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 淄博 255314
内容提要 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和经世治学等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普及齐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齐文化 普及 必要性
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如果出现了齐文化的缺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传承齐文化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普及传承齐文化是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5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山东省将建设“鲁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强省。2015年,淄博市又提出了以弘扬传承齐文化为龙头,加快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
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有效开发、合理利用齐文化资源,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更是加快淄博文化大市建设、促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现实需要。齐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其独有的特质和文化内涵,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对齐文化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研究,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食粮和思想启迪,对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具有普通高校的一般功能,仍须坚持立德树人,既要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近年来,在教育产业化大背景下,部分职业院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只见专业技能不见个人修养,只见科学不见人文的现象。如此发展下去,高职院校将沦为仅仅担负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职业培训机构,因而也就失去了作为高等院校的最基本的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文件强调高等职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2014年11月6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成都会议上也指出: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而文化素养就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教育与培养。对职业院校学生实施文化素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齐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有机构成,齐文化中的职业教育思想,特别是管仲的职业教育思想作为一笔瑰丽的文化财富,必将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大量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省市,他们是齐文化主要的普及教育对象,也是齐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高职院校能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必将大大促进齐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由于高职院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偏离,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普遍缺失,毕业生虽具“一技之长”,但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或低落,人文知识面狭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性不强,创业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潜效性太差。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方面对人文素养的疏忽和轻视,导致在人才培养运作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内涵缺失严重。
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齐文化中变革、开放、多元、务实的精神对于建构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学生通过齐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不但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可以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个人的心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检查落实,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论:职业教育固然可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同样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包括齐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我们不能任传统文化流失,而是要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相应的渠道来实现高职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秀敏,职业的文化性向度——解析职业教育与齐文化的关系【M】, 《职教论坛》 2009年21期 P30--32。
2、宣兆琦 王雁,齐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1999-03-19,第7版。
3、何翠,浅谈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M】,中外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P183-185.
论文作者:谷加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院校论文; 人文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