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策略论文_许东艳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策略论文_许东艳

许东艳(广西平果县平果高级中学 广西 百色 531499)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把时政新闻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76-02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核心素养”成为中国教育最火爆的热词。“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地位,成为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的风向标。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社会性有机结合的人文社会科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培养有理想、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是高中政治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及其实践和认识的一系列活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品格与能力素养,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等。

1.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即对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认同、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及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认同、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念的认同。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自豪感及使命感,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学科素质,把控好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向。

2.理性精神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体系来进行理性判断与实践性思考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尤其是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历史主义的认知能力及基本思维模式,以此来熟悉与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强化学生与社会之间的高效率对接、融合。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等理性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应对实际生活中的诸多挑战。

3.法治意识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期社会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社会意识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强化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认同,养成自觉守法、坚定维法、依法行使权利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宪法至上、法律绝对权威、违法必究等法律观念,促使学生养成法律思维能力。

4.公共参与

高中思想政治还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起有序参与公共生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德素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将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公民核心权利与社会生活高度对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进取、高效融入的基本社会生活观念,重点拓展学生对社会公益实践、社会监督、民主协商等相关内容的深度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社会公德素养,促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中政治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己任,改变过去重视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应试教育思维,以培养学生应有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探索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培养策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逐步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让时政新闻成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利器

众所周知我们的政治高考从来就不回避时政热点,近年来以当下时政作为命题背景的高考政治又无不渗透着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考察。近几年全国卷高考政治试题很重视时政热点的考查,始终是考查的重头戏,70%以上的选择题和全部的主观题都采用时政热点作为命题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高中三年的政治课堂教学及课后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时政,储备时政治知识,提高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时政教学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课堂教学渗透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半月抽取一节政治课为时事教育课,梳理半月来国内外重大时事,并结合课本知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讲解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媒体收看重大新闻和大型政论专题片,如《将改革进行到底》《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社会与法》等,深刻理解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新征程,等等。

时政教学有助于增强政治课的时代性、实效性、针对性,既满足高考考试需求,同时也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如时政热词“数字中国”、“中国新四大发明”等热词可以有效贯彻政治认同,提高学生身为中国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政热词“人口红利”、“机器换人”等可以唤醒学生的理性精神,提高学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及学科批判思维;“国歌立法”、“宪法宣誓”等热词则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推进中国依法治国进程;“顶层设计青年发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热词引导学生公共参与,培养合作责任担当意识。

2.让自主探究成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

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弊端:被动式学习。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重知识、轻能力,重认识目标实现、轻学生个体发展;采取灌输方式,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学得昏昏欲睡,学生产生厌学、抵触情绪;机械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学生自信缺失,在未来竞争的社会中处于劣势;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

课堂自主探究的形式主要是在每个班级内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四人一组。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人人要参与,事事要参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探究活动的安排,力争每节课都至少有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探究问题的设置应根据课本内容,尽量设置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情境。最重要的是,课堂互动知识点要来源于课本而不能拘泥于课本,最好紧贴现实,并且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可以自主生成而非预设。

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奠定了基础。在开放式的探究课堂上,教师设问得当,指向性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实现了思维探究与实践探究并重,提高了学生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

3.让教学素材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沃土

政治课要使学生学有所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为了使引入的教学素材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广泛选材,网络、报纸、杂志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选取的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本市报纸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去选择。

教学素材还可以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选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关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和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促使学生学习进步,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去社区、司法机关、当地信访部门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遵循社会规则,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的素养。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刘帧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及改进措施[D]. 黄冈 :黄冈师范学院,2017.

[2]徐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及方法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6):32-33.

[3]陈华洲,马梦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途径[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2):163-167.

论文作者:许东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策略论文_许东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