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院 长沙市第八医院 针灸科 410001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80.6%),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2.8%<10.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24-01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麻痹所引起的疾病,寒冷刺激、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患者临床表现为面部板滞、麻木和松弛,并出现眼睑闭合不全、口眼歪斜等症状,进而影响患者正常的进食和言语功能,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其治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 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 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35.6±3.4)岁;患侧:左侧17例,右侧19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23~78岁,平均年龄为(35.1±3.7)岁;患侧:左侧17例,右侧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照较为均衡(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治疗办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办法,患者接受静脉滴注(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14)10mg/d,口服阿昔洛韦片(汕头市莱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74)0.8g/次,3次/d,口服地巴唑(河北环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205)10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肌注维生素B1和B12等B族维生素,持续治疗两周。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西医药物治疗的药物类型、用药量、疗程同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煎服牵正散,其组方包括:钩藤30g,僵蚕、防风各20g,川芎、羌胡、白芷、荆芥穗以及蔓荆子各15g,桂枝和蝉蜕各12g,以及全蝎和白附子5g,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予以酌加/减天麻、珍珠母、龙胆草、半夏、胆南星、黄芪、茯苓以及白术等药物,1剂/次,2次/d。然后配合针灸治疗,取合谷、太冲、阳白、四白、太阳等穴位,行泻法,留针30min,对患侧给予红外线灯持续照射,持续治疗两周[2]。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 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管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疾病,患者面部出现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面部板滞、眼睑闭合不全以及口眼歪斜等症状,影响患者面部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血管扩张剂以及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的修复。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治疗办法,起到活血化瘀和通脉止痛的功效,有效缓解局部气血不通的症状,再通过针灸治疗来刺激患侧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逐渐恢复其面部器官的功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3]。
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①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于周围性面瘫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的认知,了解具体的治疗和护理过程,缓解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4]。②合理用药,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做好应急处理措施。③加强面部和口腔的护理,热敷面部,并按照相应的穴位予以按摩,注意防寒保暖。保证口腔的清洁,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切忌用冷水漱口和刷牙[5]。④康复护理:通过抬眉、闭眼、鼓腮、吮嘴以及浴面等面部的运动训练,恢复患者的咀嚼、言语等功能,以促进其更好的恢复。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当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其尽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于力萍.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护理[J]. 护理研究,2013,27(23):2506-2507.
[2]熊烈.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112-113.
[3]武旭梅,郜志宏.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106-107.
[4]袁佛良.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1):132+134.
[5]李建欣.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31):27-29.
论文作者:吴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患者论文; 面瘫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面部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