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观和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德育对于学生而言不可或缺,并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学生的道德素养离不开德育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教育。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还需学校教师树立好良好的榜样,通过各种活动贯穿德育思想,并以联系家长的方式促进学生行成优良的人格品质。
一、从规范日常行为中,躇就学生优良品质
习惯作为性格发展和形成的一部分,是性格养成的一部分,优良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行成良好的性格,而坏的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基于习惯和性格之间的联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在学校生活当中,以规范的日常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等行为习惯,通过建立有效的值日打扫教室的方式开始培养学生讲卫生、爱劳动的的习惯,让学生体会值日的直接体验,从而引导学生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卫生的良好品行。并且要求学生不仅是在教室做好如此,整个校园,家庭和社会上同样具备该种品质,来展现个人的优良道德素养。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来促进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从硬性条件着手,规定学生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可做的规范机制来要求管制学生从事好的事情,从事具有公益性且道德的事情。以制度化的规定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的行为有了标准和依据,学生可以根据准则来做事,通过该种教育方式,意味着作为学生不应该认为自己年龄小就可以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进而影响学生慢慢地养成优良的人格。
二、成为学生的榜样,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的教师作为师者,从事教育工作,面向的对象是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示范性,再加上学生的向师性,教师言行举止都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教师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优良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在教育工作上尽量以德育的方式来教化学生,通过情感来感化学生、温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让自身行成的优良的性格品质,改善个人性格。此外,教师还要与班级里的班干部做好德育思想工作,让班干部在班级里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使整个班级充满道德的氛围来影响学生个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通过多媒体开展班会等活动,提高德育效果
相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尤其是当多媒体通过播放一些视频动图的方式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当下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内心的善良品质。因此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爱国的纪录片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发展的历程和艰辛,并且让学生自主观看之后写下自己对纪录片的感受,并且有什么样的启发来迎接今后生活,如何成为一个爱国的人。学生的品质养成绝非一两天的能够完成的,只有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化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情感的喷发,躇就良好的人格品质。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教师不断地通过知识点的方式来灌输给学生,时间长了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认为德育无非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其实并不重要的误解,又或者是学生光听理论知识,而不没有真正的体验去感受,学生也不能理解,也不知道如何去关怀。但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感受德育的真实感受,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例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看望的方式,真实地体会到关怀他人的真实感受,体会到关怀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拥有帮助他人,感恩他人的道德品行。此外,学校可以成立文明奖项,文明标兵的评奖模式,让学生从生活学习中做一个文明道德的优良学生。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发展德育,以德育来教学,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作为德育的接受者,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在面对学生犯错误时,禁忌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而是要以德育的教育理念来感化学生、教化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犯错并不可怕,同时教师应以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下一次不再犯错,通过以情动人,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并且教师可以听取学生的内心想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知己来渗透德育在学生内心的萌芽,不断以德育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温暖的情感教化比起严厉的说教来说,温和的教育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并且改正,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
五、家校合作,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接触的是社会是家庭,因此学校就需要不断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来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社会中有很多乱扔垃圾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而家长就要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当孩子出现该种现象时对其进行及时的制止,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并且要求学生改正这一恶习,从而加强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不断约束个人不良习惯,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正处于发展中的低龄人群,在性格的养成和人格塑造方面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引,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所以在学校的教育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模式,可以全方位地加快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并且以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内心的道德意识,进而做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不断落实德育教育。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方式论文; 促进学生论文; 优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