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性保证,在其管理与控制中,要坚持全过程控制的观念,从设计到竣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化、科学化的控制,以提升造价控制对建筑企业的作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控制
1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项目的立项决策,是项目建设的开始阶段,是投资方进行全过程投资控制最为关键的阶段。决策阶段虽然所需花费的资金不多,但对项目投资费用所造成的影响却能占到70%,决策阶段对投资费用所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而是关注的焦点。在项目的决策阶段,合理地确定建设地点、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严密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环境上是否允许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进行多方案优选,要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投资估算的编制应考虑充分,估算合理,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的措施。同时,要防止过分高估,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合理。让决策层事先了解完成该项目需策划的资金规模、估算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为决策层做好正确的投资决策服务。
2把握设计阶段,进行全程控制
投资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整个过程的造价控制起到一个规划作用,在对造价控制中,必须放眼于整个施工工程和工程的各个环节,要以合理而科学的设计,来实现工程的整体效益。其一,设计要具备基础性要求,即为设计项目的范围要广泛,要将施工工程的各个方面纳入其中,如设备、原料、技术、施工流程、施工格局、布局、资源调配等。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材料、技术、设备、人员定位的准确性和与施工工程的适应性,如设备的型号、承载力、动量等要与施工条件相适应,以避免再次选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资源进行优化,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在实现资源价值的基础上,促使资源效益发挥,进而实现工程经济效益;加强环节性、流程性的组合连接,节省环节组合所需的费用,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规划,保证良好操作情况下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二,实现设计方案价值,通过招标、竞标等方式,比对各家施工方案,并以功能、造价综合性分析,来实现方案的优化选择,力求以低成本实现工程功能。其三,积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以降低设计项目的方式直接降低了设计成本,是实现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有效方式。审计部门在按照预算和施工图标准的情况下,按照分配的投资额进行设计,尽量不要突破限额,同时,要求强化设计人员和造价控制人员间的联系,以有效促进设计效益的实现。
3项目施工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施工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应准确把握设计图纸,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和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编制招标文件,确定工程标底。通过评标定标,选择中标单位,并确定承包合同价。由于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等不够严密、明确,在今后结算时出现相互扯皮或造成施工单位钻孔子。因此要把握该阶段的工作重点:①完善施工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及招投标的组织管理;②编制合适的施工预算标底(或工程量清单);③详细分析各投标单位的投标书;④在招标答疑时尽可能明确今后可能采取的一些控制措施,如甲供材料、分包项目及相应的经济责任,减少索赔隐患;⑤拟定合同时要措辞准确,避免由于合同未明确或不严密等原因而造成造价失控或扯皮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落实施工阶段,保证施工效益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性阶段,其阶段的造价控制也是资金、资本动态性变化最剧烈的阶段,由于施工阶段涉及的环节、部门、项目较多,且各个成分之间的构成要素较多,这就增加了造价控制的难度,因此,在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中,要把握住内部关键性因素,将其进行量化处理,以实现物化管理下的造价控制。其一,施工项目的整体性设计与规划。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其性质与工程设计相同,其目的在于实现对工程的整体性和过程性造价控制,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要将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金、成本、费用、资源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化规定,并选择经济而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定额,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配置,若需变更施工设计,则要进行设计更改与原来设计的经济效益比对,在确定实际性效益后,进行新方案采用,使用更改方案时尽量提前,以防止延迟更改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其二,进行方位性造价控制。施工过程的造价控制,主要落实在原材料、机械、人力等几个方面,尤其是材料费用的控制,往往决定了整个施工成本。首先,严格控制材料费用。施工投资多为一次性投资,其投资费用较高,而且有可能出现反复投入,而在施工过程中一般用到的材料众多,其投入成本占据整个工程成本的70%以上,这就要求首先要强化材料成本控制。在材料购置时,要充分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对多家材料进行质量和价格比对,以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同时,找准购货时机,及时建立施工企业与材料供应商的长期伙伴关系,并签订合同,创建自己坚实的材料供应地,这不仅实现了材料购置时成本的降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货物来源,有利于实现优质材料持续化的供应,有效提升了材料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效益。在施工过程中,要强化材料的实际管理,在运输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材料不受损、不受潮等,防止二次进货带来的经济再投入;进行材料安置空间化配置,缩短运输路途和时间,实现空间优化效益;进行限额领材,对材料的使用数量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材料浪费,进行使用材料监督,保证每个材料都充分运用到建设之中,并优化材料间的组合,力图实现零返工;由于建筑施工材料多是混凝土、木材等易变质的材料,因此要加强材料的管理。其次,控制设备费用。合理购置和租用设备,保证设备购置量或是租用量与施工要求相适应;对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强度进行合理计算,保证每天使用的台数、使用时间标准,避免长时间或是高强度使用造成的设备损害;对设备位置进行空间调配,保证正常施工;加强设备管理与维修,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再次购进设备而引起的成本提升。最后,加强人力投入控制。由于施工现场所需人员众多,其工资、福利等支出占据整个支出的相当一部分,在其管理中,必须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经济效益。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置人员数量、岗位、任务等,实现人尽其用;采用激励机制、效绩考核机制等,刺激施工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促进施工人员的内部协作,以有效提升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5项目竣工决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及时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在工程竣工决算时,坚持按合同办事,工程预算外的费用必须严格控制,严格控制各单项工程造价,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核减费用。结算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等,使工程造价结算确切、合理。
结语
工程造价控制是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基础性保证,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在其管理和控制过程中,要将设计、决策、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等各个环节相统一,并针对各环节中的每个项目和因素进行资金、成本定位与管理,以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综合性,进而促使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碧娥.浅谈工程造价控制[J].广东水利水电,2010(3):21-23.
[2]徐峰,朱勇.谈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建筑经济,2011(10):7-9.
[3]韦丽群.合理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途径探讨[J].
论文作者:梁群贤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材料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费用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