度,从而不受重视。如同前南地区的冲突催生了1998年英法《圣马洛宣言》和 1999年欧盟加强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赫尔辛基宣言》一样,伊拉克危机使欧洲领导 人产生了需要对国际安全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寻求各国最大限度团结的强烈意识。正如 一位参与了安全战略文件起草的欧盟高级官员所言:“……伊拉克战争把我们的心拉近 了。这场危机显示如果成员国不能够保持团结,欧盟的影响力就等于零。”(注:引自Steven Everts and Daniel Keohane,“The European Convention and EU Foreign Policy:Learning from Failure”,Survival,Vol.45,No.3,Autumn 2003,p.176.)

此外,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大也是推动欧盟制订共同安全战略的重要动力之一。 欧盟东扩的安全意义在于两方面,一是随着明年10个新成员的加入,欧盟的边界将向东 扩展至俄罗斯和穆斯林世界。东扩虽使欧盟与中东欧国家的距离拉近了,但同时也拉近 了它与东部和南部“动荡弧”的距离。未来东部新边境的安全问题由此成为欧盟关切的 重点。今年3月和7月欧盟委员会先后出台了两个针对东部边境安全的报告(注:“Wider

Europe Neighbourhood:A New Framework for Relations with Our Eastern and Southern Neighbours”,and “Paving the Way for a New Neighourhood Instrument ”,http://www.europa.eu.int/comm/external-relationa/we/intro/ip03_922.htm.) 。东扩不仅使欧盟对其东部安全的关切度增大,而且随着成员国由15个增至25个,今后 几年还有若干国家会陆续加入欧盟,欧盟深感其在全球安全事务中的责任也增大了,“ 扩大的欧盟不能再逃避责任”。(注:Jean-Yves Haine,“European Strategy:First

Steps”,EU-ISS Newsletter,No.7.July 2003.)

四、欧洲安全观对欧美关系的影响

冷战时期欧美共同的安全观,即对威胁来源的识别及其严重性的评估、应对威胁的战略和战术的一致立场为欧美军事联盟即北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冷战结束后安全形势的 变化以及“9·11”事件后美国安全观的急速调整,对美欧关系产生了巨大冲击。苏联 集团的崩溃和前南地区热点的降温,加上以快速反应部队的建立为标志的欧洲自身处理 地区冲突能力的增强,使得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日益成为“皇帝的新装”。正是由于 欧盟越来越不需要美国的保护,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和摩擦也越来越多。有一些是过去怕 影响安全利益而“自认吃亏”的经济摩擦,有一些则是由于欧洲认为没有必要在国际上 继续惟美国“马首是瞻”、一切看美国脸色行事而引起的。美国发生“9·11”后,欧 洲人虽然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但实际上当时双方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差距。“ 欧美对于这种新的恐怖威胁的实际本质的认识完全不同。……在许多美国人看来,这些 袭击就是战争行动,是一种邪恶的表现。欧洲人也毫无保留地谴责这些袭击,但他们同 时也把恐怖主义视为一种更广、更深的政治紊乱之最极端和应受谴责的症状。”(注:Javier Solana,“The Transatlantic Rift US Leadership After September 11”,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Winter 2002,XXIV,Issue 4.)也正因为欧美之间出现 了一道鸿沟,布什政府提出“邪恶轴心”理论、放弃遏制战略而代之以“先发制人”战 略后,在欧洲造成的冲击如同一场七级大地震,大西洋两岸“口水战”随之爆发,也引 发出了“欧洲来自金星,美国来自火星”等各种各样的评论。这一切皆是由于美欧安全 观的差异引起的。

欧美关系的改善和某种意义上的修复必须从安全观入手。道理很明显,如果美欧在“9·11”后不能够就安全威胁达成一致看法,而且欧洲国家在新威胁面前不需要美国合作,以安全关系为核心的跨大西洋联盟将难免名存实亡,福山等人的“西方终结论”也就可能被言中。从美国的反应来看,欧洲安全观的转变受到了美国的欢迎。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欧洲安全战略报告体现了“新现实主义”,是“(跨大西洋)关系成熟的一个标志”。(注:引自Steven Everts and Daniel Keohane,“The European Convention and

EU Foreign Policy:Learning from Failure”,Survival,Vol.45,No.3,Autumn 2003, p.177.)欧洲在安全威胁问题上与美国形成共同立场,为后冷战以及后“9·11”时代跨大西洋联盟的保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对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来说,维护与美国的联盟关系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 的关键是,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甚至包括英国愿意继续维护“美主欧从”的关系模式 。欧洲一些重要决策人士已经公开要求重新确定欧美关系。索拉纳不久前在英国《卫报 》上提出的欧洲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四项基本原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四项原 则指的是:“第一,我们是盟国,是合作伙伴;第二,我们都要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三 ,我们要探讨根源而不是表面现象;最后,我们要共同努力维持一个有规则的世界。” 索拉纳在文章中既表达了欧洲愿与美国保持联盟的愿望,同时又强调“我们的合作应是 民主的合作”。(注:Javier Solana,“Atlantic Drift”,The Guardian,July 10,200 3.)欧洲对美国关系的主流观念可以说是,不反美,但也不当美国的附庸;跨大西洋新 型关系应定位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很显然,索拉纳的想法正是代表了这一主流思想。当 然现在这还只能算是欧洲的一厢情愿。欧美关系的修复程度,或者准确地说,今后联盟 内部双方关系的重新“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今后在国际安全中作用的大小以 及美国对此的反应。欧洲已经向美国表明它对新安全威胁是认真的,但仅仅发表安全战 略报告还不够,关键还要具有能够将这种认真态度转化为具体行动的“硬实力”,以此 证明它在处理国际安全事务中可以成为美国有用的伙伴。但欧洲发展防务能力也不是一 件简单和容易的事。不仅要说服欧洲选民同意增加防务开支(特别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 时候),而且有雄心和实力的法国和德国还要说服另一个防务大国——英国相信,建立 和发展欧洲防务力量不是为了反美或取代北约,而是为了使欧洲能够成为美国“够格” 和有影响的伙伴。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尤其是后一点,结果很可能是英国不参与,而美 国则可能公开煽动欧洲搞分裂,欧洲防务建设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看来,未来美欧 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英国和法德之间对美立场的协调。

标签:;  ;  ;  ;  

欧洲安全观与欧美关系_欧盟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