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用这样的描述对于初中三年来说,确实是再贴切不过了。单从这句话中,我们就会明白初二的重要性。也就是“初二两极分化”直接造成“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关键词:初中 两级分化 对策
初中教育既是义务教育,又是基础教育。初中生在学习上常有“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级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之说,深刻阐述了初中三年学习上的变化。单从这句话中,我们就会明白初二的重要性。也就是初二要是跟不上,必然造就初三的天上地下的最终结果。那么这样的结果,仅仅是因为初二的知识点更多了、更难了吗?初二学生为什么会产地两级分化,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一、产生两级分化的原因
1.社会方面。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不良现象,如一些所谓“网红”、“走红”的影视剧、过娱乐化的电视节目、网络、社会闲散人员等等,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对手。而在这样力量悬殊的较量中,失败的往往是学校,因为我们的学生,最容易成为这些诱惑的俘虏,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2.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在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曾经有一篇报道说江苏丹阳市一位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的过程中,考取了小学教师资格证。但是,农村家庭不能为学生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另外“留守儿童”监护人多为其爷爷奶奶,文化素质普遍低,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
3.学生自身因素。许多学生规则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是能混则混,没有分秒必争的学习态度,时间长了,对学习丧失信心。同时农村环境“读书无用”论思想严重,导致学生“读书无用”论思想占大多数,认为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影响。
4.教师方面。农村师资力量很弱,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很多教师填鸭式和纯粹的灌输式教学让新课改潮流下的课堂显得毫无生气,大部分学生对课堂也就提不起兴趣。同时很多教师课堂上只关注好学生,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学生学习很被动、很消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减少两级分化的对策
1.促进家校密切配合,改正孩子不良习惯。改变两极分化状况,需要家长和教师大力协作,共同改变学困生坏的学习习惯,不能仅靠教师的力量。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珍惜、合理利用时间,教师、家长若不加指导,学生自己是很难做到的。还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给学生规定一些具体任务,逐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其次,要教育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转换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到分秒必争。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教育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有爱心,这份对学生的爱心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农村孩子。首先,教师不要只照顾好学生,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有所创新,学习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要掌握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要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分级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把学生、教材、教法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对教材该取舍的取舍,该增加的增加,教学要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以适应学生实际。
4.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当中留守儿童居多这一现象,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重视养成教育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地遵守纪律并且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教育重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观念的引导学生才能成才。同时,学校要尽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要有严密的纪律,要形成优良的班风、校风和学风,使学生在校园里热爱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用优良的班风、校风和学风来提高教学质量,来放慢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产生的形成。还要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教师、家长、学校要扭成一根绳,阻止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预防低级休闲文化的影响,不让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娱乐场所。
因此,一个班级的学生出现优、良、中、差的分化现象是正常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客观面对,需要我们寻找良好的方法去抑制、去消除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两级分化严重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邓绍秋 初中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培训途径[J].株洲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论文作者:刘真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两级论文; 学校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现象论文; 初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