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观察论文_方琴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在孕产期保健中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分娩的6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0例在孕产期保健中采用产科新模式护理措施,对照组340例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剖宫产率,并对护理经验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对比观察剖宫产率,观察组(21.8%)明显低于对照组(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即孕早期开始规范孕产期保健,加强监测,规范的孕期营养、运动及心理指导,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产科护理;自然分娩;剖宫产率

目前越来越多由孕妇及家属的主观因素造成的无手术指征初产妇实施的剖宫产即社会因素剖宫产比重越来越大。随着产科技术的成熟、围生医学的进步、产前监测手段的多样化等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是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妊娠合并肝病等并发症造成孕产妇的死亡。报道称剖宫产产妇病死率是阴道分娩产妇的2~4倍或更高,其新生儿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后者。为此,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对340例初产妇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降低剖宫产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680例初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8.7±3.4)岁;分娩孕周36~41周,平均(38.2±5.5)周;体重指数32~43kg/m2,平均(39.6±0.8)kg/m2;单胎头位,无产道异常、巨大儿等高危因素,无妊娠合并疾病及并发症。所有产妇按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7.5±4.4)岁;分娩孕周37~41周,平均(39.7±5.3)周;体重指数33~43kg/m2,平均(37.5±1.1)kg/m2;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9.0±3.2)岁;分娩孕周36~40周,平均(37.7±5.9)周;体重指数32~41kg/m2,平均(39.9±0.2)kg/m2。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及体重指数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即孕妇入院后由产科医生进行检查,观察孕妇生理状况,每日常规测量血压、听胎心以及给予相应的日常护理等措施;观察组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即:①开设温馨产房:更新服务理念,进行家庭式产房,以孕妇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孕妇入住产房后由陪产助产士主动自我介绍,拉近护患距离,助产士分娩前深入病房与孕妇进行交流沟通。②孕期健康宣教:专职助产士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面授、播放碟片等方式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符合生理过程、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利弊等宣传,争取家庭支持;除此之外,还要针对孕妇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家庭及社会支持等状况评估孕妇的需求,对孕妇进行营养、休息、运动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科学指导。③心理支持:告知孕妇各种临产标识、产程进展、可能发生的分娩不适及应对技巧,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对产妇现有和潜在的健康问题、护理目标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减除孕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的忧虑,鼓励孕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也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基础。④签订协议书:孕妇入院时即由责任护士和首诊医生在相关体格及产科专科检查后与其签订自然分娩协议;产妇和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让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依赖感,减轻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产妇角色适应及自理能力,提高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人性化。助产士、产妇及家属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的内容。⑤不同产程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助产士即对产妇进行“一对一”全程分娩责任制。第一产程时让家属进入待产室陪伴分娩,给予孕妇以情感支持,同时鼓励其进食、休息,个体化自主体位选择,提高自然分娩率;宫口开大3cm时助产士及时提供分娩信息,指导产妇肌肉放松及呼吸技巧,适时腹压、按摩腰骶部或下腹部提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产妇剖宫产率以及两组间母婴产后近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各组计量资料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产妇剖宫产率比较产前孕妇及家属选择分娩方式的比较见表1,接受产科护理新模式的观察组孕产妇选择剖宫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最终产妇选择剖宫产例数也少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孕产妇实施综合的产科护理新模式(包括开设温馨病房、孕期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签订协议书、不同产程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自我效能的增强、高危孕妇专人管理、分娩镇痛以及围生期母婴产后近期相关疾病事前预防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另外,自然分娩的产妇中严重并发症及不良结局发病率并无明显增高,产后出血风险并不能成为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

综上,针对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产科医师应向孕妇及家属提供围产期知识教育并充分告知不同分娩方式可能给母婴带来的风险。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密切观察产程变化以及尽早识别异常情况的综合产科护理新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降低剖宫产率,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琼花.初产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71-272.

[2]李红霞.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51-52.

[3]陈桂香.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4):287-288.

[4]李彩平.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64-65.

论文作者:方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观察论文_方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