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MRI的应用对肝脏炎性假瘤诊断的意义论文_郭庆

探讨MRI的应用对肝脏炎性假瘤诊断的意义论文_郭庆

郭庆

(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 江苏 金坛 213200)

【关键词】 MRI;肝脏炎性肿瘤;IPL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22-02

炎性假瘤(IPL)属于肝脏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并且误诊率高达90%多。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大家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回顾性分析6例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都已经过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分析MRI的应用对肝脏炎性假瘤诊断的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 我院近年来行MRI扫描,且已得到病理证实的有6例(2例为手术,4例为超声引导下穿刺)肝脏炎性假瘤(IPL)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5岁~60岁,平均39.2岁。

1.2 方法

应用Siemensl.5T超导型磁共振仪,体线圈,层厚6mm,层间距1.2mm,距阵为384×384,视野为40×40,嘱患者进行平静呼吸,不加用腹带、呼吸门控,T1WI,TRA(TR1530,TE4.08ms);T2WI,TRA(TRl800,T'E104ms)TRUFICE,COR(TR3.57,TE1.79ms);T2WI STIR(TR1800,TE104ms);都采用多期动态增强扫描,20层,屏气时长17s~18s;GD—DTPA的用量0.1mmol/kg,高压注射器速度2mL/s,注射GD—DTPA后同步进行扫描,一个序列时长17s,中间间隔2s~3s,因为第一个序列没用对比剂,故相当于平扫,第二个序列即是动脉期,然后门脉期,连扫4~5个序列,延迟8~10分钟后再扫得到延迟像。

2.结果

6例发现9个病灶,其中5例单发,1例有4个病灶。6个病灶位于肝右叶,3个位于肝左叶。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0cm~3.8cm,平均1.6cm,2个边界清楚,7个边界不清。其中1个半年后随访肿块直径从原来的2.0cm缩小为1.5cm。3个病灶呈T1WI低、T2WI高信号。病理发现很多慢性炎细胞浸润于肿块,水肿明显,并且纤维成分少;5个病灶呈T1WI等、T2WI稍高信号。病理发现纤维成分相对多些,局部有些许炎性反应;另1个病灶呈T1WI低、T2WI稍低信号。且T2WI显示病灶周围可见一高信号环。病理可见肿块内有大量纤维组织,部分凝固性坏死,肿块周围可伴有炎性水肿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3.1炎性假瘤的病理特征

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肝脏局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肿瘤样病变[1] 目前还没有明确其确切的病因,相关研究表明,其病因可能与感染有关,再就是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很大的关系。医界普遍认为,肝脏炎性假瘤的病理分型是:血管炎型、黄色肉芽肿型、浆细胞肉芽肿型、坏死型、硬化型,病理基础多样,影像差异很大。此种病以中年人为多,其他年龄段的人也有可能。多数发病者没有症状,少数发病者有低热、右上腹痛症状。通常情况下,AFP为阴性,少数病例可见AFP升高。肝功能检查多为正常,其中HBsAg阴性为多。本研究6例中有5例是在体检时发现的,且AFP、HBsAg为阴性。

3.2以往对IPL的报导不多,Abehsera等认为IPL一个特征性的表现是CT上少血供,密度均匀的病灶,T2WI上等信号且存在假包膜。但本组研究中仅1例见假包膜征象。Ijuin等发现肿块内有门静脉分支穿越对诊断IPL有较高的特异性。实际上这些征象也存在于在其它一些良恶性肝肿瘤中。回顾分析本研究中6例IPL,在T1WI上多表现为略低或等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T2WI上病灶信号多样不一,多呈略高信号,也见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也能反映IPL的一些病理改变,凝固性坏死和纤维增生在T2WI上为低信号或等信号,而炎症细胞浸润多时,高信号是因为含水量增多。与T1WI相比,病灶在T2WI上边界显示很不清楚,无法确定其病变范围。动态增强扫描中炎性假瘤可见多种表现,由于IPL为血供不多,一般情况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表现。少数病灶因炎性细胞浸润多而凝固性坏死物质少,且有一定的血供可以表现为有轻度的早期强化。病灶在增强早期的边界不清晰。病灶在肝脏增强门脉期和平衡期有强化表现,强化方式多样,既有环形强化,周边不规则,也有偏心结节状强化、中心核心样强化。本研究发现中最常出现的是周边环行强化,差不多每个病例都存在。比如病灶缩小,周边纤维组织强化后、肝实质成为等信号。病灶内可见纤维间隔,平扫显示不清楚,增强扫描时纤维间隔延迟强化。有的病灶在门脉期可见有小血管穿过肿块。有的肿块周边可见T2WI上高信号的水肿,本研究中有2例,主要是因为病灶刺激机体,使病灶临近的肝血窦扩张淤血所致。

3.3鉴别诊断

①HCC:以早期强化为主要特征,在门脉期和延迟期为低信号,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T2WI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HCC上多表现成高信号,而IPL则可见有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并且需要结合病史,如HCC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且AFP检查多为阳性。本组研究中1例误诊为肝癌,主要因为该例肿瘤血供较少,所以动态增强扫描未见特征性表现。②胆管细胞癌:病灶好发于左叶,多为单发,较大,病灶内或周边多有扩张的胆管,病灶内多有大片坏死液化,因而在T2WI上多呈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病灶周围无纤维包膜。③转移性肝癌:常伴原发肿瘤病史,病灶大小不一,好多发。T1WI常为低信号而T2WI常为高信号,典型病例有瘤周水肿和“靶征”。④肝脓肿:多有发热伴随和白细胞升高、壁呈环行强化,可见多层状,有气体分布存在。⑤肝结核:少见,常伴肺及肺外活动性结核,肝结核的形态及强化形式与肝炎性假瘤难以区别。

4.结论

结合病史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我们对肝炎性假瘤(IPL)作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中华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2-93.

[2] 崔晶,张雪林.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征象[J].肝脏,2005,10(1):33—35.

论文作者:郭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探讨MRI的应用对肝脏炎性假瘤诊断的意义论文_郭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