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慢性疼痛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刘丹

心理护理在慢性疼痛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刘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慢性疼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慢性疼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人数多于对照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疼痛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疼痛;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288-02

慢性疼痛是一部分患有慢性疾病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剧烈或者长期的慢性疼痛会造成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出现紊乱,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1]。疼痛属于一种生理症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患者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心理方面特点对疼痛的性质及时间、程度、反应程度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慢性疼痛病人容易出现焦躁、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确保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这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进行重新评价,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痛苦[2]。本文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慢性疼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慢性疼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30~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9.2)岁,病程7个月~13年,平均病程(3.4±1.2)年。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3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8.8)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病程(3.1±0.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慢性疼痛病人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含有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护理人员需要对观察组慢性疼痛病人的实际精神状态进行密切的观察,疼痛不仅会使患者的身体产生不适,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上的变化,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悲伤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观察其是否存在目光呆滞、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睡眠紊乱、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对患者实际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估[3]。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控制,增强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舒适度,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交谈过程中应保持亲和的态度,语气要轻柔,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尊重与爱护,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刺激[4]。通过实行松弛术、分散注意力、自我暗示等方法实行心理护理,使患者的不安情绪得到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疼痛加剧,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沟通安抚,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5]。此外,还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有利于恢复的环境,使患者得到更多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对出院患者随访半年的时间,记录患者的转归情况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36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1.4±2.5)天,其中好转10例(27.8%),痊愈26例(72.2%);对照组36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8.5±2.8)天,其中好转25例(69.4%),痊愈11例(30.6%)。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痊愈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半年时间的随访,观察组无疼痛患者19例(52.8%),轻度疼痛患者13例(36.1%),严重疼痛患者4例(11.1%),对照组无疼痛患者7例(19.4%),轻度疼痛患者17例(47.2%),严重疼痛患者12例(33.3%)。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都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类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积极的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更加配合治疗。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慢性疼痛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痊愈人数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疼痛病人加强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痊愈,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白雪,郭蕾蕾.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06):674-677.

[2]白雪.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7.

[3]白雪.个性化护理在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4):231-232.

[4]张晴.阶段转变模型在慢性疼痛患者护理需求及应对策略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承月萍,许燕玲,杜冬萍.心理护理在神经阻滞治疗慢性疼痛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08,8(04):46-48.

论文作者: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慢性疼痛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