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喆浩 颜晶 葛雯雯 嵇云文 王海燕(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22002)
【摘要】目的 提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在优化病房肠道准备流程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施内镜中心护士第三方标准化评价,进一步完善了肠道准备的流程监督与评价机制,增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果 改善后肠道准备合格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同时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论 第三方评价机制对于提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肠道准备的充分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第三方评价 肠道准备 质量持续改进 消化内科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029-01
在临床工作中,结肠镜检查日益普及,尤其在消化内科的诊疗工作中更加重要,而肠道准备的情况是结肠镜检查顺利与否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住院患者的肠道准备工作均由病房护士负责,在病房护士确认患者准备好后患者才能前往内镜中心检查。但是因肠道准备历时时间长,内容繁琐[1]、缺乏相应的效果评价标准等多重原因,导致部分患者肠道准备效果仍不满意。
我院消化内科病房开放床位45张,并有专门的内镜中心行胃肠镜检查治疗,住院患者每年行肠镜检查治疗约500例,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肠道准备的效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012年10~12月采用“第三方”评价肠道准备效果的形式进行肠道准备效果评估以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12年7-12月需肠镜检查患者120例。
入选标准:于2012年7-12月期间,随机抽取消化内科需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
排除标注:年龄在18岁以下,85周岁以上的患者,有心,脑,肺等严重疾病以及结肠镜检查禁忌者除外。
1.2 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7-9月的肠镜检查患者60名为对照组,护士以经验法判断患者肠道准备效果;随机抽取2012年10月-12月的肠镜检查患者60名为试验组,成立肠道准备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共16名,组长1名,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活动主题为:实施内镜中心护士第三方标准化评价,进一步完善了肠道准备的流程监督与评价机制,提高肠道准备合格率。
1.3 活动内容
(1)访谈病房护士10位,了解肠道准备判断标准;到内镜中心访谈参与肠镜检查配合的护士3位和医生3位了解肠道准备的情况。发现病房和内镜中心均无具体的肠道准备评价标准。
(2)制定《住院患者肠道准备护理标准流程与评分标准细则》(含3项内容,共18个条目)[2],采用百分制评分,规定得分90分以上为合格。并要求病房责任护士、内镜中心护士评价后签名。护士长每周组织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对本科室肠道准备进行现状调查评估,对3项内容随机抽查。
(3)自制《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出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问卷表包含八个方面内容,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所对应得分值为5、3、1分。总体满意条目分值满分100分。应用上述问卷调查表,以电话回访的方法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月由专人对本病区所有在院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0.82,内容效度为0.9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安排护士到内镜中心进行培训1-2周,切身体会到肠道准备不足将会导致粪便遮蔽病变部位,污染镜面,影响内镜进镜和观察,认识到肠道准备充足的重要性以及感知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的痛苦体验,加强护士的责任感。[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成立肠道准备品管圈小组后,肠道准备合格率为91.7%,与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6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成立肠道准备品管圈小组后,满意度综合评分分别为(97.26±1.65)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综合评分为(92.54±1.6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肠道准备合格率比较
组别n合格人数合格率(%)x2P
对照组605591.723.10<0.05
试验组604168.3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满意度总分tP
对照组92.54±1.6413.39<0.05
试验组97.26±1.65
3 讨论
3.1第三方评价的作用
3.1.1有利于肠道准备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实施前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关注患者能否到内镜中心检查,而忽视了对准备效果进行评估,更没有相应的评价量化指标。护士责任感薄弱[4]。实施肠道准备效果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了护士的责任感,针对评价结果,病房护士主动优化流程服务,不仅改变过去只重视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忽视工作效果的护理模式,而且避免了凌乱的工作局面,减少或杜绝肠道准备工作中的随意性与主观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为科学管理规范提供了依据。[3]
3.1.2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本次活动的实施,引导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对患者的安全护理、健康教育等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本案例中共有4名患者在口服清肠剂、灌肠等多项措施后,仍未达到肠镜检查标准,病房护士及时暂停检查治疗,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护士“看得见,摸得着”的责任心,其效果得到患者的认可,密切了护患关系,因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1.3参与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活动之初在小组成员脑力激荡过程中,就护士是否要到内镜中心学习的问题上,有护士提出异议,觉得应该把工作精力放在病房的护理工作上,也有护士反映因日常工作本身就非常辛苦,如果要求护士全部利用休息时间去学习,很难做到。我科室在护理部的支持下,依托江苏省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强化年轻护士培养,报护理部批准,消化内科病区所有3-10年护士,在病区工作>6个月安排到内镜中心轮转学习2周,3年以下轮转护士到内镜中心学习1周。学习期间绩效考核标准参照病区白班系数执行。并制定内镜中心学习培养计划,并有考核细则[4]。回病区后进行书面汇报。2012.04—12月期间共有7名护士学习培训,所有学习培训的护士都在学习小结中提到患者行肠镜检查都非常紧张、很痛苦,要多关爱患者。详细描述了不同患者肠道准备效果对治疗和检查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提高肠道准备效果重要性的理解。
3.1.4使护护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活动之初,病房护士认为没有患者因肠道准备不好而终止检查就是达到标准了。不能接受内镜中心护士的评价结果。而且内镜中心的护士又认为确实有患者肠道准备效果不理想,病房护士没有把好质量关。也有内镜中心护士没有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性,不予评估或随意评估。经过小组讨论,病房与内镜中心均确认双方均无客观标准,继而修订了肠道准备流程和评价标准,用科学数据说话。内镜中心护士意识到评估的重要性,评估率百分之百。并且遇到效果不满意时主动及时与病房护士沟通。密切了病房护士与内镜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在质量考核方面科室实行责任到人,每月根据护士肠道准备合格率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使得每一位护士的责任心得到了激励,大大提升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对自我评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绍娟,李春联,冯华扬.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31卷第9期.
[2] 孔令煜,曹守冬,顾俊芳,王兆霞等.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17期.
[3] 王军勋,刘玉华.3种肠道准备方法清洁效果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6月11日第22卷第6期.
[4] 陈爱清,李木兰,林筱莹. ICU护士分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效果评价现代医学 2009年8月第9卷第8期.
论文作者:张喆浩,颜晶,葛雯雯,嵇云文,王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7
标签:肠道论文; 护士论文; 患者论文; 镜中论文; 病房论文; 效果论文; 评价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