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械工业“八五”回顾与“九五”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机械工业论文,发展思路论文,八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五”期间,浙江省机械工业获得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成为浙江机械工业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无论生产总量还是经济效益,都取得了与“七五”相比成倍增长的好成绩。“八五”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不变价)783.6亿元,比“七五”增长1.66倍;产品销售收入达727.37亿元,比“七五”增长2.16倍;实现利税累计82亿元,比“七五”增长1.3倍;完成出口创汇11.67亿美元,比“七五”增长1.96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5万元/人,比“七五”期末的1990年增长2.43倍。
通过“八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浙江机械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目前,浙江机械工业已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其生产总量、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原值和利税总额均占全省工业的1/3。省委、省政府已把机械工业列为全省国民经济重点扶持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首。同时浙江机械工业在全国机械行业的地位也有了一定提高,生产总量已由1990年的第十位上升到1995年的第六位,利税总额从第七位上升到第四位,出口创汇从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
一、浙江机械工业“八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八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品,加快开发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据统计,“八五”期间,全省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30余项,尤其是开发了一批机电一体化,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如发展了气力输灰装置、热电联产机组、空分设备、给水泵驱动用工业汽轮机等重大装备。这些产品的开发,促进了全省机械工业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出口创汇大幅度提高。浙江机械系统“八五”出口创汇增长近两倍,这是全省机械行业出口史上增长最快的五年。出口产品结构有了改善,扩大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机械产品出口,并形成了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市场比较稳定的大宗出口产品。12种重点出口产品完成创汇2.5亿美元,其中电动工具、手拉葫芦、工业链条、齿轮箱、万向节、手动工具、弹簧垫圈、手扶拖拉机等产品的出口额都超过千万美元,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重点出口产品的创汇额已占全系统出口总额的65.63%。
(三)合资合作迈出新的步伐。浙江机械工业“八五”期间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博世公司的4700万马克的大型合资项目、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空气液化国际股份公司合资的杭氧液空有限公司、温岭汽车配件厂与法国瓦雷奥公司合资的瓦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三花集团公司与日本不二工机株式会社合资的三花不二工机有限公司、绍兴第二汽配厂与日本索密克公司合资的绍兴索密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奉化通用机电厂与泰国正大易初工业公司的摩托车合资项目、杭州发电设备厂与挪威克瓦挪公司合资项目、浙江亚太制动元件制造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资项目等都已相继建成,投入运行。
(四)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浙江机械系统“八五”共安排技改项目148项(其中国家安排的专项29项),总投入技改资金18.14亿元,为“七五”技改投资的3.2倍。列入全省重点技改的19个企业49个项目,已开工37项,下达投资554亿元。22个主要技改项目已竣工验收。技改项目的实施,使浙江省机械工业行业结构有所调整,一批特色优势产品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一批行业排头兵和小型巨人企业的工艺装备得到了改善,从而使产品的水平档次明显提高,缩小了与国际技术的差距。如大型空分设备、余热锅炉、小型密闭蓄电池、交联电缆、平面磨床等产品的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一批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相继完成。“八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一批承担重大成套装备的骨干企业,先后为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一批重大技术成套装备,如为冶金、化工行业提供大型空分设备,为电力工业提供发电设备中辅机电除尘器、高压加热器等。提供装备的一些企业通过“八五”的发展,生产总值都已突破亿元,年产品总重达到万吨以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开发能力。
(六)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八五”期间,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组建和发展了一批企业集团。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机械系统已组建企业集团45个(其中省批集团25个),占全系统企业总数的6%,注册资本和销售收入分别占全系统的30%和25%。还组建了一批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1995年,还有18家企业分别列为国家和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
(七)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五年来,浙江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提高。每年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质量稳定提高率均保持较好水平。许多企业积极开展争创名牌活动和质量体系认证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在近三年中,浙江机械系统已拥有25个浙江名牌产品。有17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占全省通过认证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
(八)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浙江机械工业“八五”持续快速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五年中,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2.4%,比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高出2.3个百分点。利税总额从1990年的6.59亿元上升到1995年的23.4亿元,利润总额从1990年的3.14亿元上升到1995年的12.7亿元,年递增达到32.24%。出口创汇从1990年的1.3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3.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3.9%。1995年浙江省机械系统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2.8分,居全国第四位。
二、浙江机械工业“八五”发展的主要经验
回顾浙江机械工业“八五”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确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是推动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浙江机械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国家布点的大型骨干企业较少,与一些兄弟省市相比,底子薄,基础实力不强。但“六五”以来,坚持扬长避短,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路子,形成和发展了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特色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提高“同心度”。从省到市(地)县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牢固树立发展特色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指导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目标,齐心协力,拧成一股劲。“八五”期间先后争取到科技贷款1.35亿元,科技拨款400余万元,技改资金17.8亿元,技术改造的开工率为省内各行业最高。
二是择优选定。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排队分析,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发展前景等条件,择优选定一批产品,制定特色优势产品发展规划,重点加以发展。
三是择优扶持。主要是对特色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倾斜政策。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结构调整、科研开发、扩大出口、改革与企业管理、职工培训方面给予重点保证。
(二)坚持科教兴业,努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积极推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推动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正确路子
浙江机械工业“六五”、“七五”的发展,从总体上看仍然是速度型的增长。“八五”以来,全系统注重科教兴业,确立“科技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基石,教育是职工提高素质的基础”的观念,努力提高机械行业的整体素质。以技术进步为主体,把科技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职工培训等作为工作重点加以指导、督促、检查和搞好服务,推进企业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八五”期间,全省确定了66个重点技术改造企业,其中机械行业被列入重点的有19个企业49个项目,共投9.15亿元,占机械行业计划总投资的49.82%。还先后花费9324万美元,从国外引进了先进技术与装备,其中引进技术719万美元,引进先进、关键设备8605万美元。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和职工培训工作的深入,有效地推进了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据统计,浙江机械工业在“八五”获得部、省、厅三级科技进步奖有346项,其中获机械部科技进步奖有7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有101项。
(三)搞好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工作,扩大产品出口,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八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把引进技术和合资合作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紧紧把握机遇,坚持上档次、上水平、高起点的引进;注重综合配套,重视消化吸收,对促进企业上质量、上水平、上规模起了重要作用。截至1995年底,全系统共完成签约的合资项目141项,合资企业的总投资为7.38亿美元,注册资金总额为4.42亿美元。其中合资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共27项,投资总额为5.21亿美元,注册资金总额计2.94亿美元,其中外方出资16.37亿美元。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企业的产品水平和竞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扩大了资金来源,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四)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是推动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浙江机械工业多年来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和机制性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约,只有依靠改革才能解决。“八五”期间在加快改革步伐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深入贯彻《条例》,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二是根据企业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包括联合、租赁、兼并、参股、控股及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内部改革。1995年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三是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条件,积极做好导向性和牵线搭桥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行业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确立大行业管理思想,加强服务和引导。实践证明,改革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振兴机械工业的力量源泉。
(五)加强科学管理,推进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是推动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加强管理始终是企业最为现实的选择。“八 五”期间,我们针对管理滑坡、浪费严重等状况,反复强调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改革、管理与技术、管理与发展、管理与市场等方面的关系。按企业管理水平分好、中、差三种不同情况,提出各自不同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许多企业开展了“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活动,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如温州轴承厂建厂三年的历史,就是认真摸索“人本管理”路子的历史,该厂坚持建厂先育人,从教育一支技术水平高、质量意识强、思想作风硬、组织纪律好的职工队伍入手,依靠这支队伍建厂、兴厂、治厂。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生产出与国际名牌瑞典、日本产品相当的Z3组精密低噪音密封电机轴承,得到了国内外用户高度评价和肯定,从而赢得了市场,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三、浙江机械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一些长期制约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得到了充分暴露,而且机械工业多年来存在的“低、散、小、弱”的结构性和素质性的深层次矛盾也更加突出。
(一)竞争的观念不强。机械工业长期过惯了计划经济的日子,虽然早从80年代初开始就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但在市场需求旺盛、产品普遍好销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还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表现在不敢放手发展,决策胆略不够大。同时还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于现有成绩,争“第一”的意识不够强。
(二)结构性矛盾突出。浙江机械工业通过“八五”的发展,生产总量在全国的位次有了前移。但目前综合实力在全国还远排不上现有的位次。机械工业自身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发展后劲还不强。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产品水平低;生产分散、重复,集中度低,形不成整体优势;装备落后,科研开发能力弱;人才紧缺,素质亟待提高。
(三)投资力度还不足。目前不少省、市正在以较强的投资力度对机械工业重点发展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扶持,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浙江省机械工业“八五”技改投资虽然比“七五”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总的看来投资强度还不足,投资重点不够突出,投资周期太长。
四、浙江机械工业“九五”发展思路
“九五”是浙江机械工业为实现振兴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按照机械、汽车业振兴的目标,浙江省机械工业在“九五”期间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这一主线,实施科教兴业,打好“三个战役”,进一步提高浙江机械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为在本世纪末把浙江机械工业初步建成全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努力奋斗。
(一)实施“双优”战略(优质产品、优质服务战略),打好产品质量翻身战役。通过开展创名牌和质量体系认证等活动,努力推动机械行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浙江机械产品在全国的地位和用户中的信任度。“九五”期间,争取有25个产品获省名牌称号,50个以上产品获机械部名牌产品称号,争取有50个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创建25个以上机械部命名的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
(二)实施一大一小战略(即扶持大企业集团和培育“小型巨人”的战略),打好组织结构优化战役。通过扶优扶强、改组改造和规模经营,优化存量资产,加大增量投入,努力改变浙江机械工业“散、乱、全”的现状。争取到“九五”末,发展一批大企业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利税超5亿元的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利税超1.5亿元的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利税超5000万元的企业15家。这些企业的主导产品水平、质量、规模和工艺水平、开发能力均居国内同行前列。
(三)实施“双基”战略(科技为基石、教育为基础战略)和“双引”战略(引进技术、引进资金战略),打好开发能力提高战役。通过“消化吸收、立足创新、联合开发、重点突破”,把产品开发的主体真正转移到企业,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技术进步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开发能力。“九五”期间,要进一步抓好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工作。到2000年,抓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装备国产化基地、国家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部级技术进步示范企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逐步建立各自的开发中心,其主导产品要实现升级换代,产品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占总数的10%。人才结构要明显改善,机械系统企业管理和经营人员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80%以上,大中型企业要达到100%。机械系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要达到23%,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9.5%。
打好“三大战役”是浙江机械工业“九五”期间的中心任务,必须按照机械部提出“统一部署,上下联动,重点突破,分层次推进”的总原则抓紧展开,真抓实干,确保“三大战役”顺利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打好“三大战役”与浙江培育“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发展“四个一批”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浙江省机械行业列入全省“五个一批”企业有83家,占全省“五个一批”企业总数的26%。“四个一批”产品培育是浙江机械系统这几年发展特色优势,调整行业结构被实践证明富有成效的一项有力措施。因此,要以打好“三大战役”为主要工作内容,以“五个一批”企业和“四个一批”产品为重点,通过三者的结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组织结构,增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目的。
(执笔:孙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