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薛永红

湖南省宁乡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410600

【摘 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方案在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面瘫病患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6)。实验组实行综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中医取穴针灸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比对照组的75.0%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面瘫病患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从而有助于改善其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面瘫;临床疗效;针灸治疗;中医取穴

临床上,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发病,并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特点,不仅能够给患者造成身心两方面的创伤,同时还能降低其生活质量[1]。尽管,面瘫的发生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但其危害性依旧比较大,可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进而导致多数患者都出现了心理以及生理上的障碍。为此,临床医师有必要采取一种最适的手段来对面瘫患者进行治疗,以帮助其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此研究,笔者将以72例面瘫病患(接诊于2016年5月-2018年7月)为对象,着重分析针灸在面瘫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对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面瘫病患72例进行分组,当中,实验组(n=36)有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在22-53岁之间,平均(38.25±4.16)岁;病程在3-34d之间,平均(8.15±1.69)d;中枢性面瘫者有12例,周围性面瘫者有24例。对照组(n=36)有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在21-54岁之间,平均(38.95±4.37)岁;病程在2-34d之间,平均(8.69±1.94)d;中枢性面瘫者有14例,周围性面瘫者有22例。患者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无严重并发症,对针灸治疗耐受。研究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两组的病情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接受综合针灸治疗,详细如下:局部取穴主要为地仓穴、下关穴、四白穴与颊车穴。辨证取穴原则为:风寒者加风池穴与合谷穴,风热者加大椎穴、合谷穴与曲池穴,血瘀者加膈俞穴与肝俞穴。对于辨病取穴,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及其它疾病的情况,经综合考虑后对穴位进行有效的选取,比如:针对因高血压所致的中枢性面瘫者,应加曲池穴与太冲穴,因脑出血与脑梗死所致的中枢性面瘫者,应加内关穴与水沟穴。此外,在治疗期间,还应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调整其针灸治疗的方案。

对照组接受传统中医取穴针灸治疗,选择四白穴、下关穴、地仓穴、合谷穴与颊车穴等,并采取平补平泻法对患者施以针灸治疗。

1.3 疗效判定[2]

根据如下标准对两组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1)完全缓解,各症状均彻底消失;皱眉与闭眼均恢复正常;鼓腮吹风不漏气;口角与额纹对称。(2)部分缓解,各症状明显改善;皱眉和闭眼基本恢复正常;口角与额纹对称;鼓腮吹风轻度漏气。(3)未缓解,各症状均未缓解甚至加重;病情无任何变化。对总有效率的计算利用如下公式:[(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比对照组的75.0%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现阶段,面瘫在我国临床上属于是一种常见疾病,能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且本病在任何年龄段皆可发病,尽管不能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但其危害性依旧比较大。祖国医学认为,“风”是面瘫的一个重要病因[3],而周围性面瘫的病情则比较轻,且发病部位也比较浅,对于病邪通常只停留在经络肌表上,但中枢性面瘫的病情相比较于周围性面瘫更严重,且其组织病变的程度也比较深,病邪往往停留在脏腑,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4]。

针灸在中医学中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应用史比较久远,具有驱邪扶正、舒经活络与调和气血阴阳等作用,能够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5],通过对面瘫患者施以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面部经络气血的运行状态,促进面部肌肉肌力恢复,并能起到疏风活络以及促进病情康复的作用。但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相比较于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综合针灸治疗方案在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同时还能显著缩短其病情康复所需的时间,利于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此研究中,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针灸治疗可显著缓解面瘫病患的临床症状,改善口角与额纹对称性,促进皱眉与闭眼功能恢复。为此,临床医师可在面瘫的治疗工作中优先选择使用综合针灸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于面瘫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采用综合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施治,能够取得显著疗效,且针灸疗法还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邢金云,任秀梅.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2):25-28.

[2]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等.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3,(8):64-65.

[3]王晶.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8):93-94.

[4]何娟.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急性面瘫的临床护理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3):182-183.

[5]陈静.活血止痉汤配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6):763-764.

论文作者:薛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薛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