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
□黄玖琴 梁成艾 王德召
摘 要 :在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也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在乡村振兴和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背景下,农村又有大量的人力资源需求,因此,老年人力资源应成为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武陵山区核心区域铜仁市的农村开展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老龄化背景下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具有农村老年人总体生活状况较好,老年人力资源适应性也较强,多数人再就业意识也较强的特点,也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自身素质受限和传统观念较浓的问题,为此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来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扶持来促进老年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社会保障来转变老年人力资源的养老观念和平台搭建来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就业的方式加以解决。
关键词 :老龄化;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 万增加到2017年的15831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11.4%。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 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 万人;2025年,60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 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预计到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在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与武陵山区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发达地区及城市转移的双重作用下,武陵山区也面临着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老龄化的背景下进行审视,而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解决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关键。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而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进而促进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的进程。此外,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有利于职业农民的培育,拓展职业农民的覆盖面。为此,通过对武陵山区核心区域的铜仁市碧江区的农村开展调查,来分析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推动武陵山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促进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2.2 代表性和独立性 即选择能反映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如病人满意度较好的反映了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指标还应具有独立的信息,互相不能替代。
一、武陵山区农村人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一)研究设计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开发的问题,对于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关注较少,本研究在老龄化大背景下重点关注农村老年劳动力群体,试图通过研究找出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为此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问卷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两个方面,问卷设计中在参考现有成熟的问卷题项基础上,通过咨询专家、结合调查研究的实际对题项进行了修正,以提升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调查中主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进行,以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代表性。为了解老龄化背景下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状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于2018年7月在武陵山区的核心区域贵州省铜仁市下辖的部分乡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组成员在铜仁市碧江区灯塔办事处和川硐镇下辖的部分村民组,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 份,问卷回收率83.3%,并在附近农村进行了访谈,共访谈8 位村民。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访谈的内容,可以了解当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而分析存在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等。据表1可知,受调查人群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调查基本兼顾了性别比例。受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在50-65 岁之间,这一年龄段也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年龄段,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毕业的占30%,初中毕业的占42%,由此可见,初中毕业及以下是农村老年人力资源文化程度的主流,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家庭年收入方面,收入在5000 元以下的占24%,5000 元到1 万元的占30%,10001 元到15000 元的占33%,15000 元以上的占13%,由此可见,受访人群家庭年收入不高。
2.老龄化背景下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访谈的内容,可以了解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状况,总体上来说,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总体生活状况较好,老年人力资源适应性也较强,多数人再就业意识也较强,这就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通过政府引导,成立老年人相关组织等,发挥他们在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农村环境营造、农村养殖、种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农村离退休以及相关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首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把开发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纳入地方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农村老年人力资源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农村空心化趋势之下,日益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把开发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纳入地方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有序开发和科学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原则,结合农村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和思想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的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开发和利用,才能达到有效利用,使农村老年人人尽其才的目标。其次,制定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农村老年人再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到农村老年人再就业,参与农村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又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农村老年人再就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有序化,并保障其合法权益。再次,对老年人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度。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已经无力从事长时间体力和脑力劳动,因此,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制度,以适应老年人就业的需要。根据农村老年人再就业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特点,结合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应制定弹性的工作时间制度,以每天8 小时为工作时间上限,以每周为单位设置工作时间下限,每周只要达到工作时间下限即可,对每天的具体工作时间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这种弹性的工作时间制既能保证有效的工作时间,确保企业的利益,兼顾老年就业者的收入,又能给农村老年就业者提供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其以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接受工作的挑战。
表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表
(2)农村老年人力资源适应性较强。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力资源是指年龄在55 周岁以上,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老年人力资源的适应性包括生活幸福度、社会交往情况、业余生活情况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据表3可知:第一,生活幸福度方面。在“您认为现在的居住状况如何”的问题中,选择良好的占45%,选择“非常好”的占33%,另外在访谈中,当地老年人也反映他们的居住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对整体居住环境比较满意,可见,当地老年人对居住状况较为满意。在“您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感到很幸福”的问题中,选择“赞成”的占39%,选择“非常赞成”的占27%,可见当地农村老年人与家人相处比较融洽。综上可知,当地农村老年人整体生活幸福指数教高;第二,社会交往方面。在“您喜欢与村里其他人沟通交流,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问题中,选择“愿意”的占41%,选择“非常愿意”的占22%,可见,多数农村老年人是比较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参加社会活动的。而在“您觉得目前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了吗”的问题中,选择“一般”的占30%,选择“赞成”的占36%,选择“非常赞成”的占34%,这说明农村老年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有所减少。可见,当地老年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多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此外,在访谈中,当地老年人也表示他们的交往圈子局限在农村周边的范围,与农村以外的交往较少。由此可知,当地农村老年人内部社会交往较多,而外部社会交往受限;第三,业余生活方面。在“您希望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的问题中,选择“赞成”的占33%,选择“非常赞成”的占20%,因此,当地农村老年人多数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此外,在访谈中,当地老年人也表示他们的业余生活还是比较有规律的,只是业余生活的方式十分有限,局限在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听戏等活动。第四,社会适应性方面。在访谈中,当地老年人也反映,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思想的进步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而在“您会通过电视、电脑等方式获取最新的信息”的问题中,选择“赞成”的占48%,选择“非常赞成”的占17%,由此可知,当地农村老年人还是乐意通过新媒体手段更新自身的知识,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的。整体而言,当地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较强,他们能够意识到自身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的差距,并能设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与观念。
本文围绕3D打印技术展开,在分析国家3D打印支持政策和3D打印技术的高校需求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两方面进行一定探索。将3D打印技术贯穿于大学生各个阶段进行相应的改革探索,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3D打印技术的优势,切实提升学生的3D打印技术水平。
表2 受访者生活状况调查统计
表3 受访者社会适应性调查统计
第一,完善老年教育立法,建立终身教育制度。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老年教育的发展,并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我国的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我们至今没有针对老年教育及终身教育的专门法律,要建立完备的终身教育制度还需要立法部门的不断努力。在今后的立法过程中,应制定老年教育的专门法,以切实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用法律的形式确保老年人接受终身教育培训,而在法律中也要对农村老年人有专门的规定,制定出适合农村老年人的教育制度。
3.老龄化背景下西部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是老年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生活状况较好、自身适应性较强和再就业意识较强,这一现状为农村老年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前提。但是在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这些问题,为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参考。
表4 受访者就业意识调查统计
(1)农村老年劳动力再就业机会有限。由于受限于各种条件,老年劳动力再就业机会较少,就业选择面也非常有限,以下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这一问题。
一是寻找工作途径有限。据表5可知,在“您再就业时寻找工作的途径是什么”的问题中,选择“自己寻找”的占40%,选择“亲戚朋友介绍”的占35%,寻找“政府、社区帮助”的占15%,可见,当地农村老年人再就业时寻找工作的途径有限,多数人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或者亲戚朋友的帮助,政府机关和村集体等给予的帮助较少。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当地老年人在寻求再就业机会时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是找工作的途径不多,寻求工作的途径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奔走与熟人的介绍,而对招聘信息的获取手段也十分有限,无法通过新兴媒体手段获取需要的用工信息。
二是企业招工的限制。在对当地一些企业的调查中了解到,这些企业都对用工做出了一些限制:首先是年龄限制,一般要求年龄在18-45 周岁,对技术型人才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其次是文化水平条件,一般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再次是身体条件,一般要求身体健康,能够正常从事工作。以上企业用工的条件对农村老年人就业及其不利,基本上将老年人群体排除在企业就业的范围之外,年龄限制是农村老年人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身体条件限制和文化水平条件限制也限制了多数老年人的就业。
其一,文化素质不高。在针对当地老年人文化程度的调查中,据表1可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的72%,高中、中专或技校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28%,当地老年人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另外,在访谈中,当地农村老年人也表示由于受历史条件及生活水平条件的限制,他们中的多数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整体文化素质的低下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当然也影响了其再就业的选择,因为目前的用人单位一般对文化程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农村老年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了其就业的选择,他们只能选择对文化程度没有要求的一些工作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一般都是纯体力劳动或者脏累差的工作。
(2)农村老年劳动力资源自身素质不高。由于老年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加之身体素质也不好,因此,农村老年劳动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
三是就业选择面有限。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当地农村老年劳动力就业选择面十分有限,在就业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内部就业,主要是农村种植、大户承包了大片的农田,需要在农忙时节聘请一些临时工帮忙,另外是农村的养殖场需要聘请村民,这些工作岗位的各种限制较少,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胜任,这也是农村老年人内部就业的主要途径;二是农村建筑业就业,主要是指农村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这些需要聘用一些临时的建筑工人,除技术工种外,对小工没有技能的要求,年龄的限制也比较宽松,这也成为农村老年人就业的重要途径;三是在城市的家政服务公司工作,家政服务中的清洁工等工种对年龄、文化程度及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农村老年人,特别是年龄在45-65 岁之间的农村妇女来做。总之,农村老年人的就业选择面仍然十分有限,多数老年人仍然无法获得再就业的机会。
第二,鼓励和扶持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老年职业教育。在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中,既要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通过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武陵山区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以推动老年教育的繁荣发展。其一,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农村老年教育。其二,政府部门应建立公益的老年教育培训机构,每年分地区对农村老年人开展教育培训。其三,积极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老年教育中来。为充分调动社会教育机构的积极性,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市场的社会化开放,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表5 受访者就业及自身素质调查统计
其二,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在“您是否有职业技能特长”的调查中,选择“否”的占86%,可见当地农村老年人的职业技能素质不高。而在对选择有职业技能特长的农村老年人的访谈中发现,他们的技能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泥工,主要是能够在修建砖木结构或者砖混结构的房屋时做泥工 “大工”的工人。二是水电工,主要是就是在工地上安装一些简单电路和水路的建筑工人或者在房屋装修时安装水管和电线、电路的工种,这一工种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货车驾驶员,是指拥有B照并拥有货运资格证,能够从事货物运输的工种。以上这些工种都比较辛苦,并需要很好的身体和精力,都不太适合老年人从事,因此,需要寻找适合老年人从事的工作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解决农村老年人职业技能素质较低的问题。
其三,身体素质受限。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身体素质都会逐步下降,农村老年人也不例外,其身体素质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据表5可知,在“您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的问题中,选择“较好”的占20%“一般”的占56%,选择“较差”的占24%,可见,当地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一般,这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而在“您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在哪个方面”的问题中,选择“身体健康状况恶化”的占27%,身体问题已经成为老年人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也使他们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以及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
(3)农村老年劳动力传统观念较浓。农村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老年生活的选择,这些传统观念包括养老观念、家庭观念和就业观念等。
一方面,传统的养老观念占主流。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子女长大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供养老人,这种观念在农村普遍存在,也是广为接受的养老观念。在这一观念下,赡养老年人是农村年轻人应尽的义务和孝道,老年人可以安心接受子女的供养而享受天伦之乐。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养老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大量农村年轻人为谋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外出打工,他们常年在外为家庭生计而努力,而农村也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这些老年群体被成为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无法享受到以往的传统养老模式中子女的照顾;二是当今的农村年轻人生活压力较大,在陌生的城市打工收入有限,又要承受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压力,同时,需要抚养年幼的孩子,很多年轻人无力赡养年迈的父母;三是农村的养老保险水平较低,发放到农村老年人手里的养老金对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来说是杯水车薪。在传统的养老观念影响下,很多农村老年人固守传统,不愿出来做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出来工作会被别人认为子女不孝。
当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时期,而世界也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接受教育已经不仅是年轻人的任务,终身教育的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职业教育方面应充分利用城区优质的职教资源,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低碳农业等的发展为契机,立足于农村实际,创设反哺式的农村教育机制[1]。推进农村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从现实需求的层面来讲,农村老年教育的重点应是对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开拓新的路径。
另一方面,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大家庭聚居生活,父母和子女居住生活在一起,这种家庭模式在农村广泛存在。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年轻人的工作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老年人主要负责照顾年幼的孩子,这也影响了老年人对自身生活的选择。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大家庭的观念也存在这很大的挑战,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给农村带来的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家庭模式,同时,年轻人在城市接受的新的观念,他们也逐步接受了城市的新的家庭观念。
二、武陵山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农村人口也面临着老龄化的趋势,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又加重了这一趋势,老年人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的主力。而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业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以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农村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前文中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了当地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武陵山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应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改变农村养老及家庭观念和构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平台等方面的工作来促进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政策引导: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1)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较好。当地农村老年人整体生活状况较好,这主要体现在健康状况、生活费来源和居住情况等方面。据表2可知,第一,就健康状况来说。在“您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的调查中,选择“一般”的占46%,选择“较好”的占27%,选择“很好”的占14%,而选择“较差”的仅占13%,由此可见,当地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较好,这也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前提;第二,就生活费用来源方面。在“您现在的生活费用主要来自”的多选问题中,选择“儿女/亲友供给”的占51%,选择“以前的储蓄”的占20%,选择“养老金”的占24%,另外还有少量的选择房屋出租租金、投资收入、社会救济金等方面的。分析以上结果可知,当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费来源比较丰富,但养老模式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子女、亲友为老年人支付生活费仍是主流,同时养老金的比重也有所增加;第三,就老年人居住情况来看,在“您的居住情况”的问题中,选择“与老伴共居”的占30%,选择“与子女共居”的占27%,选择“与子女及老伴共居”的占29%,选择“独居”的占8%,而选择“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仅占6%。由此可知,当地老年人中的大部分人是与子女共同居住,这也印证了传统的农村大家庭为主的居住方式,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而养老机构还不太被农村老年人认可。
(二)教育扶持:推进老年职业教育发展
在进行目标检测与跟踪时,仍然存在误检和漏检的问题,这时,对于检测到的目标是否是越界人的二次判断就比较重要。二次判断流程如图3所示。
利用放电声音识别来检测高压开关柜绝缘破坏情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放电声音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划分样本空间,完成分类器的设计,从而提高放电声音的识别率,其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首先,采集高压开关柜绝缘破坏放电声音训练样本;然后对训练样本预处理,提取能量特征和显著性特征作为混合特征参数,划分样本空间,完成分类器的训练;最后,将待测放电声音进行同样的预处理、特征参数提取后送入分类器完成最终的检测识别。经过训练的分类器可以识别出高压开关柜绝缘破坏时的放电声音,从而进行实时故障检测,实时显示高压开关柜的工作状态。
(3)农村老年劳动力再就业意识较强。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当地农村老年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再就业意识,多数老年人希望获得继续工作的机会。据表4可知:第一,就继续工作的愿望方面来说。在“您希望可以继续工作吗”的问题中,表示“赞成”的占48%,表示“非常赞成”的占31%,表明当地农村老年人再就业的愿望还是比较迫切的。而在“您再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中,选择“增加经济收入”的占46%,选择“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占25%,选择“消除孤独感”的占18%,选择“精神寄托”的占11%,整体来讲,老年人希望再就业主要是出于经济收入、兴趣爱好、思想层面的考虑;第二,就继续学习培训的愿望方面。在“您希望获得再就业指导或技能培训”的问题中,选择“一般”的占39%,选择“赞成”的占29%,选择“非常赞成”的占32%,多数农村老年人是希望获得再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的。在“您希望可以获得及学习培训的机会,提升自我”的问题中,选择“赞成”的占42%,选择“非常赞成”的占43%。在“您觉得继续学习知识能让您的生活更愉悦”的问题中,选择“一般”的占28%,选择“赞成”的占50%,选择“非常赞成”的占22%,当地多数农村老年人认为继续学习能够给自身带来快乐。此外,在“您觉得拥有某项特殊的技能有助于提高您的生活质量” 的问题中,选择“一般”的占22%,选择“赞成”的占48%,选择“非常赞成”的占30%。综上所述,当地农村老年人再就业意识较强,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参加各种学习及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教师提前一周将录制好的微课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而设计的问题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微课内容主要围绕下次课所学系统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所留问题,并记录下在学习中的疑惑之处。
20世纪70年代,Cooke等使用色谱技术,研究了示踪剂分配系数和残油饱和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使示踪剂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第三,大力发展乡村老年教育。我国的乡村老年教育还比较落后,不能承担起农村老年在家门口接受继续教育的重任。应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的人才。为此,每个行政村应建立老年教育组织,地方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聘请乡村学校的教师作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师资,从而推动乡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乡村老年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老年人基本的知识,社会发展的形式,新的社会观念等,主要在于拓展农村老年人的知识面。教育的内容应“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旅一体化等涉农政策内容所占的比重”[2]。此外,通过乡村老年教育,加强对老年人生活的指导。引导农村老年人科学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和休闲的时间,加强身体保健,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等,以便赢得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三)社会保障: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式的家庭养老观,这种养老模式延续几千年,也被多数人认可,但在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这种养老模式也显现了不少弊端,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解放农村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决养老问题,解除老年人力资源的后顾之忧。
首先,推动农村传统文化价值观向现代文化价值观转变。在农村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年长者收到尊重,在家族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并拥有宗教及宗族的权利,老年人由其家庭成员负责赡养。而现代文化价值观注重知识和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之下,权威地位的确立不以年龄而论,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为基础的综合素质为前提。老年人要树立自身的权威地位,就需要接受新的价值观的挑战,转变观念,不断通过学习更新知识。通过转变观念,不断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整体素质;其次,依附意识向独立意识转变。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以前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依附性较强。随着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的普及并不断提高社保水平,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依附性出现了松动,但要想拜托依附地位,还需要向经济独立意识转变,老年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一定的收入,从而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再次,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只强调家庭养老的功能,这种单一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寻求家庭养老以外的养老模式作为补充。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3]。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模式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各方因素为农村养老服务,有效提升农村养老水平,为农村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这也能消除农村老年人的顾虑,促进其人力资源的开发。最后,实施农村养老计划。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
(四)平台搭建:促进农村老年人就业
就业是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就业能力就是一种将专业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身体素质、思想品质、民俗文化等要素深度融合与科学统整而形成的复杂能力体系[4]。因此,提升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力促进其就业,而就业的关键是要提升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职业素质,并为其就业搭建平台。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村老年人就业:
第一,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政府发挥导向作用,健全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农村老年就业服务平台需要就业信息搜集、信息发布和人才信息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建立这一服务平台,并负责搜集市场上的就业信息,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息后,找出适合农村老年人就业的信息,并通过服务平台发布出去,这一过程需要信息与服务对象的有效沟通,即信息能够顺畅的传递到农村老年人那里。推动企业参与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建立激励公示制度、专项审查绿色通道、各项税收浮动减征机制、中小额创业基金信贷等,通过政策优惠的细化,调动地方企业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展老年产业的积极性[5];第二,发展适合农村老年人从事的产业。结合农村的实际,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实现农村种植、养殖业与市场有效对接。此外在乡村旅游业开发中发展乡村特色餐饮业,餐饮业对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求也不高,只要身体健康就能从事基本的工作,这也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家政服务是当今城市里需求较大的行业,而家政服务中心可以聘请一些农村老年人从事清洁工、保姆等工种;第三,推动农村老年人力资源返乡发展。在农村,一代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从事的简单体力劳动,由于年纪偏大,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面临返乡后再次投入到农业劳动中去,对他们进行培训和资助,不仅有利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规模经济,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6];第四,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才市场。日本在东京设有银色人才中心协会,各都、道、府、县设有“银色人才中心”总数600 多个,形成了严密的组织网络体系,是具有半官半民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的社团组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日本的老龄化比较严重但是未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太大的阻碍[7]。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由地方政府牵头构建农村老年人才市场网络,以便促进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才市场,一方面需要农村老年劳动力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实力,通过接受培训,转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老年人才市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开辟一些灵活就业岗位,如临时性和非全日制工作,以契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帮助老年人再就业[8]。
老龄化背景下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自身素质受限和传统观念较浓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当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此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来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扶持来促进老年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社会保障来转变老年人力资源的养老观念和平台搭建来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就业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对武陵山区农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措施的实行,能够使部分老年人转变成为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农民,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力资源的就业能力,缓解劳动力资源紧张的问题,推动武陵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上述原理分析,地空导弹系统各单元的时间均同步于北斗/GPS时间,在采用相同的时间同步设计且受控于统一的对时指令控制下,地空导弹系统各单元间的时间可以保证统一和同步。
(2)法制建设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尽管我国针对建筑市场的不正之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对一些违法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条款,各方主体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单位和个人仍然知法犯法,有些人根本不学法、不守法,我行我素,胆子很大,没有丝毫规矩和约束,心存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参考文献 :
[1]梁成艾.武陵山片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7(28):45-52.
[2]王德召,梁成艾,黄玖琴.农旅一体化背景下职业农民教育途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8(6):152-157.
[3]王宁娟.从年龄概念上探讨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J].商业经济,2018(9):100-102.
[4]梁成艾.社会转型期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功能嬗变之制度变迁理论审视[J].职教论坛,2013(34):68-72.
[5]武鹏,韩雪文.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老年产业协同推进研究[J].农业经济,2018(5):81-82.
[6]孙平,彭青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美德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1):81-84.
[7]刘国华.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7(8):50-52.
[8]吴香雪,王三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5(6):77-82.
作者简介 :黄玖琴(1984-),女,贵州玉屏人,铜仁学院副教授,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梁成艾(1970-),男,贵州铜仁人,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访问学者,铜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及人力资源开发;王德召(1981-),男,铜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教育学”(编号:黔教科研发〔2017〕85 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518(2019)08-0121-09
责任编辑 王国光
标签:老龄化论文; 农村老年人力资源论文; 开发论文; 铜仁学院论文;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