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唐乡中心小学 253107
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形式是有效学习的方式之一。学生小组合作以其灵活性、优势互补性,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但是我在教学实践或听课中常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绝非易事。往往只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或者小组合作中学优生能够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而一些学困生学习态度过于散慢、被忽视,成了无所事事的群体,降低了小组合作的效率;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讨论、交流的价值,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低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我觉得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我根据平时教学实践中的积累谈一下如何让“小组合作”更真实:
一、优化组合,强化合作意识。
我在搭配小组成员时一般以四人一组,前后桌搭配。在安排座位时我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性格、兴趣、性别等排座次,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在性格方面也要有一定的互补性。另外,还要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组建好的合作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在小组活动时以激励的办法开展,能够很好地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
二、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搭配好小组是先决条件,但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固然是主体,但没有教师的指导作用,小组活动就如同一盘散沙,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我在听《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这位老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长里边摆5个、宽里边摆4个、高里边摆3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用了几个体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大,并做好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自己忙自己的,学具成了他们的玩具,还有的无所事事,在讨论过程中,少数同学还在继续摆弄学具或是开小差,小组活动成了他们“自由玩耍”的时间。有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发现,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而一部分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得结论,导致困难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收益较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课堂组织和行为主导不能到位,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和学生乘机开小差等问题。
对教材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效果。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知道如何突破重难点,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更好地把握课堂;而有的教师只浮于形式的模仿,轻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常说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如何活用教材、把握好学生是一名教师真正应该思考和实践的。
三、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合作学习要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使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尤其关注困难学生的表现,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活动中,给他们多一些的发言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和鼓励,促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进行交流并进步,养成小组交流学习的好习惯。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都会设计一两次小组合作,对学生来说,小组合作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空间,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我们班的孩子现在很高兴学数学,孩子们认为在数学课上很轻松,很感兴趣,而且小组间的团结力很强,小组内或小组间会为了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而每次得出结论后又是那样欣喜不已。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时,总是很欣慰,因为我让孩子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学好数学,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轻松学到知识,既锻炼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竞争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课后的总结和跟踪,即课下为课上服务。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课后的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收获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课上合作交流的过程固然重要,但结果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并整理,得到结果,发现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合理地设计好小组合作环节,完善每个步骤,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每堂新授课之后,我总会及时安排练习课,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收集学生小组交流时完成的评价表,结合小组长对每位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弥补。
论文作者:巩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成了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