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五墩中学 赵德平 邮编:736200
[摘 要]: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教学难度大,就要通过实验激趣,培养学生好习惯、指导学法、联系生活、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字]:初中化学、课题教学、学习习惯、学法指导、
一、教学设计要巧
1.依托实验,奇妙激发兴趣
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学生亲自操作,比如“苹果点烟”、 “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 “空杯生烟”等有趣的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教师先演示“烧不坏的布偶”实验:把小布偶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会发现布偶依旧完好如初。(原理:燃烧与着火点)。
2.运用化学故事巧妙引导思考
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了一座古墓,推开坟墓的门时,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他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学习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就是为了做到有目的的去听课。把新课内容仔细通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到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勇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听课效率。这能使自身获得锻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将本节课的知识很好的消化。
3 .记笔记的习惯
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后整理笔记时可补全。要经常不间断的进行复习,循序渐进,每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每章节讲完后还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
4.自主复习的习惯
要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1.要重视基础知识
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汉字、单词,要掌握单词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标。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化学知识中的“句子”就是“化学式”:“字母”就是“元素符号”:“音标”就是“化合价”。这些就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它们,就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要讲究方法记忆
“得法者事半而功倍”。比如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这就容易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而应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知识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运用谐音记忆法是化学教学一大特色。对有些知识,我们可以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例如,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氧)的姑(硅)娘,买了一个(铝)(铁)合金的锅盖(钙),拿(钠)回家(钾),又美(镁)又轻(氢)。
运用歌诀记忆,如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又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点可编成: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
四、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衣食住行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不但让学生的眼界视野更宽,对学习内容也进行了巩固,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化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变得更为自主主动。比如,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堆积的潮湿柴草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缓慢氧化是物质自燃的前提条件。自燃是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产生自燃。例如,铁生锈就属于缓慢氧化,但它不会自燃。由此,又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鬼火”,也是由自燃引起的,使学生们进一步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例如讲授“溶液”一节时,老师一上课就问学生 :“你们在家里做过‘醪糟汤’吗?”学生马上会想,学化学与做“醪糟汤”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便通过实验讲透了溶液的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的现象中和老师提问中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用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基础化学中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消去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把微观问题直观化。通常有关晶体结构的知识用多媒体课件,不需要过多的课时就能够充分说明,并且效果很好。诸如氯化钠晶体一个晶胞中有多少个钠离子、多少个氯离子,一个钠离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钠离子有多少个的问题,几乎不费口舌,学生就能搞清楚。
参考论文:
1、韩学锋,谈谈怎样教好初中化学,《学周刊》,2011(30).
2、林彰颂,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论文作者:赵德平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知识论文; 记忆论文; 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缓慢论文; 化合价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