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民之产”的井田制理想论文_李萌

“制民之产”的井田制理想论文_李萌

(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天津 300250)

摘要:井田制理想体现了孟子关心人民疾苦,希望限制剥削的思想。他把人民生活的困苦归结为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和黑暗腐败的政治,这些都是很深刻的思想。

关键词:井田制;制民之产

孟子的仁政主张,有着实际具体的经济内容的。在经济上,他希望保持小农生产的相对稳定,提出了“制民之产”的主张。他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梁惠王上》)意思是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仍坚持自己一定的道德信念和理想追求的,只有知识分子才能做到。至于一般老百姓,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人一旦失去了道德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去处罚他们,这等于是陷害老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坐了朝廷却做出陷害老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订立制度规定人们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一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于饿死。然后去引导他们走上善良的正确道路,老百姓就容易接受和服从。

怎样来实现“制民之产”的主张呢?孟子提出井田制的理想,他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滕文公上》)意思是说:每一方里的土地为一个井田,每一井有九百亩,当中的一百亩是公有田,周围的八百亩分给八家作私有田,这八家共同来耕种公有田。先把公有田耕种完毕,再去料理自己的事情。

孟子设想的这种井田制是一种托古改制的办法,其目的在于以力役地租代替实物地租,从而限制剥削的数量,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为实物地租不分丰年和歉年,都要交一定数量的租子,这样如果遇上灾年歉收,农民交了租也就无法维持生活。而力役地租则把丰年和歉年加以区分,丰年可以在公田多产粮食,歉年也不向农民逼租,这样就会减轻农民的负担。由此可以看出,孟子的精神是要按农业收获的丰歉区别收租税,来反对那种杀鸡取卵的剥削方式,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那种不看实质内容,而只看到“井田”字样便说孟子要倒退到井田制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公平的。

孟子所设计的井田蓝图,完全是一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理想图画。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在五亩的宅园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丝绵衣服了。鸡狗和猪等家畜家家都能有饲料和工夫去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人有百亩的耕地,不要去妨碍他们的生产,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好好地办些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教导他们,那么,社会就会形成敬老尊贤的良好风气,须发花白的人也就不用背负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能有丝锦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在这里,孟子以其优美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恬淡自然、和谐美满、无忧无虑的自然经济的美好图景,这就是他所理想的社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这种社会图景不仅在当时无法实现,就是在后来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也没有实现过,它只不过是一种小农经济的空想。但是,孟子这种井田制空想中所包含的关心人民疾苦,限制过分剥削的基本精神却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这种精神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对于缓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矛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从这种基本精神出发,孟子主张“取于民有制”,对统治者横征暴敛,造成农民破产、饥饿、流离失所的现实提出尖锐的指责。

他对梁惠王说,现在的情况是: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了老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检查和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曾想到应该打开仓库加以赈济。老百姓死了,竟然说道:“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还当着面指责梁惠王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父母也?(《梁惠王上》)意思是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肉、马栏里有壮马,可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一群野兽来吃人。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做老百姓父母官的,主持政治,却不能避免率领禽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邹国和鲁国发生了冲突,邹国的官吏牺牲了三十三个,邹国的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位他们死难的,对此,邹穆公十分气愤,他问孟子说:“我有心杀了他们吧,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瞪着两眼看着当官的被杀却不去营救,这实在太可恨了。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当灾荒年岁,您统治下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死于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这样的人有好几千呢;而在您的仓库中却堆满了粮食,库房里装满了财宝,这种情形,您的官吏们谁也不来报告,这就是在上位的人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他们,曾子曾经说过:“要警惕,要警惕!您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您。”现在,您的老百姓可得着报复的机会了。您不要责备他们吧!您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就会爱护他的上级,情愿为他们的长官牺牲了。

孟子这种不畏权贵,直言敢谏,当面指责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是“率兽食人”、“上慢残下”的精神和气度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坦荡胸怀和铮铮傲骨。这种直面社会现实,直言指责权贵的作风为后世正直的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典型的知识分子大都把傲视权贵,直言敢谏,为民请命视为基本的人格追求。这种精神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指斥豪门权贵,贪官污吏,舍身求法,为民请命,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孟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他并不完全反对剥削。但他反对过分剥削,主张“取于民有制”,即把剥削的程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关心人民疾苦,这些思想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他把人民生活的困苦归结为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和黑暗腐败的政治,应该说是很深刻的。如果一个社会政治上黑暗、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乡里,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必然造成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孟子指责这种现象是最高统治者“率兽食人”,“上慢残下”,这不仅尖锐,而且形象,生动,深刻。一个政府如果其官吏们贪赃枉法,谋取私利,不关心人民疾苦,而一味地压迫和剥削人民,那么,这个政府是得不到人民拥护的,因而也是不稳固的。一个统治者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又不能痛下决心,惩治腐败,让自己手下的官员们为所欲为,欺压百姓,这不就等于是率领着一群野兽去吃人吗?这样的政府是注定要垮台的。

论文作者:李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制民之产”的井田制理想论文_李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