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难题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题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中指出“物理试卷易、中、难题所占比例控制在3:5:2左右”。这就是说,在解答高考物理试题中,要遇到20%左右的难题。笔者认为,解决高考物理难题,不仅需要考生具备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推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部分高考物理难题的解析,从宏观上就解题思路加以探讨。
一、找出临界 分块切割
[例1](1996年全国高考第21题)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的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焦,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功等于__焦,恒力乙做功等于__。
临界点:撤去恒力甲,换上恒力乙。
切割:甲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乙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联系:时间相等,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本题的解法有好多种,既可以用运动和力的关系求解,还可以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求解,其中以上述解法最为简便。
[例2](1996年全国高考第25题)如图1所示,有一个直立的气缸,气缸底到气缸口的距离为L[,0]厘米,用一厚度均可忽略不计的刚性活塞A,把一定质量的空气封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可忽略。平衡时活塞上表面与气缸口的距离很小(计算时可忽略不计),周围大气的压强为H[,0]厘米贡柱,现把盛有水银的一个瓶子放在活塞上(瓶子的质量可忽略),平衡时活塞到气缸底的距离为L厘米。若不是把这瓶水银放在活塞上,而是把瓶内水银缓缓不断地倒在活塞上方,这时活塞向下移,压缩气体,直到活塞不再下移。求此时活塞在气缸内可能的位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条件(即题中给出量之间应满足的关系)。设气体的温度不变。
解析:水银量的多少没有界定是本题隐含的条件。
临界点:瓶中水银全部倒在活塞上方,水银面刚好与气缸口平齐。
分割:第一种情况:瓶中水银的量小于或等于临界量。
第二种情况:瓶中水银的量大于临界量。
讨论:第一种情况下:
水银倒在活塞上和装在瓶中,放在活塞上对气体压强的增加效果相同。所以:L'=L
不难看出,通过认真审题,能够找出问题的关节点,就可以采用分割的办法分散难点,化难为易。
二、正向受阻 逆向尝试
[例3](1995年全国高考第23题)图中AB表示一直立的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的ab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其位置如图2),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在P[,1]P[,2]上把这部分涂以标志。
解析:这是一道平面镜成像作图题,尺上哪个范围射出的光能穿过缝ab,经平面镜反射后,再次穿过障碍物的缝进入眼S处,咋一看,难以下手。
由于光路在反射现象里是可逆的,不妨把问题倒过来思考。即光从S处发出后能照亮P[,1]P[,2]上哪个范围?这样,问题的解决比较顺手了。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找出S的像点S'
2.连Sa交AB于O[,1],用虚线连S'O[,1]并用实线延长交P[,1]P[,2]于Q[,1]。
3.虚线连S'b交AB于O[,2],实线连O[,2]b并延长交P[,1]P[,2]于Q[,2],实线连SO[,2]。
4.按光的行进方向画上箭头,Q[,1]Q[,2]之间部分为所求,其标记如图。
除平面镜成像问题外,在许多有光路的题目中,当顺着光前进方向分析判断感到困难时,逆着光路去分析,往往能够使问题的思考简化。其实,在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领域内,逆向思维法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三、巧用图像 方便简捷
[例4](1994年全国高考第19题)图3中A、B是一对平行的金属板,在两板间加上一周期为T的交变电压u,A板的电势U[,A]=0,B板的电势U[,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在O到T/2的时间内,U[,B]=U[,0](正的常数);在T/2到T的时间内,U[,B]=-U[,0];在T到3T/2的时间内,U[,B]=U[,0];在3T/2到2T的时间内,U[,B]=-U[,0];……。现有一电子从A板上的小孔进入两板间的电场区内。设电子的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
A.若电子是在t=0时刻进入的,它将一直向B板运动
B.若电子是在t=T/8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
C.若电子是在t=3T/8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处
D.若电子是在t=T/2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
解析:两板间的电场在每半个周期内为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半周期变化一次,电子进入场区的运动是分段的匀变速运动。本题就实质上讲属运动和力的问题。
电子进入电场后的速度——时间图像(v-t):
由图像可知,对选项A,电子是在t=0时刻进入的,电子的速度均为正值,所以,它将一直向B板运动;对选项B,电子在T/8时刻进入的,电子运动速度有时为正值,有时为负值,但在T/8~9T/8时间内的总位移是正值。所以电子可以到达B板;对于选项C,电子从3T/8时刻进入的,不到7T/8时刻电子就离开了A板,故不可能到达B板;对于选项D,电子在T/2时刻进入电场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场区,所以,本题A、B选项正确。
可见,利用数学图像,可以简捷方便地解决物理问题。
四、数学推理,省时准确
[例5](1995年全国高考第30题)如图4所示,一排人站在沿x轴的水平轨道旁,原点O两侧的人的序号都记为n(n=1,2,3…),每人只有一个沙袋,x>0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为m=14千克,x<0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为m'=10千克。一质量为M=48千克的小车以某初速度从原点出发向正X方向滑行。不计轨道阻力。当车每经过一人身旁时,此人就把沙袋以水平速度u朝与车速相反的方向沿平面扔到车上,u的大小等于扔袋之前的瞬间车速大小的2n倍(n是此人的序号数)。
(1)空车出发后,车上堆积了几个沙袋时车就反向滑行?
(2)车上最终有大小沙袋共多少个?
解析:这是一个多次重叠的完全非弹性的碰撞问题。如果采用逐步递推的方法,则显得冗长繁杂,也过于费时。但利用数学方法,可使问题的解决简化。
(1)写出通式:(X>0一侧)
设第n个人扔出沙袋后,小车速度大小为v[,n],则
其中n取整数 n=3
即小车上堆积3个沙袋时,开始反向运动,此时小车和沙袋的总质量为:
其中n'取整数 n'=8,即X<0一侧第8个人将沙袋扔到车上后,车停止运动。
小车上最终共有大小沙袋总数为N=n+n'=11个。
五、弄清过程 逐级解析
[例6](1997年全国高考第25题)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5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底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下落,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解析:这道题目参与的物体有钢板,两个物块及弹簧各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过程多而不难。给考生以似乎熟悉,但又不知先从哪里入手的感觉。
找主线:质量为2m的物块运动过程为本题的主干。其它物体运动状态,运动过程是起辅助作用的。顺线求解:
对于复杂的物理难题,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抓住物体运动过程这条主线,逐级分析,会起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效果。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要在抓好概念、规律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对解题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抓住本质问题,学会分解难点的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