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欧六国当前的形势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欧论文,六国论文,前景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波罗的海三国相继宣布独立,并强调自己是欧洲国家,因而放舆论称之为新东欧国家。新东欧6国地处西欧与俄罗斯之间,其形势发展十分引人关注。 本文从经济、政治、外交方面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作者认为,从总的情况看,经济比上一年好,但存在不平衡;在政治上,左翼力量呈上升势;外交上,俄总统选择和北约东扩的事态发展将会对新东欧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较大的影响。
原苏联欧洲地区6国——乌克兰、白俄罗斯、 摩尔多瓦和波罗的海三国,在独立后均强调自己是欧洲国家,被一些西方报刊舆论通称为新东欧六国。这些国家独立已有5年,其经济和政治形势究竟如何, 外交上有何值得注意的动向,今后它们的发展前景与走向将会如何,均十分引人关注,现就以上问题进行分述、剖析和探讨。
一、一年来新东欧六国的经济形势及特点
概括1995年新东欧六国经济形势,其主要特点是:从总的看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上年要好,但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平衡。按优劣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一)第一类是波罗的海三国,经济继续增长,属该地区中经济最好的国家。可以说波罗的海三国1995年的经济不但是该地区6 国中最好的, 而且也是原苏联各独立国家中最好的。 这3 国在独立后头3 年(1991-1993年)经历了经济急速衰退后,于1994年基本上已“摆脱了经济危机”,经济上已止住下滑,在原苏联新独立各国中率先获得增长(1994年爱沙尼亚、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3%)之后,1995年其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如爱沙尼亚,据该国政府公布,1995年第一季度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4.3 %〔1〕。据该国官方8月宣称,它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比上年增长5 -6%〔2〕。其财政状况也良好,继1994年财政盈余3.521 亿克朗后, 1995年的财政仍保持均衡。这年爱沙尼亚财政预算总额约176 亿克朗(约合22亿马克),其中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均为88亿克朗(约合11亿马克),财政无赤字,是原苏联各独立国家中少见的财政能连续2 年保持均衡无赤字之国。其通货膨胀也继续得到遏制,继1994年通货膨胀率由上年的360%降至41.7%之后,1995年上半年由上年同期的23 %下降到16.7%(其中6月份价格上涨1%)。据爱沙尼亚总理维亚希于1995 年9月14日说,该国1995年的通货膨胀可望从上年的30%降至20-22%,约比1994年下降一半。1996年将更低〔3〕。可以说, 爱沙尼亚经济在原苏联各独立国家中属最佳之列。又如立陶宛,1995年其经济也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据立官方公布,199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据该国总理什莱扎维丘斯宣称,1995 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可增长5%〔4〕。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作的估算,立陶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约增长6.5-7%,据该国财政部长维利基亚利斯于7 月12日说,1995年立陶宛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大下降”,由1992年的1000%,1994年的45%,到1995年上半年,从上年同期的23%降至16.7 %〔5〕。立财政状况虽比不上爱沙尼亚,1995年其财政预算总额为66.8亿立特(约合26.7亿马克),其中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为31.3亿和35.5亿立特,有4.19亿立特(约合1.64亿马克)的赤字,但赤字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由上年的5%降至2%,而且其1994年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有6.01亿美元之多,因此,立财长说,1995年财政预算有1.64 亿马克的赤字“属正常状况”,认为该国目前财政状况并不算困难。据报道,拉脱维亚1995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大体与上年相仿,经济上仍大致保持约3 %左右的增长。1995年拉财政预算总额为9.92亿拉特(约合1.18亿马克)的赤字,基本与去年持平。据该国官方说,这一赤字与上年一样,仍可用其外贸顺差、黄金与外汇储备以及通过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予以弥补。该国1995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0%,据该国官方宣称,全年其通货膨胀率基本上仍维持去年30%的水平(1994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30%,1992年最高曾达到950%)。总起来看,1995 年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正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995年11月初的报告所说,“已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此评论说, 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改革是成功的,向市场经济过渡大部分已完成,“经济已摆脱了危机,出现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至于缘何波罗的海三国经济在独联体各国经济仍继续滑坡情况下能率先止住下滑,重新恢复增长,使经济摆脱危机的困境走向复苏呢?其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三国所制定的经济改革总的战略方针,即三转(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由计划经济彻底转向市场经济,迅速同西欧经济接轨;产业转型,产业结构从以传统的工农业为主转向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外贸转向,外贸重点由东方——俄罗斯转向西方)经改总方针符合其国情和实情。二是货币改革较成功。这三国发行的本国货币一直保持坚挺,财政金融较为稳定。三是以私有化非国有化为中心的所有制改造取得顺利进展并已初见成效。如今三国的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经济成分,已超过该地区国家国有经济的一半以上,如立陶宛早在1993年私有成分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已达55%,1995年其农业中的私有成分的比重高达66%〔7〕。 四是积极大力利用外援和外资。如爱沙尼亚,仅1995年一年就获外国贷款41.8亿克朗(合3.774 亿美元),获外国投资32亿克朗(合2.58亿美元),作为一个人口仅150.6万的小国,一年竟能获得如此之多的外援和外资,无疑是驱动其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第二类是摩尔多瓦,1995年其经济已刹住下降,开始增长,虽不及波罗的海三国,但显著优于乌克兰和白俄斯两国。据该国1995年8月官方报道,1995年经济首次获得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比上年上升1.5%;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约降至9.4%。财政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下降到3.5%。据独联体跨国统计委员会1995年9月份公布的材料,这年1-7月,摩尔多瓦外贸出口和进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和15.9%,增幅较大。由于出口大大超过进口,又有外汇储备其本国货币列伊几乎已成了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了。概括地说,该国1995年的经济总体形势比过去大为好转。
(三)第三类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虽然它们1995年的经济状况比上年要好些,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降幅明显低于上年,但在该地区6国以及独联体各国中仍属最差之列。如白俄罗斯, 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继1994年下降20%后,该国政府于1995年初曾制定计划,使这年经济降幅减至1位数,为2-3%,但据该国官方公布,1995年头5个月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1%,降幅仍为两位数。其中工业和农业产值分别下降9%和14%,建筑业下降27%,基建投资下降9%〔8〕。 据独联体跨国经济委员会1995年9月公布,这年1-7月, 该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2%,其中工业产值下降9.6%,工业品价格上涨指数为14.4倍,商品零售额下降30%。其好的方面是1995年头7 个月该国居民货币收入为上年同期的12倍,比居民货币支出11.9倍高出一点。此外,其外贸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头7 个月它的外贸出口和进口比上年同期增长61.99%和25.4%,出口大大超过进口。 其通货膨胀率也比上年大为降低,1995年11月,它的通货膨胀率降为3.7%〔9〕。又如乌克兰, 1995年头7个月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1.3%,其中工业产值下降13.9%,工业品价格上涨指数为7倍,商品零额下降7.9%,外贸进口和出口分别下降8.2%和1.2%。据该国统计局公布,1995年头9 个月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2.7 %(上年同期国民生产总值降幅为22.6%),全年国民生产总额的降幅从1994年的23%减到12%〔10〕,高于其年初所订的降幅7%的计划。综上所述,1995年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虽然工农业生产下降速度明显放慢,恶性通货膨胀得到遏制,居民实际收入有所增长,经济也比上年有所好转,但总体经济尚未摆脱危机局面,经济降幅虽明显低于上年,但仍是两位数,在独联体国家中仍属最差之列,也比俄罗斯差得多(如1995年头9个月,乌、 白两国的工业生产降幅分别为10%和14%,而俄仅下降3%), 只有比战乱的塔古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强一此(同期阿塞拜疆国民生产总值降幅最大, 高达17.4%)〔11〕。
二、新东欧6国政治形势的几个主要特点
从政治形势年看,近年来新东欧六国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这一地区的国家较普遍地具有总统加强集权之动向,其政坛斗争主要围绕总统与议会之间进行。这是1995年该地区国家政治形势的第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最为突出。如白俄罗斯,该国根据1994年3月出台的新宪法实行总统制,卢卡申科7月当选总统后大权在握,在对政府大换班、任命以其亲信奇吉里为总理组成新内阁后,1995年白俄罗斯政坛主要围绕议会选举问题,总统与议会不断进行争斗:卢卡申科总统于3月21 日公开严厉地抨击议会并要求议会在一周内自行解散,否则将“采取措施”〔12〕。4月11日, 白俄罗斯议会否决总统提交全民公决4个问题中的3个(总统提交全民公决的4 个问题是:⑴关于采用新的国旗和国徽问题。⑵关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实行经济一体化问题。⑶关于修改宪法,总统提前中止议会的职能问题。⑷关于赋予俄语与白俄罗斯语同等地位问题),其中主要是否决第3个问题, 只同意公决第4个问题〔13〕,但总统以“中止议会活动”, 以解散议会相威胁,议会遂于4月13日改变决定,同意公决4个问题〔14〕。5 月14日公决结果,总统提交的4个问题均以3/4以上多数票获得选民支持〔15〕,总统大获全胜。同日,举行新议会选举未果(仅选出19名议员),5月29日经第二轮投票选出100名议员,但仍未达到不少于174名议员的法定多数(即代表总数的2/3),新议会陷入难产。对此,总统以该国新宪法第81条规定为依据发表声明说,因第12届议会任期届满5 年,旧议会已不复存在,同时,他自由签发一些法令,中止和修改某些法律条文,并扬言,如果秋天的选举仍选不出法定的议员人数,就要实行“总统直接管理”,而议会则采取与总统针锋相对的立场,一致通过声明,指责总统“专横”,“排斥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亲自立法。一些总统令违背现行法律。双方斗争一直继续到12月10日又选出59名议员,加上以前几次选出的人数,共选出189名议员。 至此新议会才算最终产生,总统与议会斗争方得以基本平息〔16〕。鉴于在新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左翼政党白共和农业党均宣称支持卢卡申科总统纲领的基本方面,称总统竞选纲领内容的99%符合它们的目标, 与总统基本没有分歧, 12月11日卢卡申科在告共和国的公民书中说,新议会的组建为他和议会的“求实合作打下了现实的基础”,表示将同新议会作〔17〕。据《明斯克新闻》年终稿评论说,1995年卢卡申科象许多东欧前共产党国家的独截者一样,在集权方面“走得较远”。
又如乌克兰,该国虽尚末实行总统制,但据报刊报道,1995年乌克兰“整个行政领导权和执行机关——从政府到州长及大工业中心和农业区的首脑,都在库奇马一人操纵之下”,可谓大权独揽〔18〕。库奇马任总统后,于1995年上半年首先逐渐剥夺其前任克拉丘克所任命、而他却持有异议的总理马索尔的实权,只用3 个月就大刀阔斧地改组了政府班子,除一名副总理和一名部长留任外,更换了全部人马,把马索尔总理架空,并迫使他于3月1日提出辞职,由自己的亲信、第一副总理马尔丘克代理总理。6月8日马尔丘克被正式任命为总理。7月3日库马奇发布总统令,任命了5名副总理,23名部长和大部分委员会主席, 基本上按他的意图完成了内阁改组。此外,1995年整整一年,乌克兰新宪法陷于难产,是原苏联各独立国家中唯一尚无新宪法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总统与议会之间围绕制宪问题不断进行争斗和角逐。在关于总统权力、议会结构、国家语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双方都有歧见,主要焦点问题是,总统制与“议会—总统制”之争。迄今双方围绕制宪问题争执不休。至于1996年究竟何时能产生新宪法,是否能产生,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尚有待于继续观察事态如何发展变化。再如,拉脱维亚议会1995年11月23日以51票对48票拒绝了乌尔马尼斯总统提名格林布拉茨为下届总理人选〔19〕,这也是反映该地区国家政治斗争主要围绕总统与议会之间进行的又一事例。
(二)该地区国家的左翼力量大为上升,左翼力量明显跌落。这是这一地区国家政治形势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以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两国较为突出。
在白俄罗斯,1995年12月10日该国新议会大选结果表明,左派政党—白俄罗斯共产党获得大胜,在新议会的198个议席中获42席,占21.2%,居首位。该国另一左翼力量农业党获33席,占16.67%, 居第二位〔20〕,而在独立初期原先颇有影响的右翼代表的人民阵线,在新议会选举中,其候选人全部落选,惨遭失败。可以说,今日白俄罗斯新议会,基本掌握在左派力量之手, 仅白共与农业党两大左派政党就占据37.88%的议席,在新议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这是说明该地区国家右翼势力跌落,左翼势力上升持强劲势头的最为典型的一例。
在爱沙尼亚,1995年3月5日该国举行的新一届议会大选结果表明,由温和的保守联合派和前共产党人组成的农民联合会所结成的联盟在新议会选举中获胜,在101个议席中赢得43个席位,占42.5%, 击败了激进的右翼执政联盟——祖国联盟(在议会大选中仅获8个席位), 从而“成为爱沙尼亚的主要政治力量”,而首次参加议会选举, 于1994 年10月1日新成立的另一左翼俄罗斯人党也顺利突破了5%的大关, 获得6个议席〔21〕。爱沙尼亚总理塔兰德对选民如此选择所作的评论是:这次议会选举表明爱沙尼亚政治形势“是在向左转”〔22〕。原执政党祖国联盟领导人也不得不承认其失败“符合正在东欧出现的规律”〔23〕。败北的另一右翼民族独立党主席盖拉姆3月7日分析说,前共产党获胜并非说明爱沙尼亚许多人喜欢共产党,而是“反映了民众对以前的岁月有一种怀旧心理,他们感到那个时候生活比较有保障”〔24〕。爱新议会大选的这一结果,使左翼联合政府取代了激进的右翼联合政府。如果说1992年立陶宛以布拉藻斯卡斯领导的劳动民主党(前身是立共)为首的左翼力量在该国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中获胜,标志着波罗的海国家左翼势力开始兴起,那么1995年爱沙尼亚议会大选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左翼力量增强的势头正方兴末艾。
需指出的是,在独立仅数年时间里,目前在新东欧六国中, 已有5国(立、摩、乌、白、爱)的左翼政党成为其国内议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主要政党,其中4国(立劳动民主党、摩尔多瓦农业民主党、 乌共与白共是其国内政坛的第一大党,有2国(立劳动民主党、 摩尔多瓦农业民主党)已是执政党,这足以说明左翼力量在该地区国家的重新崛起。
(三)该地区独立后新产生的民族运动比过去有所缓解。这是近年来该地区国家政治形势的又一特点,其中摩尔多瓦较为突出。可以说,摩尔多瓦以左翼力量农业民主党为首的执政当局在1995年较成功地缓解了独立后新产生的尖锐的民族问题。这年随着该国经济形势的好转,曾经象“达摩克里斯剑”一样悬在摩政府头上的国家分裂的危机大为减轻。以前造成该国国家分裂的危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与邻国罗马尼亚具有历史、民族和文化渊源的摩尔多瓦族居民在摩独立初期大多希望与罗马尼亚合并;二是居住在加高兹地区的13.5万土耳其族居民以及在德涅斯特河东岸讲俄语的乌克兰居民要求独立。而今,由于经济好转,生活条件明显优于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人,对与罗合并的兴趣就淡化了。1995年3月初摩尔多瓦的民意测验表明, 绝大多数摩尔多瓦居民“反对同罗马尼亚合并”〔25〕。此外,由于摩当局赋予加高兹“特殊的法律地位”,允许加高兹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原则基础上,拥有“自己的共和国、总统、议会、官方语言(土耳其语)”,于是,加高兹地方政府遂决定让部分“国民军”士兵复员回家,加高兹副总统博扎日迪说:“两个世纪以来我们与摩尔多瓦人和睦共处,我们是很容易恢复信任的”。8月23日摩政府宣布, “解除加高兹共和国境内非法武装行动顺利结束”〔26〕。至于德涅斯特河地区问题,摩中央政府与该地区的分离势力双方于1995年8 月也达成妥协:摩政府同意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并允许列伊和德涅斯特地区的地方货币同时流通以后,分离势力也已同意接受摩政府的要求:实行单一的国内政策和建立一支统一的军队。既然这个国家今后只有一支在中央政府统率下的军队,哪里还会有发生“相互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呢?冷战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是困扰不少欧洲国家的严重问题,而摩尔多瓦用不同于俄出兵车臣的方式却较成功地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确实值得注意。
三、外交上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与动向
从外交上看,1995年以来该地区国家主要具有以下二个特点。
(一)在北约加紧东扩俄罗斯作出强烈反应的新形势下,该地区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均在不同程度上调整外交政策,十分注意搞好对俄关系。这是该地区国家近期外交的一大特点,以波罗的海三国表现最为突出。如以爱沙尼亚为例,维亚希取代塔兰德任政府新总理后不久,于1995年7月就明确强调说,其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在继续推进与西方、欧洲一体化的同时注意改善与东方、与俄罗斯的关系〔27〕。这就是爱沙尼亚修改向西方一边倒方针后的新的外交政策,正如其外长卢伊克所总结的一个“双化”公式:正常化加一体化,即与西方(欧洲)一体化加上与东方(俄罗斯)关系正常化,才能确保本国安全。这可说是波罗的海三国共同的对外政策新方针。为了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爱沙尼亚新政府不仅比过去更注意改善境内俄罗斯族人的处境, 而且还于1995年11月15日主动宣布,放弃对俄罗斯的土地要求〔28〕。独立后一向对俄持较强硬态度,而且是俄军最后撤出的波罗的海国家并一直坚持1920年塔尔图条约,与俄在领土问题上长期争执不休的爱沙尼亚,竟一下子主动放弃领土要求,此举确非同寻常。其他如独立后与俄关系较差、摩擦较多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1995年以来也很注意与俄改善关系。如乌克兰,出于对北约东扩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不安,库奇马总统在1995年5月就明确表示:“乌克兰不谋求加入北约”, 不希望成为东西方对抗的“缓冲国”。乌国防部长什马罗夫也于10月19日再次重申,乌“既不谋求加入北约与西方结盟”,也“不与俄罗斯建立旨在抗衡北约的军事联盟”〔29〕。为了改善和推进对俄罗斯的关系,什马罗夫于11月24日至25日在索契与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会晤,就两国间悬而未决问题及军事技术合作共鉴署了达26项之多的文件〔30〕,这是前所未见的。又如摩尔多瓦,斯涅古尔总统也于1995年11月16日强调声明,摩尔多瓦不打算申请加入北约,也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31〕。由此可见,乌、摩两国出于对北约东扩涉及自身利益的担扰(因乌和波、摩与罗均有领土问题纠葛),特别是担心夹在俄罗斯与北约中间使自己陷入左右为难极其不利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都突出强调它们的中立立场,不想与任何一方搞坏关系。对此,它们从本国利益出发,主要采取两项基本对策:一方面呼吁北约东扩应谨慎行事,要充分考虑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利益,以免激怒俄加剧对抗;另一方面又强调表示愿在双边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俄罗斯和北约的双边关系,强调自己的中立不结盟立场。
(二)白俄罗斯十分显著地加快与俄罗斯联合的步伐。这是该地区国家近期外交的又一特点。白俄罗斯自卢卡申科总统当政以来,1995年突出地加速与俄罗斯实行一体化,而且进展速度很快。如1995年2 月21日叶利钦总统访白,两国领导人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自由贸易议定书》、《关锐同盟协议》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合作协定。5月14日白俄罗斯全民公决,82.4 %的投票公民赞同与俄实行一体化,同月19日,俄杜马以249票赞成(除1人弃权外无人反对),支持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统一〔32〕。5月25日, 双方又取消两国间边界和海关监管〔33〕。12月9日, 白俄罗斯国防部长马尔采夫和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在明斯克又签署18个扩大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的文件,“使两国的军事合作达到崭新水平”〔34〕。此外,卢卡申科10月9 日公开表示“完全支持同俄罗斯结成联盟”〔35〕,11月23日还突出强调,“白俄罗斯是抵御西方影响渗透到独联体的堡垒”〔36〕,并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明确支持俄反对北约东扩。白不但拒不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而且于11月还强调“白俄罗斯决不再裁减军队”〔37〕。凡此种种,均充分表明,白俄罗斯在1995年突出加快了与俄罗斯联合和一体化进程,十分引人瞩目。为此,俄报刊舆论甚至作出了1996年底以前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将实现联合的结论〔38〕。
四、今后的发展前景与走向
前瞻1996年新东欧六国形势的发展前景,在经济上,波罗的海三国将会继续保持其稳定增长的势头。当然,尽管这三国经济在上年已取得摆脱危机迅速全面好转的显著成就,但远非完全解决了它们独立以来遇到的诸如能源和原材料短缺、农业萎缩不振、通货膨胀率仍较高、全国约1/5到2/5人口贫困和外贸出口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这些尚有待于它们今后努力加以解决。此外,其经济虽复苏恢复增长,但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尚远末达到其独立前的水平,正如维亚希总理所说,波罗的海国家要达到经济繁荣和高涨还未来到,尚有待时日。摩尔多瓦1996年的经济在上年经济止住下滑开始增长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好转。白俄罗斯经济在经历1994年1995 年两年连续以两位数大幅下降后, 在1996年由于能得到俄大力援助,其经济在上年回升的基础上将会继续回升,其降幅将会从两位数减到一位数。而乌克兰,尽管其政府所制定的1996年的发展目标为:工业和农业产值计划增长0.6%和0.2%,通货膨胀率由上年的月平均7.5%降至1996年的月平均2.4%,但鉴于其经济和工业结构严重畸型,重工、军工过于庞大,其需要量极大的工农业的能源得不到保障,经济危机积重难返, 其经济转轨难度很大, 因而预计1996年与上年一样,也达不到其政府预定的目标(该国曾计划1995年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7%,结果落空),可以说在今后一、 二年短时期内它较难走出和摆脱其经济危机的困境局面。
在政治上,可以预计,1996年该地区国家强总统弱议会的基本特点仍将保持,政坛斗争仍将主要在总统与议会间进行。特别是对乌克兰来说,1996年将主要解决其迟迟难产的新宪法出台问题。库奇马总统与议会还会在制宪问题上继续展开新的斗争和角逐。至于在国家体制方面,该国今后究竟实行总统制还是议会—总统制,尚有待于观察其新宪法的最终出台。此外,今后该地区国家的左翼势力和影响将会继续加强和增大。1996年1月10日,白俄罗斯议会选举新议长, 在下午第一轮投票中白共领导人卡里亚金和农业党领导人沙列茨基就双双超过他们的对手——前议长格里布、前国家银行行长波格丹克维奇等人,当晚第二轮选举结果,左翼领导人沙列茨基以108票赞成,超过55 %以上的多数票当选白新议长〔39〕,这即是表明该地区左翼力量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的明证。
在外交上, 该地区国家正在共同密切注视两大问题:一是关注1996年6月16日俄总统大选的结果; 二是关注北约东扩事态的发展变化。因为这两件事的影响都十分重大,都将会对该地区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产生巨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它们必将根据这两件大事的发展演变,及时在外交上不断调整政策和策略,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对于这一地区今后形势究竟如何发展变化,很值得继续观察和研究。
注释:
〔1〕《爱沙尼亚报》1995年7月17日。
〔2〕《爱沙尼亚报》1995年8月2日。
〔3〕《爱沙尼亚报》1995年9月15日。
〔4〕什莱扎维丘斯总理的讲话,刊于立陶宛《回声报》1995年3 月1日。
〔5〕[立陶宛]《回声报》1995年7月12日。
〔6〕[法]《世界报》1995年11月12日。
〔7〕[立陶宛]《回声报》1995年8月8日。
〔8〕[白俄罗斯]《实业报》1995年6月29日,第50期。
〔9〕俄通社—培斯社莫斯科1996年1月18日电。
〔10〕新华社基辅1995年12月23日电。
〔11〕新华社莫斯科1995年11月28日电。
〔12〕路透社明斯克1995年3月21日电。
〔13〕白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5年4月11日电。
〔14〕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5年4月13日电。
〔15〕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5年5月14日电。
〔16〕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5年12月11日电。
〔17〕同上。
〔18〕[俄]《劳动报》1995年11月21日。
〔19〕路透社里加1995年11月23日电。
〔20〕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5年12月11日电。
〔21〕法新社塔林1995年3月7日电:《保守派和前共产党联盟赢得大选》。
〔22〕俄通社塔林1995年3月6日电。
〔23〕合众国际社塔林1995年3月7日电。
〔24〕同上。
〔25〕俄通社—塔斯社基什尼奥夫1995年3月11日电。
〔26〕俄通社—塔斯社1995年3月23日电:摩尔多瓦内务部副部长乔林乔伊的讲话。
〔27〕维亚希:《在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爱沙尼亚》,《爱沙尼亚报》1995年7月17日。
〔28〕路透社塔林1995年11月15日电。
〔29〕法新社乌克兰辛菲罗波尔1995年10月19日电。
〔30〕新华社基辅1995年11月25日电。
〔31〕法新社基什尼奥夫1995年11月16日电。
〔32〕合众国际社莫斯科1995年5月19日电。
〔33〕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5年5月26日电。
〔34〕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5年12月9日电。
〔35〕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5年12月9日电。
〔36〕路透社明斯克1995年11月23日电。
〔37〕白通社明斯克1995年11月21日电。
〔38〕《明斯克和莫斯科终究将拥抱》,载[俄]《独立报》1995 年10月10日。
〔39〕俄通社—塔斯社明斯克1996年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