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要性和基本依据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抽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要性和基本依据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要性和基本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越性论文,必要性论文,社会主义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12)04-0005-06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如果从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已经形成和发展了近500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践,如果从巴黎公社革命算起,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如果从俄国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已经一个多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之奋斗已经快一个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也超过了半个世纪。社会主义给整个人类历史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少人质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甚至丧失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要性

所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在同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的比较、竞争中所发挥的独特优势。

当前,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如下特殊的意义:

第一,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需要。回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近百年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优越性就能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相反,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曾多次出现曲折并遭遇来自各方面的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清楚、并非完全清醒。我们曾经把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东西当成社会主义优越性,而把真正属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批判。我们曾经误把单纯的精神崇高理解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曾把“平均主义”理解为“共同富裕”,并将其当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曾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把“一大二公三纯”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遭到曲解,社会主义实践走了不少弯路,社会主义的名声也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害。因此,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于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人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拥护,能够在每一次遭遇曲折后重新展现其生命力,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但在今天,当我们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时,必须首先承认以下三个事实:一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这给人一种印象: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二是自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阵营缩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处于低潮,这给人们一种印象: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三是在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9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都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只有少数国家或政党在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又给人一种印象:社会主义并不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这三个事实表明,当前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以下三个事实:一是社会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谁也无法否认的灿烂辉煌,这些辉煌已经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二是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在社会主义遭遇一次又一次挫折,甚至被某些西方学者认为已经彻底失败之后,还有无数政党或学者在倡导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并未消失;三是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应对各种危机、矛盾和困难面前,确实存在着许多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这三点又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无法否认。因此,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科学解释社会主义为何能够始终成为激励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第三,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科学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的需要。中国曾经是一个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为什么能在短短60多年时间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为何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内迅速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为何能在全球遭遇自1929-1933年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衰退之际,率先复苏并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大引擎?这是许多国外学者特别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学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人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弄清楚这一问题,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成功的奥秘,也有利于人们深刻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今中国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四,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之带来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引起人们对世界未来前途的担忧。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形势并不乐观。邓小平曾讲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①现实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的路十分漫长,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更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出发点。因此,准确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我们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

二、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依据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历史是一部自然史,新文明取代旧文明、新社会取代旧社会、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如同自然界新陈代谢和人类进化一样,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过程。一种新社会形态之所以能够取代旧社会形态,就是因为新社会形态往往要比前一个社会形态优越。而旧的社会形态之所以能够被新社会形态所取代,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替代封建制度,是因为封建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②。而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要被社会主义所替代,是因为它“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如同资本主义替代封建主义一样,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他们的这一思想,被列宁继承下来。列宁曾明确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创造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最终战胜,而且一定会被最终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④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种制度是否优越的关键因素。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还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多种弊端设想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首先,他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上。1945年4月,在《论联合政府》中,他就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⑤其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在社会快速进步上。他说:“苏联人民在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可置辩地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的优越性。”⑥他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⑦第三,他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体现在民主制度方面。1951年10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一切事实都证明: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生产力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根据唯物史观“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首先归结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⑨“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⑩其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国内曾一度流行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错误观点,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11)第三,“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12)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两极分化等问题,他特别强调“共同富裕”,并把它当做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体现在政治、文化发展方面。他强调,社会主义要在文化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文明,“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13)。此外,邓小平还强调:“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1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论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江泽民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由此决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文化。由此决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决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政治文明。由此决定,中国必须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五是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在多种场合也谈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2008年10月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同年11月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同年12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都谈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201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15)。这“五个有利于”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这是首要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强调的是“效率”问题;二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平等,即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生产关系问题,强调的是“公平”;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文明,包括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这是政治、文化发展问题,涉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即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比资本主义更强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即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保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这涉及社会的全面发展问题,更深层次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只看某一方面,而应全面、辩证地看。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只看到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三、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放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去检验,放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实践的比较中去考量。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曾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16)“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17)因此,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之上,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

(一)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按社会制度进行划分,主要分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其形成和发展已经走过了近500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如果从俄国十月革命算起,刚刚走过了不到100年的历程。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较,的确是一大进步。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实践过程中,也确实显现出它相对于封建主义的优越性。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给予高度的肯定。但资本主义的确不是一种美好的制度,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曾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凄惨景象。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积累财富,曾远渡重洋,进行过血腥的殖民掠夺。在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曾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直接或间接造成全球2亿多人伤亡。实践表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血淋淋的历史。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8)

就现实资本主义来看,虽然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最不发达的国家也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截止到2002年,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增加到50个,它们建立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并没有使它们发达起来,反而越来越落后。有许多国家在选择资本主义制度之后,饥饿和贫困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与民族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又与精神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动荡等交织在一起,构成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仅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并没有缓和,反而又有了新的表现。其内部的贫富两极分化也极为严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使经济增长与人类生存的矛盾激发。目前尚未结束的金融危机表明,正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过度的需求”创造了庞大的经济泡沫;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过度的消费”和“过度负债”最终导致实体经济难以为继;正是发达国家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过度虚拟而导致监控失效;正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过度”追捧而使金融危机波及整个世界。一句话,资本主义制度出了问题,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解决效率问题;它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没有解决公平问题;它只代表少数银行家、金融家的利益,因而带来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发生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行动、发生在英国的骚乱、发生在埃及和叙利亚的危机等,都充分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合法性正在逐步丧失。

实践一再证明,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弊端,今天并未消除,而且有了新的表现。不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弊端,就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就难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辉煌成就

现实社会主义并未像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样,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建立,而是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之上。它从建立的那天起,就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先天不足和外部环境的极端恶化,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之日起,就充分展示了它的优越性。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之后,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苏联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改变。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一个欧洲落后国家,工农业总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的6.9%,但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短短几十年时间,就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讲:“苏联人民在一个不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俄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征服宇宙空间方面,把西方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这充分显示了苏联人民的伟大创造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19)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至少显示出如下优越性:其一,它使中国彻底结束了100多年来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历史;其二,它使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三,它使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其四,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尽管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挫折和教训,但总体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归结起来就是确立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自其产生以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其一,社会主义制度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它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其二,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公平。它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其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其四,社会主义显示出比资本主义更强的凝聚力。它不像资本主义制度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而是依靠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三)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探索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科学的预测,是一种应然状态。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的体现才是实然状态。(20)历史经验表明,应然与实然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实践过程中,已初步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然表现与应然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难度。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确实出现过许多问题,比如苏联的肃反扩大化、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都曾暴露出社会主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邓小平曾指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21)。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邓小平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22)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要加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也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会自动表现出来。我们只能用相对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不够完善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当今中国,贫富收入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公共权力的腐败现象突出,民众的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思想道德领域内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23)因此,我们在概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还必须弄清楚,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到底哪些与制度有关?哪些是因为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哪些又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不够充分造成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因为现实社会主义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之,当我们理性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既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曾经取得过辉煌成绩而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不能因为苏联东欧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错误、现实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而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不仅应该从理论上概括,更应该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中提炼。要相信:“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24)

收稿日期:2012-06-25

注释:

①(11)(12)(14)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79,225,364,16.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6,37.

④(17)论社会主义[A].列宁专题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1,399.

⑤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079.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587.

⑦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302.

⑧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184.

⑨⑩(13)(21)(22)(23)(24)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51,128,322,322,327,166,337.

(1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

(16)论马克思主义[A].列宁专题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0.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829.

(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1):214.

(20)参见牛先锋.在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J].人民论坛,2010-03.

标签:;  ;  ;  ;  ;  ;  ;  ;  ;  ;  

抽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要性和基本依据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