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娜
湖北利川市人民医院 445400
【摘要】目的:探究导致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平均每月住院接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总数450例患儿,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的409例,二次穿刺成功49例,穿刺两次以上及失败的2例。年龄均在40天---18个月之间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情况,并总结导致穿刺失败的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的患儿有90.88%次静脉穿刺最终成功的患儿有10.6%,经过三次以上穿刺最终成功有0.44%。穿刺失败率达11.33%。结论:患儿、护理人员、家长与环境等众多因素都可能对穿刺的成功率造成影响。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在头皮位置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护理对策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基本技术操作之一,抢救患儿的重要用药途径,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儿治疗和抢救。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越来越多,小儿头皮静脉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然而穿刺失败,既增加患儿的痛苦,又耽误其治疗,处理不当还会引起穿刺处皮下血肿,局部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引发护患纠纷,大大降低满意度。本人结合儿科临床工作实践经验分析引起穿刺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平均每月住院接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总数450例患儿,年龄均在40天---18个月之间为研究对象。
1.2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平均每月住院接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总数450例患儿,根据住院病历分析患儿的自身原因,护士自我原因及其他原因分析三大问题,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 原因分析
2.1 护士因素
急躁、紧张、缺乏耐心、自信心不够,选择静脉草率,思想不镇静,情绪不稳定,持针颤抖,冒然穿刺,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失败。缺乏辨证分析, 不能准确判断穿刺成功与否,如仅凭“有无回血”来判断是否成功穿刺进入血管。配合性欠佳,双人操作配合不当。固定时方法不正确使针尖扎破血管壁或针头滑出管壁。穿刺前未正确评估头皮动静脉血管,未按照头皮静脉穿刺标准认真辨别动静脉,仅凭感觉及前一次穿刺的进针点穿刺而误入动脉。宣教不到位,单人操作需请家属配合时,未说明配合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穿刺前准备不充分。胶布固定不当。个别护士在静脉穿刺失败后, 常产生不服输的心态;有些是高年资的护士,由于虚荣心作祟,多次穿刺失败后也不让替换。
2.2 患儿因素
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或肾脏疾病等致全身浮肿者,小儿本身血管细小,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好掌握血管的深浅度。小儿好动以及对输液的恐惧出现哭闹、躁动、不合作,增加穿刺困难;
2.3 环境因素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输液,三代人呵护。尤其是面对一些性格粗暴、骄横挑剔的家长时, 在输液前,家长就对护士说必须一针输好,这给护士增加了很大压力,形成了很浓的紧张气氛。病房的光线暗淡或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静脉穿刺失败。秋冬季室温过低,患儿四肢发凉,使血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多病人病房,如观察室等,患儿及陪护人员多,环境嘈杂,需要输液的患儿多,多位家长都急于做治疗而不断地催促护士,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2.4 操作方法不当
左手拇指未绷直静脉,未能很好地固定静脉,特别是所选静脉易滑动,也易造成穿刺失败。止血带扎得太松或太紧,不能阻断静脉回流或完全阻断动脉, 不能使静脉很好地充盈,穿刺时易失败。进针速度过快, 操作时进针速度太快,还未见到回血,针尖已刺穿血管下壁,退针时见到回血,致穿刺失败。 见回血后潜行过多,有时静脉穿刺已经见回血,但是由于操作者前行时不慎或潜行过多导致穿破血管下壁,穿刺失败。穿刺前没有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针头是否达到穿刺要求;局部毛发未剃净,血暴露不明显;操作者手上有油脂,针头容易滑动,易穿破血管[1]。
3 对策
3.1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工作时要有稳定而积极的工作态度,除对患儿要有爱心外还要有应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准备。同时提高护士心理素质与经验技巧,教育护士提高信心,并详细向患儿家长讲解可能发生的后果及处理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穿刺的全过程操作者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做到无论血管穿刺难易,周围压力多大都必须保持冷静,增强责任心,提高穿刺水平,力求稳、准、细,同时注意与患儿进行沟通,消除患儿的恐惧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4]。
3.2 增加光照强度
光线的明亮度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光线太强耀眼,太弱看不清,太强或太弱的光线都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2]。 因此,亮度要适宜,明亮的自然光线是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刺痛和眼花。在阴雨天或夜间应将 150W 灯置于操作者左前方, 距穿刺静脉 45~50cm 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静脉暴露较好,静脉穿刺易于成功。权 敏,曾启华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25 - -2.3 选择合适的血管根据小儿年龄、 治疗目的以及小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部位的血管。 小儿四肢的静脉不容易保护,而头皮静脉血管较丰富明显,容易观察,而冬季小儿输液又要避免着凉,所以目前小儿静脉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输液法。 常选用的静脉有:正中静脉、额静脉、额静脉丛以及耳后静脉及枕静脉。 对于一般性的治疗应首选正中静脉和额静脉丛,因为此部位血管明显,便于寻找,皮肤较紧,利于进针,又不影响患儿的卧位姿势及睡眠。对于 3 岁以上较胖患儿或肾脏疾病等致全身浮肿者, 由于四肢静脉不易看清,也首选头皮静脉。
3.3 选择合适的进针法和适宜的进针角度
穿刺时首先要看清静脉走向,摸清静脉弹性及正确区分动静脉,穿刺时如果所选静脉若隐若现,可用酒精棉签用力擦拭局部皮肤,或用右手大拇指及大鱼际用力向心方向赶压几次。穿刺前排除几种固定不好的因素: ①局部消毒液未干;②操作者手上以及患儿穿刺部位有油脂;③头皮注射部位毛发未剃净;④固定手指用力不当;⑤操作者姿势不恰当[5]。熟练掌握穿刺的基本功,穿刺时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呈“C”形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勿使松弛,并压紧静近心端使之充盈,固定而不滚动。如果所选静脉细如发丝,穿刺时可用注射器接针头边进边抽回血,先以小角度迅速的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再平行的小心的刺入静脉,这样不易刺穿血管壁造成穿刺失败。对于“青筋暴露”的患儿穿刺时应选择在患儿哭闹间歇时,持针迅速的直剌入静脉,见回血后立即抬高输液瓶,增加压力,以使血液迅速的回流,防止因患儿哭闹头皮静脉压力增高,血液自静脉壁上的针眼溢出引起渗漏导致肿包。肥胖患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管腔细回血慢,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在患儿哭闹明显时以15-20度的角度进针,速度宜慢,进入静脉后有明显的脱空感[2]。
3.4 心理护理
小儿不同成年人,输液时往往不合作,这时护士应同其家长互相配合。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个孩子输液多名家长陪同。有的家长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如果穿刺失败,则抱怨不停,甚至用不文明,不礼貌的语言伤害护士的自尊心。因而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旦穿刺失败应主动向家长道歉,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对于婴儿:重点是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对于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应多鼓励、表扬。对于儿童:询问患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使他们对我们产生亲近感容易接受我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3]。
4 结论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人们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使家长对小儿的关注程度更高。 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成功与失败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穿刺技术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是一次性穿刺的重要因素。
5 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细、壁薄、末梢循环不良;近年来肥胖儿童多,静脉血管隐匿,穿刺困难,反复穿刺造成静脉损伤而影响再次穿刺;小儿好动以及对输液的恐惧出现哭闹、躁动、不合作,增加穿刺困难;小儿静脉输液都在家长的注视下操作,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一针见血,增加了年轻护士的心理压力;部分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对小儿头皮静脉解剖位置掌握不准确、 动静脉混淆不清、穿刺角度及深度掌握不准,易造成穿刺失败[5]。小儿头皮静脉技术是一项临床运用的护理操作新技术,其实施过程不仅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特别是对小儿科的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穿刺技术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是一次性穿刺的重要因素。尽量减少穿刺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使患儿早日康复,这是我们每位护理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既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又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张仙花.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2] 周冰;侯晓燕;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郑绍建.心理学在现代护理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学报2002:(7);89-90
[4]刘明秋,孙迎秋.浅谈儿科护士的压力与心理调节[J].现代医药卫生,2005,(6):737-738.
[5]李玉肖,高世凤,王芳,门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难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7);46-47.
论文作者:向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头皮论文; 护士论文; 血管论文; 家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