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晔豪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3250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170-01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国家号召全国人民在家隔离,不外出不聚集,教育行政部门发文学校延迟开学。学生长时间“宅”家,保证生命健康安全,但又要有有组织的系统教学,“停课不停教”、“离校不离学”。这给学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作为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数字化建设试点学校,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市首批“未来学校”建设试点学校,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一贯重视教育信息化,敢于创新,率先提出了办线上学校的创造性设想。在1月26号提出设想,技术部门就组建并开始运作,协调完成了建设架构、制定规章、组织测试,短短一周时间内就保障了线上学校的正式运行,兼顾疫情防控数据统计,和为师生在线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经过技术部门的论证调研,线上学校的架设和运行,基于钉钉平台,涵盖了学校日常所有的教育教学、德育管理等活动。以通讯录架构建群进行师生管理,以直播和视频会议组织教学和会议,以群应用进行作业布置和课后管理,同时收集数据反馈教学和管理。我校的线上学校开展,有几个特点:
一.概念明确
线上学校绝不是在线课堂,学生防疫在家,需要的不只是慕课、微课、网课等在线课堂,而是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教学;不只是文化课搬移到网络进行,还需要各类课程同时像日常教学一样正常开展;不只是听课看课,更需要作业反馈和学习评价。
我校的线上学校,首先制定作息时间表,一节课30分钟线上教学,10分钟离线整理;然后安排功课表,不但有文化课,还有早读课、答疑课、班会课、两操,还有艺体鉴赏、拓展类课程,还有学生活动、文艺演出等;公布行事历和工作日程,办公会议、教师教研活动、学生和家长会都按时开展。在技术部的支持下,实现规划,组织测试,并保障顺利完整的开展。
线上、线下学校一样,要有组织架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我校的线上学校构设德育部、教学部、技术部、综合部,其中技术部负责技术保障,组织、管理线上教学应用平台,编写操作手册,组织线上教学操作培训,监管线上学校运行安全,采集汇总相关数据。在技术部协调下,出台了线上学校电子手册和各部门规章,规范日常教学工作。
二.行动迅速
疫情爆发迅速,但技术部没有坐等坐看,短短一周,完成了线上学校的建设,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所有时间节点几乎都是明确到小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月26日(正月初二)开始筹备,优选平台,建立高三群;27日确定钉钉平台,线上课堂测试;28日线上课堂测试,明确线上学校概念;29日线上课堂测试,提出顶层设计;30日完善全校班级群,制定高三试行方案,上线运行;31日高三教师在线视频会议,线上学校作息时间表发布,在线两操上线,全校试讲;2月1日教师线上培训,线上备课组建立,全校教职工视频会议,班会、答疑课上线;线上学校架构完成,规章制度、操作指南汇编;2月3日线上学校开学仪式,线上学校手册上线出台、教学常规出台。
三.应用合理
学校教育的主体当然还是课堂教学,技术部做了大量工作,在钉钉平台中,选用合理的技术手段保障教学。比如视频直播课中,有PPT讲解、板演讲解、手写投屏、手写插入、多窗口分享等模式,还可以使用连麦、视屏会议进行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老师们选用打卡任务发布阅读朗诵等常规性作业;家校本布置当天作业,在线批阅;用班级填表收集作业,统计分析。
四.制度完善
技术部在持续提供技术支持中也逐渐建立起了几点常规制度。
1.应用测试及培训制度:对线上教学的教学应用,根据需求优选,经个体测试、群测试,分析可能问题,逐一解决。经过讨论后,发布给老师,组织培训,撰写使用手册、操作指南,方便老师收看查阅。
2.技术应用追踪反馈制度:追踪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管理,发现使用应用中的问题和不合理处,提出改进意见。
3.技术部每日晚间会议制度:白天听课追踪,晚上全员视屏会议,总结汇总当天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方案。
4.数据整理资源归档制度:这也是工作重点,对课堂应用的详细数据,当天收集整理,以便分析。课堂的视频录像、教学资源通过钉盘分年级分学科留存,优选后在钉钉云课堂发布,形成课程培训。
特殊时期的应对措施,技术部门从学校教育的后台,走向了前台。线上学校建设是挑战,更是机遇,提升了钉钉平台的使用指数、老师的信息化素养、教育信息化融合程度。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我们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1.线上线下结合的思考:,学生、家长、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都习惯和适应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倾向于选择线下的方式。但这次尝试中,真正运用信息化手段,大家的思维理念也正发生巨大转变,超过60%的师生对线上学校的工作表示满意。等疫情过去,线上学校是否续存,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存续下去深度融合,还需要技术更过关注教育教学的环节,主动去发掘结合点。
2.技术更新的思考:技术更新永不停止,师生对网络问题、课堂气氛问题、听课效率问题提出的困惑,随着技术进步都会被解决。这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更新能力、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教学的主力55%是教学十年有余的中青年教师,甚至27%的二三十年教龄的教师也都能掌握,说明技术需要有人去带头去推广,创新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的节奏。
3.教学成效的思考:疫情来势凶猛,应对的在线教学也轰轰烈烈,成效被普遍质疑,问卷也有反映。但我想,技术应用显然是简洁和便利了数据统计,但分析的结果还是要人去反馈,数据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但教育的温度,是要有人去传播的。对教学成效的思考,不止线上,线下同样是重难点。当然,今后怎么把问题显露的更清晰可视,的确是技术优化的一个方向。
论文作者:郑晔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