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论文_孙雪斐

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论文_孙雪斐

(乳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肾内科;山东省 264500)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对于确诊病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结果:通过内镜检查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经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结论: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确诊;针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一般需要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则需要开展手术,临床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4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对于确诊病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治疗,具体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5.7±6.7)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消化道出血症状,主要症状是黑便,随着出血量增加,患者还会出现其他全身性症状如乏力、四肢冰凉等。其中发生常规症状的34例,发生黑便症状的患者38例,两组症状都出现的患者8例;此外患者还出现了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其中共有65例患者发生以上症状,所有患者中首次发生出血症状的占到12例。经过统计,发现所有患者中35例存在长期服药历史,还有20例患者合并存在高血压,12例患者合并存在糖尿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第一、出血程度分级轻度出血出血量在500mL以下,休克指数<0.5,脉搏、血压与血色素无变化;中度出血:500mL≤出血量≤1500mL,休克指数约为1.0,伴头晕、心烦、口渴等症状,脉搏>100次/min,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在70-100g/L;重度出血:失血量>1500mL,休克指数>1.0,见四肢厥冷、大汗、尿少等症状,脉搏>120次/min,血压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70g/L.

第二、急诊肠镜检查方法均于入院24-48h内应用电子结肠镜(OlympusCF-2401)进行检查,轻度出血者在检查当日给予肠道清洁剂(如聚乙二醇散、磷酸钠口服液、甘露醇、清水灌肠等),在2h内饮完,肠道准备不满意时则给予清水清洁灌肠.重度出血者先给予输血、输液、扩容、纠正休克状态处理,后中重度出血患者均给予肠道清洗,灌出液为清水样或血水样、无粪渣即可行结肠镜检查.并常规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

第三、资料调查方法调查所有接受急诊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等;(2)疾病与手术史;如慢性便秘史、糖尿病史、腹部盆腔手术史、肠道解剖是否异常(如肠道冗长、结肠憩室病、固定成角成袢等);(3)检查前相关肠道准备,如是否服完全部清肠药、肠道准备期间运动及排便情况等,肠道准备整体情况采用渥太华肠道准备评估量表进行,该表总分0-14分,分数越低表示肠道准备效果越好,<6分认为肠道准备充分,≥6分为准备不充分.

第四、治疗与预后均在检查后给予对症治疗,如结肠癌与结肠息肉者均行肠镜下止血治疗,包括对病变部位喷洒止血药物、电凝、黏膜下注射、高频电凝、微波、钛夹止血、圈套切除息肉等;对于结肠炎者行改善微循环、扩容等内科药物综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治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患者出血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出血部位愈合为治愈,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出血部位开始愈合为有效,患者出血症状无变化或者恶化、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出血部位无变化或者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通过内镜检查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措施,其中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余71例患者采用对症治疗,经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其中治愈73例,有效3例,无效4例。

3讨论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和空肠移行至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管内出血,其中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占15%-22%,约有10%的患者因出血量较大需紧急处理,多为伴有多系统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临床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肠镜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但因出血期间肠道清洁问题,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尚存在较大争议。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促,容易引发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病情有较大的恐惧心理。一般患者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1000mL以上的失血量,或者达到循环血量的20%,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甚至由此引发患者死亡。因此,患者焦虑、恐惧甚至抑郁的心理可以充分理解,因此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有效的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在具体的心理安抚工作上,需要依据患者心理状况而定,不能笼统一刀切。要充分的做好患者综合情况了解,包括患者职业、社会角色、认知状态、性格、知识结构、年龄、病情、家庭情况等,从而让心理安抚工作更好的贴合患者实际情况,减少安抚不当引发的反向作用。消化道出血致病因素复杂,即可由本身炎症、血管病变和肿瘤引起,也可因临近器官病变累及消化道所致。临床以黑便和呕血为主要特征,此外患者还可表现出贫血和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所以临床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和改善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药物治疗是应对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一种方式,但对于病情危急和症状严重的出血现象,单纯药物治疗止血效果不理想,还会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目前在治疗下消化道出血时常使用消化内镜,消化内镜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诊断治疗方式,由于其具有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使用方便和治疗安全的特点,临床医师使用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病灶具体情况,进而根据病灶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研究显示,使用内镜治疗,可以更为快速地发现患者的出血原因以及出血程度,进而避免患者出现再出血的现象。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内镜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说明使用内镜治疗针对性更好,相对于单纯使用药物,能更为有效、直观地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而内镜治疗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在手术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使用内镜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上可以作为首选方案,而单纯药物治疗虽说也具有一定安全性,但是在治疗效果上不如内镜治疗。为此临床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可以优先选择使用手术进行治疗,以此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经济压力。

4结语: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多由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通过内镜检查一般就可以确诊;针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一般采用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则需要开展手术,经过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有效率较高,临床治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刘泓.下消化道出血64例病因及临床诊治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4):4824-4826.

[2]王宇,陈新光,沙素梅.急诊内科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结肠镜检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0):977-980.

[3]郭秀丽,姚士伟,崔培林,徐有青.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的单中心报告[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24):2220-2223.

论文作者:孙雪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论文_孙雪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