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敏 任广芝 高洪泉
(廊坊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目的:探讨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在椎管麻醉中的科学使用。方法:对100例椎管麻醉手术患者正确使用体位固定带,使患者腰椎体间隙充分暴露,较好地维持麻醉体位,有利于提高麻醉穿刺的成功率。结果: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的应用效果与传统的体位摆放和维持方法对照,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结论:使用麻醉体位固定带,麻醉体位维持稳定,麻醉穿刺成功率高,且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临床;实用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49-01
椎管麻醉多采用侧卧膝胸位,即双膝关节屈曲并尽量向胸部靠拢,下颌也尽量向胸部屈曲以使脊柱最大限度弯曲。良好的体位是麻醉穿刺成功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实施椎管麻醉时,采用传统麻醉体位摆放及维持体位稳定的方法,是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协助患者摆侧卧膝胸位,并由巡回护士在麻醉师对侧用力把持病人的颈部及膝部。在麻醉过程中常出现摆体位时间过长、体位不理想、因体位变动导致麻醉中断等情况,严重影响了麻醉穿刺的时间及成功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科护士积极努力加之麻醉师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自行研制了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病人,且对100例麻醉病人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制作方法
由两条帆布带(耐高温面料)、两块带洞眼的长方形软垫、两个腰带式锁扣及其它辅料,制作成一条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
固定带两端带有腰带式锁扣,可根据病人的高矮随意调节使用长度。固定带上装有两块可移动的长方形软垫,麻醉穿刺时用于保护病人的颈部和腘窝神经及软组织,避免人体重要部位损伤。使病人感觉舒适,提高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使用的依从性。
2 使用方法
本研究经院伦理会批准且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访视时做好本研究的宣传解释工作,使每位病人接受固定带的使用而减少不必要的紧张。病人入手术室摆侧卧膝胸位时,将固定带绕过病人颈后及腘窝,将护颈软垫和腘窝保护软垫分别置于颈后及腘窝处,根据病人调整并固定锁扣,巡回护士在麻醉师对侧稍加扶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工作。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监护和记录。麻醉结束后,清洗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并消毒,采用适量浓度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或紫外线照射,遇有感染者行高压灭菌处理。
3 优点
3.1 取材方便,造价低廉。
3.2 材质柔软,病人感觉舒适,易于接受。
3.3 清洗消毒方便、简单、易行。
3.4 使用便捷,选择椎管麻醉方式的病人均可使用。
4 应用效果
4.1使用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对病人100例手术病人麻醉进行心电,血氧、呼吸、血压等体征进行监测,与传统的椎管麻醉体位摆放及维持方式进行对照,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2患者摆好屈膝侧卧位后,把固定带正确使用,患者只需随着固定带的收紧屈膝、低头即可,缩短了体位摆放及维持时间,有利于体位的维持和稳定,减少了因病人体位变动而造成穿刺中断及失败,提高了麻醉穿刺的成功率。
4.3 减轻了护士维持患者麻醉体位的所需体力,且患者和麻醉师容易接受此固定带的使用,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4对于体质虚弱、肥胖及下肢骨折的病人,缓解了病人的体力消耗。
5 结论
椎管麻醉的病人使用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后,病人麻醉体位稳定性增加,减少因病人体位活动而造成穿刺中断及失败,提高了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和患者麻醉满意度。既能缩短体位摆放时间,缓解了病人的体力消耗,还能节省护士体力。麻醉体位固定带在临床使用效果观察,对病人生命体征无任何不良影响,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可以安全使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任广芝,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73
项目名称:
椎管内麻醉体位固定带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2013088
论文作者:周素敏,任广芝,高洪泉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体位论文; 椎管论文; 病人论文; 患者论文; 麻醉师论文; 软垫论文; 效果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