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人民医院 外一科 043200)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少,其数据结果同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其手术创伤性较小,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身体恢复速度。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比较
急性胆囊炎具有危险性高及并发症多等特征,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危险性更大,该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研究详细比较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对象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8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有男20例、女14例,年龄60-78岁,中位年龄(69.0±5.2)岁;对照组中有男19例、女15例,年龄60-79岁,中位年龄(69.5±5.3)岁。组间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在患者右肋缘下取长约7cm左右斜切口,将皮肤与筋膜逐层分离后充分暴露胆囊,夹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然后将胆囊切除,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置入引流管,最后进行切口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体位及麻醉方式与对照组一致,使用导管插入腹膜腔,充入CO2制造气腹,在患者腹部分别取4个0.5cm-1.5cm的操作孔,将腹腔镜设备经操作孔置入,将胆囊分离出,解剖胆囊三角区,对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夹闭后切除胆囊,腹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放置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
1.4统计方法
本次分析中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包,并通过(?x±s)、n(%)描述两组计量和计数数据,用t和x2检验,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显着,P<0.05。
2结果
2.1两组计量数据对比
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急重症,该病主要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所致,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均已降低,且伴随着多种疾病,因此,当该病发生时若治疗效果不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往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但由于手术创伤性较大,加之手术时间较长,导致患者术中出血量增多,而且老年患者身体恢复速度较慢,手术创伤性过大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因此严重影响手术效果[2]。近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针对该病采取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及手术视野佳等优点,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通过腹腔镜避免了开腹手术易对周围组织所造成的损伤。而且该手术仅需在患者腹部取4个小操作孔,属于微创手术,从而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术后身体能够得到尽快恢复[3]。
在本次观察结果中也再次证明,同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发现,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少。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其手术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身体恢复速度。
参考文献
[1]牛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医药前沿,2017,7(14):101-102.
[2]黄利勇,郑志刚,程华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25):11-13.
[3]王红伟,何金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当代医学,2018,v.24;No.491(12):146-148.
论文作者:薛宏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切除术论文; 胆囊炎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