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 123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穿刺部位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用侧脑室-副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61例,无一例出现堵管、感染等并发症,2例因分流管腹腔端脱落,重新置管后痊愈。结论:副三角区穿刺,可防止三角区脉络丛包裹分流管头端,降低分流术的并发症。
[关键词]脑积水;副三角区穿刺;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路径
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院采用侧脑室-副三角区为穿刺点做脑室-腹腔分流术,共61例,本文对这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分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21-68岁,平均44.5岁,有明确颅脑损伤和开颅手术史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无明显病史41例,头痛56例,双下肢无力、走路困难36例,记忆力下降、动作迟缓22例。
头颅CT或MRI扫描示脑室不同程度扩大,绝大多数有脑室旁水肿,腰椎穿刺颅内压平均在200mmH2O以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基本正常。
1、2治疗:该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侧脑室-副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先期选用美敦力脑室-腹腔分流管,后期选用德国蛇牌中压或可调压分流管(其中2例为8岁、10岁儿童)。术中自侧脑室-副三角区穿刺置管,将其具有单向阀门的中压分流泵或可调压分流泵置于耳后皮下固定,由皮下隧道延伸至上腹正中切口。将腹腔端置于腹膜下。如无异常症状,术后一周复查头CT,应用可调压分流管初设压力根据腰穿压力定位90mmH2O,后经两次调管定位75mmH2O后症状缓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均经随访半年,因家庭条件有限,只有15例来院复查头CT,术后1周复查头CT示脑室均有缩小,脑室旁水肿减轻或消失,症状均有改善,无一例出现感染、堵管、硬膜下血肿、积液、低颅压、裂隙综合征等并发症。先期用美敦力分流管患者在5年后和6年后干重体力活时明显感到分流管处疼痛,随后出现头痛,颈部或胸部皮下红肿,来院做胸片检查发现腹腔端断裂,入院后将管从脑室端拔出,重新置管后痊愈。
2、讨论:
脑积水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步行障碍、认知障碍,头CT和MRI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头颅CT检查可见脑室系统扩大,部分患者脑室周围低密度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同时MRI检查在扩大的侧脑室额角周围出现间质性水肿信号,中脑导水管通畅,可排除颅内占位病变。
脑积水治疗以脑脊液的分流术最为有效,穿刺置管位置有:侧脑室-额角穿刺、侧脑室-三角区穿刺,侧脑室-枕角穿刺,以额角穿刺及三角区穿刺最为常见,但这两者均有一定缺陷:按文献[1]的方法额角穿刺,远离脑室脉络丛,不易被脉络丛包裹,故不易堵管,但由于从额角到耳后再到腹腔路径长,需3-4个切口,特别头颈部皮下隧道不易打通,操作时间长,易感染,再者分流泵位于额角头皮下比较明显处,分流泵较大时皮下隆起也大,患者有心理障碍,影响美观;三角区穿刺正位于脉络丛处,时间长后头端分流管易被脉络丛包裹,导致脑脊液无法排出,一旦包裹后头端分流管很难拔出,强行拔除后易引起出血,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对比文献[2]和文献[3]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
我科经过60余例分流术证明,在术前行穿刺点定位,位置定在侧脑室枕角和三角区之间即侧脑室-副三角区,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很好的防止由于脉络丛包裹引起的堵管和路径长,切口多引起的感染问题,手术61例,无一例出现堵管和感染,2例因分流管本身问题出现在用力干活时牵引力过大,引起腹腔端脱落,当换分流管头端时,发现头端非常光滑,无一点堵塞,这也证实在副三角区穿刺不易被脉络丛包裹这一事实,两例重新置管的患者均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邱明兴;彭玉平;李煜;樊俊;漆松涛;胡正 脑室端不同置管部位对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影响 广东医学2014年第20期
[2]、张俊杰;常文海;姬彤;张五中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 中原期刊2006年第17期
[3]、张云鹤;吕淑娟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 3月 第7卷 第3期
论文作者:徐岩 曾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脑室论文; 流管论文; 腹腔论文; 额角论文; 并发症论文; 脑积水论文; 脉络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