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为例
高 霖 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摘要:少数民族节庆是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其中包含着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多个子系统,涉及到众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经济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的传承与发展备受关注。在云南省很多地区,整合节庆文化资源,进行民族节庆形式、内容的创新,以当地有代表性的民族节庆活动来刺激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时进行节庆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是民族节庆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
关键字:民族节庆、目瑙纵歌、价值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民族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可以说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省的特点。云南25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文化内容种类多样,涉及饮食、服饰、歌舞、节庆、宗教、手工艺等多个范围。就民族节庆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每年有节日集会1000多次,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是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其中包含着服饰、饮食、舞蹈、音乐、宗教信仰等多个子系统,涉及到众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
在云南省很多地区,整合节庆文化资源,进行民族节庆形式、内容的创新,以当地有代表性的民族节庆活动来刺激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时进行节庆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是民族节庆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这类传统节庆的价值体现在传统价值保留与现代价值的营造。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等国际性大规模节庆活动的打造,让传统的目瑙纵歌节在当今社会具有了多层的价值。
一、目瑙纵歌节简介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传统的节日,2006年该民俗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性质是表达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祭祀活动。“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 百度百科,目瑙纵歌节,http://baike.baidu.com]。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每村每寨都要举办该活动。自2010年起德宏州政府将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打造为继国际泼水节之后又一个国际性节日,境外的景颇族(跨境民族)也来到了芒市,目瑙纵歌节在德宏州成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的打造以景颇族传统文化为基点的,再通过整合州市的资源,发挥跨境民族的民族脉络,创新节庆形式与内容,增加节庆的参与度。祭祀活动是传统目瑙纵歌节的核心意义。为了扩大节日的规模,吸引游客,与市场接轨,目瑙纵歌节近年来精心设计了商业与娱乐一体的众多衍生活动。
二、民族节庆活动的传统价值保留
(一)民族历史价值
目瑙纵歌节由来已久,根据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的记载,目瑙纵歌节在景颇族“创世”之初便作为自然宗教祭祀仪式而存在。目瑙纵歌节举办过程中,节日会场必不可少的是目瑙纵歌节的标志“目瑙示栋”,上面绘着不规则的螺旋形几何图案与交错的条纹,左边为雄牌绘有太阳图案,右为雌牌绘有月亮图案,表示景颇族的祖先原来住在阳光明媚、日照充足温暖的青藏高原;两则稍矮的牌子是祖宗男女桩,桩身绘着代表人类繁衍的蕨菜、五谷等图案,顶端绘有祖先发祥地---“木折省腊崩”。这些代表星星和明月主宰着夜空,指引着景颇族先民跋涉前行,条纹则代表景颇族先民的迁徙路线;目瑙示栋上神刀与宝剑标志着景颇族祖先在迁徙途中以刀剑开山劈路,不畏荆棘、奋勇前进的历史。“目瑙示栋”上一条条的纹路则是景颇族先民对迁徙路线的记载,示栋上条纹的复杂交错正是迁徙路途艰险遥远的体现。[ 丁国美,《景颇族目瑙纵歌社会功能与价值》,[J],民族音乐,2011(6):50-52]
目瑙纵歌节万人舞是核心活动,成百上千参与者在广场中跟随着领舞者的行进线路、踏着音乐节奏走不规则的弯曲路线,这样跳舞的方式也是为了祭拜祖先,模拟着祖先迁徙的曲折崎岖的路线。万人狂欢舞使用的唱词来自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目瑙纵歌是神圣庄严的原始宗教祭祀仪式,整个仪式记录着景颇迁徙的文化历史踪迹。目瑙纵歌节必不可少的祭祀活动是“立目瑙柱、竖目瑙牌、建木代房、搭太阳神祭坛、挂彩幡、祭天神木代和吟诵创世史诗”,反映了目瑙纵歌的自然宗教仪式属性,也体现出在当代节庆活动定位下它传统、规范与严肃的民族节日态度。活动中出现了众多的鸟的形象,表明景颇族是与天上的天神、飞翔的鸟类一同生活并快乐的共同跳舞歌唱,表达了景颇族人与自然共处共舞的世界观自然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宋颖,《景颇族的文化记忆探析——以目瑙纵歌为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J],2014(6):93-105]
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民族的精神象征,在景颇人的心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目瑙纵歌节很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民族认同功能,他们通过目瑙纵歌祭祀活动,将景颇族民族精神以及文化信息代代相传。景颇族是一个跨境民族,除了分布在云南,在缅甸也居住着众多景颇族。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国籍,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祖先和同样的语言。每一届目瑙纵歌节都会有缅甸、泰国、老挝的景颇族代表队来参加,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身上的服饰来表现他们的身份、认同与民族情感。
三、民族节庆活动的现代价值营造
1、商业宣传价值。目瑙纵歌节活动现场每一届都有国内各地的嘉宾、游客和新闻记者及来自缅甸等地的代表等数万人云集芒市。相关新闻媒体也会对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录播,对活动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中国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组委会办公室承诺给予赞助商在芒市城区主街道及主会场附近的发布企业祝贺、参与本次活动的宣传面;在晚会开始前在右侧电子大屏中滚动播放企业祝贺语(或企业简称)和企业标识;在主会场四周的广告位和彩虹门中出现企业宣传;在活动的电视、网络、广播直播和相关宣传报道中出现企业参与情况;在主要活动入场券中放置企业全称、标识等素材;在《活动指南》和节后集锦等材料中特别鸣谢,推广赞助商相关企业的社会知名度。节庆活动作为一个商业交流的平台,是中国·德宏国际目瑙纵歌节的又一个价值,这个活动所具有的规模性与国际性为招商引资活动提供了空间,活动吸引的大量游客也给了各商业机构更多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信心。而招商投资协议的达成又是为德宏州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资源、技术与人才。
2、文化交流价值。云南许多节庆都是众人狂欢的,这些节日的参与者准入门槛低,活动参与性高、互动性强。万人舞就是目瑙纵歌节庆活动的关键活动,无论何种民族、无论来自哪里的人都可以参与。跳目瑙纵歌舞时,人少则上千,多时过万,故成“万人之舞”,整个活动欢快异常,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动作简单优美。2012年的中国·德宏国际目脑纵歌节万人舞在一天之内吸引了18100多人共舞,由此也创下“世界最大规模的景颇族刀舞”和“世界最大规模的景颇族目瑙纵歌舞”两项世界纪录,这项活动有利地促进了景颇族文化的传播,促进同民族、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情感交流。此外,人民还可以通过“绿叶宴”体验景颇族饮食文化,通过“织锦绣”体验服饰文化。2014年国际目瑙纵歌节之际,微电影《发现德宏》系列的开篇之作《大舞之魂》在芒市会堂前正式开机,民族文化与新媒体的合作为人们了解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文化开拓出了更高效的渠道。
3、节庆品牌价值。德宏国际目瑙纵歌节以民族节庆为品牌,宣传地区形象、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对祭祀场面的再现,将景颇深厚、真实性强的文化内容与文化体验传递给参与者;再通过互动性强的绿叶宴、选美比赛、万人舞等活动创造出节庆活动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参与者的审美、娱乐、休闲需求;景颇族是一个跨境民族,所以每逢节庆期间缅甸、老挝、泰国等地景颇族与游客也会纷至沓来,2010年开始德宏州就把芒市的目瑙纵歌节定位于“国际”,规模渐渐扩大,目瑙纵歌节为海内外游客、商业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德宏地区因目瑙纵歌节庆活动获得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对德宏州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类似于目瑙纵歌节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在尊重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以现代审美与生活方式结合创新,打造出来的节庆活动不仅以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为目的,同时又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为目的,节庆活动的现代性价值更为立体多样。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又正逢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设想,目瑙纵歌的举办正是为此做出了贡献。目瑙纵歌节借助其文化认同功能促进了跨境人民的交流,使边境人民具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对边疆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宋颖,《景颇族的文化记忆探析——以目瑙纵歌为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J],2014g(6):93-105
2、吴忠才,《旅游活动中文化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研究》,[J],旅游科学,2002(2):15-18
3、马凌,《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J],旅游学刊,2007,22(10):76-81
4、戴维·思罗斯比(David Throsby),《经济学与文化》[M],王志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马贤龙,《云南民族节庆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10,(5):150-153
高霖(1990.8.6——):女,25岁,苗族,籍贯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2014级民族文化产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节庆,民族歌舞。
论文作者:高霖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景颇族论文; 节庆论文; 民族论文; 文化论文; 云南论文; 价值论文; 民族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