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要着力解决几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党建论文,着力解决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农村党建工作蓬勃开展。各级党委、政府派驻农村的工作队,在整顿落后支部、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及扶贫解困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认真分析当前农村党建状况,不难看出,较为普遍地存在几个重要问题,如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政治信仰错位,组织功能弱化,引导手段不力等。这些问题,关系到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政策方针,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应当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奋力攻克。
一、关于集体经济问题
近几年,农村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势头比较可观,经济实力见增。这符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问题是集体经济相形见绌,不仅增长缓慢,在一些地方还呈萎缩之势,二者形成明显反差。个体户和私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产生相应的政治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事实上,这部分经济上先富起来的人,在政治上、社会上的支配地位已经越来越明显,因为他们手中有钱有物,在群众中有号召力。相反,由于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给群众办不了多少实事,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就没人参加,对农民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针对这个问题,农村党建工作就要把相当精力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搞好农村党建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最实在的工作。据了解,凡集体经济比较雄厚,集体对群众取少予多的村子,干部的稳定性、积极性和凝聚力就比较高,群众对党支部和其它村级组织的向心力也比较大,对农民教育就比较有效果,小康建设进程也快一些。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有雄厚的集体经济基础。但是发展集体经济,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为此,就要大力提高支部成员的素质,吸收一些懂科技、会经营的党员进入支部班子。在对他们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认真进行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使支部成员不仅政治上强,而且在经济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要给他们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当前,农村干部多贪多占、胡乱摊派甚至私分集体财产等违法违纪问题还不少,不仅阻碍集体经济发展,而且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必须认真查处,并帮助他们建章立制,走上正规。
二、关于政治信仰问题
从当前总的情况看,农民群众对党、对社会主义还是有感情的。但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已呈淡漠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性质没有改变,作为国家基本制度的社会主义主体内容没有改变,我们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没有改变,而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少农民群众却与党疏远,而且崇拜宗教迷信,把精神支柱寄托于虚幻的“神灵”。在一些地方,信教群众到处串联,介绍入教,队伍不断扩大,甚至出现了“宗教村”。一些农民党员早已把党章党纪置于脑后,把入党誓词忘得一干二净,在宗教迷信面前却信誓旦旦。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后,农民富裕程度的不平衡性拉开了,一些富起来的或相对还穷的人,都从宗教那儿寻找根据,富起来的感激上帝恩赐,不惜一掷千金大行善举;相对还穷的乞求上帝恩赐,甘愿把钱投入香龛,妄想一本万利。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呢?从宏观上分析,我国正处在社会实践的伟大变革之中,旧的思想抛弃了,新的思想还没有确立,因此容易产生思想上的迷惘。人没有正确的信仰,就要找其它信仰。对外开放以后,各种西方思潮乘虚而入,各种宗教迷信活动也很快泛滥起来。同时,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基层组织的信仰引导,缺乏自身的力量和对群众的吸引力,这就不能不使农民群众的思想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在农村党建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党员和广大农民的教育,帮助他们识破宗教的虚幻性和迷信的欺骗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在信仰教育中,一是要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干部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和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实践结合起来,和他们的认识水平及思想疑团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弃旧从新。二是对农民的信仰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有时间、有阵地,并在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与宗教迷信活动形成抗衡之势,并逐步取而代之。
三、关于组织功能问题
农村改革以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生产力要素依客观规律合理重组,劳动由过去硬性的高度集中发展到今天自觉的相对分散,农民有了生产劳动和生活的自主权,打破了以往对村、队的依附关系。但在许多地方,党组织开展政治学习、过组织生活、搞有关活动就不像以往那样方便和易于集中了,特别是由于党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分散性,使许多党员对组织生活和活动没有了积极性,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趋于淡薄。不少农村的基层组织生活由多到少,由少到无,出现了瘫痪半瘫痪状态,党支部班子软、懒、散的状况十分严重。人是有社会属性的,没有组织就要创造组织,有人就乘机开展非法组织。宗族势力、把兄盟弟和黑社会团伙在一些农村逐渐滋生和发展起来。他们频繁联系,秘密集合,聚众闹事,鱼肉百姓,逞凶一隅,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影响基层政权建设,有的甚至取代了当地的党组织和村政权。由于一些农村的基层组织软弱无能,缺乏战斗力,没有权威,致使许多群众依附于当地的宗族势力和其它一些非法的帮派组织。在一些地方,大家族中的“族长”影响很大,号召力很强,村民们发生纠纷都求助“族长”调解,甚至一些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也仰人鼻息,成了家族势力的工具。这些“族长”以家族少数人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惜在村民中制造矛盾,从中渔利;或者聚众干扰政府夏粮征购、计划生育等工作;有的干脆破坏选举,取代了村政权,严重阻碍党的农村政策的实现。这些情况说明,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在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软弱涣散,不负责任,没有力量和权威发挥组织的功能。
为此,农村党建工作就要在加强和发挥党组织功能上下功夫。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在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那些“软、懒、散”甚至形同虚设的班子进行重点整顿。通过民主考评、组织考核、党员大会选举的办法,配好党支部书记。暂时缺乏干部的农村,可以结合改革,选派一批国家干部去农村任职,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上级党委要经常关心他们的思想,支持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当地农村的实际生活水平,为了鼓励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同时,要对农村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二是切实组织起来。农村改革以后,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难度是加大了,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考验也加强了,因为根本不存在要不要组织的问题,而是合法组织与非法组织的较量加剧了。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才能在实践中考查农村党建是否加强了。要强化组织功能,必须经常开展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特点的组织活动,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成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宗族和黑社会的非法组织问题。
四、关于引导手段问题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其组织功能强弱的表现之一就是引导手段上的强弱。因此加强引导手段,也是农村党建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紧迫任务。
由于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较差,在新形势下如何致富、如何生活并不都是自己能解决好的。有的农民致富找不到正确途径,或无所事事,自甘堕落;或无事生非,打架斗殴;甚至偷盗、赌博、贩毒、卖淫、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农民手里有了点钱,因为没有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消费观,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给死人修墓。在一些农村,婚丧嫁娶的彩礼和“人情礼”负担很重,又没有勇气和力量移风易俗。凡此种种,既反映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还很低,也反映了基层党组织引导手段不力,甚至严重失职的一面。
针对这些问题,在农村党建中,就要强化基层组织的引导手段。党支部和村委会在经济建设上,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打破因循守旧、小富即满的思想束缚,努力挖掘和发挥资源、经济、社会、技术等优势,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对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民,要引导他们不断进行生产再投入,投资社会公益事业,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中扩大自身价值。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科学文化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教育等。也要舍得投资,搞点硬件建设,购置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组织年轻人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自觉地追求进步。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不仅为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后备力量,而且能够净化社会风气,消除封建迷信、买卖婚姻、聚众赌博等落后的习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