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_马玉蒙,李笑青,郭雪培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_马玉蒙,李笑青,郭雪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为其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将100例患者划分为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65例和35例;其中,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为实验组,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特征计数点、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浆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体重指数等一系列指标,并且提出护理对策、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病程、收缩压、24h尿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等多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与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收缩压、24h尿蛋白量呈现相关性。结论:应当将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警因子,当作临床重点筛查对象,以此降低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引言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极易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糖尿病肾病占终末期肾病患者的30%左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本研究对我院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肾病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将100例患者划分为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肾病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为20~200μg/min,分为实验组;单纯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20μg/min,分为对照组。实验组65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65例患者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在35~72岁,平均年龄(45.73±13.22)岁;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年龄(47.26±10.63)岁。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全部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多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鼓励,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如紧张、焦虑等,引导患者学习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知识,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特点,让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保持愉快的心情,以此促进患者的康复。

(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将患者每一天需要的蛋白质、热量、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之间的比例准确的计算出来,嘱咐与督促患者按时按量进食相应的食物;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当控制植物蛋白摄入量,减轻患者肾脏承受的负担,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分配食物。

(3)活动指导

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以及舒适的治疗环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性,蛋白不多、无肾功能损害、水肿不显著以及无高血压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鼓励其适当的参加锻炼活动,以此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状况;对于肾功能不全或者伴有高血压、水肿显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级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情况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收缩压等多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24h尿蛋白量对比情况

实验组患者24h尿蛋白量为231.8mg/24h,对照组患者24h尿蛋白量为192.7mg/24h,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将尿白蛋白排泄率当作因变量,将年龄、病程、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特征计数点、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浆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体重指数等一系列指标当作自变量,对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以及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肾病的出现存在密切联系。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其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且病情出现后发展迅速,极有可能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糖尿病肾病早起应加以控制,若控制不当,很可能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直至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病情早期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肾功能检查一般无异常,待其具有明显蛋白尿时,病情已进入不可逆阶段。同时,结果也显示糖尿病肾病进展越晚,其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同时,高血压、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也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本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体重以及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肾病的出现存在密切联系,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由于糖尿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受疾病折磨,因此心理压力大,常会出现抑郁、焦虑及逆反心里。因此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了解引起患者负性情绪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负性心里,同时帮助患者了解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效果及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现阶段,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容易并发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特别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应当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容易并发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环境消毒;留置导管的护理;合理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好血糖和血压水平。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调节体液和酸碱平衡能力下降,同时伴有高血压、毒素积蓄、贫血、感染及营养不良因素。这些都是患者发生心衰的重要原因。应指导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并给予有效的远动指导;限制水钠摄入量;严格控制干体重;纠正贫血;合理饮食,补充营养;预防及控制各类感染。心血管并发症是威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因素之一。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定时监测血压;定期使用血液滤过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以确保透析的充分。血糖的波动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且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食物摄入量及吸收发生改变,血糖难以控制,极易发生低血糖现象。透析前后胰岛素用量应稍减;透析前可停用一次胰岛素;严密观察透析中有无低血糖发生,若低血糖,可口服糖和其他食物,必要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以缓解症状。

结语

应当将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当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警因子,临床中应当重点筛查,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糖尿病肾病等多个并发症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飞.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2015(01):141+144.

论文作者:马玉蒙,李笑青,郭雪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_马玉蒙,李笑青,郭雪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