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论文_胡子民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论文_胡子民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210012

摘要: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尚处于低龄阶段,思考问题和学习的方式尚不成熟,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困生的现象仍然存在。学困生显然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虽然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也在积极寻求创新模式的突破,但是学困生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教师要注意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探究小学数学学困生因材施教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因材施教;策略

引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各学科教育工作者都积极围绕提高学生素养这一重点,探索培育学生的新教学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力征求全方面、多层次和高效率的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学生,推动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困生的出现无疑阻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进程,更难以展开新教学方式的改革活动,为此,教师们要探究因材施教的策略,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作为学生一直成长学习的主要地点,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十分巨大。学校教育环境的小细节以及任意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今时代,生源较多,学生人数大,质量也参次不齐,再加上小学本身教学的条件就有限制,在每一堂课中,老师若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有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难以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属于常态。其次,因材施教,每个老师都会懂得,但是实际行动起来,一个老师一套教学方法,并且老师总按自己讲的套路来,甚至完全不顾某个或某些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出现错误,责任心欠缺,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顺带把对老师的喜恶加在数学身上,对数学从心理上产生不适感、畏惧感。学生跟不上,不会考虑教师的教学问题,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后而对数学渐渐失去耐心和兴趣,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长此以往,更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彻底失去信心和动力,十分不利于学生成长。

(二)家庭方面

其实,父母所受的教育和他们的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子女。据有关数据表明,学困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为什么是农村呢?因为农村数学学困生的父母多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一般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儿女女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亲情呵护,很难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育正常。而他们的家庭教育也受到缺失。还有某些家长,喜欢不给孩子脸面,当众教育甚至打骂,这种家教方法,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和自尊。还有些家庭生活混乱,父母生活习性不良,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家长自身素质底下、教育方式落后、家庭氛围差……种种家庭原因在不同的程度上促就了数学学困生的形成。

(三)社会方面

社会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染缸,各种思想和现象良莠不齐。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带偏。享乐主义和读书无用论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幼小的心灵,给学生带来多重冲击,不利于学生健康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因材施教的转化策略探究与分析

(一)打破数学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兴趣

随着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观念也大大改观。人们对于青少年的学习要求标准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家庭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加深,整个社会对于学习的推崇氛围大大增强。从前的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偏向“放养”;而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们普遍接受的是偏向“圈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差异使得当今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化,逻辑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对数学能够产生的学习兴趣微乎其微。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实在是枯燥无聊。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很难提高。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复杂深奥的学习科目,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灵活串联起来,有自己的思路,从而让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不是拘泥于表面。

如此以来,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愈加深刻,学生也会自己主动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自身寻找的乐趣来继续学习数学,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大大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整体学习的进步。

(二)提高教师核心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和谐师生关系

解决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问题需要各方努力配合,而小学数学教师的力量不容忽视,而且更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

1.教师要积极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寻找突破点

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先发制人,精准把握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模式,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想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展现风采,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反映的情况,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其次,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好的活泼的课堂氛围容易让学生敢于主动表达和思考,沉闷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逆反心理和畏惧倾向,数学思维很难开拓,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上课很容易被别人的想法牵着走,而缺少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表达。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带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活动的气氛,围绕课堂主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思维活跃度。

2.教师要积极引导,丰富教学模式

要想让小学生稚嫩的不成熟的思维提高一个层次,真正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真正含义和精妙精髓之处,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比如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来进行直观的实验,学生边动手,边思考,逐渐自己领悟到规律。虽然这样的方式看起来似乎在课堂上效率较低,但是亲身实践的机会十分宝贵,给人的印象也足够深刻。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活动课程不应该是让学生娱乐的放松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希望能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领悟。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还可以采用新媒体教学、情境课堂、模拟合作等方式结合。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各种设施,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给学生更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感,提升学生信心

教师要给学生准备自由讨论自主探索的机会, 这样可以促进小学生发展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习惯。因此好的思考习惯的养成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和关注的一点。在培养学生体验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守公平和平等原则。 对于学生极不自信的行为,教师也要善于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发现自信的好处和魅力,逐步提升自己的信心。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机会,教师也应努力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学生更加了解丰富的数学世界。

结语: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社会的更长远发展和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为了学生们更加及健康的成长。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出现让我们明白,教育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教师们要起好带头作用,克服困难,领悟因材施教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

[2]杨莉亚.沟通心灵,激发兴趣——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成才之路.2013(36).

[3]金春焕.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12).

论文作者:胡子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论文_胡子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