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相关内容,为有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进程,世界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我国作为一个在近三十年取得快速发展而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不能够避免这个问题。且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能源供应紧张,且目前很多行业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据有关数据统计来看,我国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所以对于工程设计人员来说,需要在建筑节能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建筑电气作为建筑能耗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电气节能工作更为复杂,本文主要就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设计谈谈相关的特点和技术措施。
1 建筑电气节能应用的必要性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在整个建筑电气设计中都有涉及,比如如何根据配电系统所需负荷大小来选择建筑物的变压器的规格和数量;如何选择照明设备规格及控制系统;考虑空调系统的节能方式;电梯群控模式的节能方式等等。上述电气节能措施都对建筑物的用电量和电气设备的费用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建筑电气种类繁多,工作时间长,在整个建筑物的使用中期中,能量消耗较大。建设部对民用建筑的节能技术中就强调建筑工程中多个专业间需相互协作来完成节能的目标。当前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电气节能是图纸审查工作中一个重点审查内容,所以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建筑电气节能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相关内容
2.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物的供配电系统中需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损耗,主要核心就是合理布局,如在分布方案中考虑变配电室、配电区间的合理位置;线路布设时尽量呈直线以使得线路长度变小;还要在低压线路的布设时少走弯路,减少电损;此外变压器应距离负荷中心更近的位置,减少电路损耗。将建筑物的供配电系统的负荷构成情况进行技术性经济分析,设计合理的配电方式。供配电系统应选用节能型产品,如低损耗的变压器,耗能低、低噪音节能接触器,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节约能耗。在建筑物中尽量使得三相负荷能够平衡;并提高电气设备的功率因数,此外采取一直和消除谐波也是常用的技术措施。
2.2照明节能设计
建筑照明设备在建筑电气用电设备中具有较大的比例。在建筑照明的节能设计中通常采用选择高效的光源、加强自然采光措施以及其他节能措施。
所谓高效光源就是选择显色指数较高、发光率高且节能的光源。如白炽灯虽然经济性好,但其发光率过低且耗能较大而不被当作高效光源来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在路灯和广场中使用低压钠灯和高压钠灯;体育馆或工厂中通常使用高显色性钠灯与汞灯混合组合进行照明;商场、展厅以及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场合多使用金属卤化物灯、三基色荧光灯或稀土金属荧光灯,等等。建筑中增加自然采光,即在建筑设计中将靠近室外的门窗洞口开大,选择透光率更好的玻璃。此外采用其他照明的节能措施还有采用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对不同区间照明进行分级控制、楼梯、过道采用声控开关等等措施。
2.3 建筑电气设备的合理选择
对于较大规模的建筑物实现空调、电动机、给排水系统的实时控制,可以有效完成节能目标。上述几个系统的设计方案需要与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协调,使得设计方案更加合理科学化。在设备的选用上,尽可能地选择节能型的用电设备。
2.4 合理进行计量与管理
这里所说的计量包括电能、热量、空调系统和住宅小区的能耗计量等工作。合理地做好计量与管理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和促进节能。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在上文所述的电器设备的选型与分布方案选择中做好相应的规划,如选择更为精确而可靠的仪表,简化供配电系统构成,并实行有效的维护工作。对于住宅建筑,电、水、热能均采用电子仪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计量的可靠性,节约大量人工管理能源;而对于中央空调系统的管理和计量,采用时间型计量系统是目前所使用的计量方式中成本较低、系统简单且使用寿命更长的管理模式。
2.5 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尽量合理地使用可再生资源。随着太阳能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使用费用也在日益降低,目前国家大力支持这一绿色能源系统,可以预见在未来,太阳能电源系统必将被大力推广到建筑节能技术中来。对于工程实践中被证明节能效果不佳的电气设计方案应严格限制。
3 建筑电气节能的发展趋势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但就世界范围内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对此则形成了较为成熟且各具特色的节能评估体系。如英国的 BREEAM 评估体系、美国的LEED 评估体系、加拿大 GBTool 评价系统、日本的 CASBEE 评价体系。
这些建筑节能评估体系尽管各具特色,相对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缺点,而我国则需要尽快汲取他们的经验和优点,少走弯路,有利于加快我国自身行业的建筑节能评估体系的完成。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资源愈加枯竭的今天尤为迫切,工程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合理选择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的设备及分布方案,尽可能选择节能型的设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做到本文所述的相关措施,可以有效地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杜涛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节能论文; 建筑电气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措施论文; 节能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