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风景区水文景观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哈晓亮

水利风景区水文景观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哈晓亮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水文化是城镇特色景观设计的重要建设元素,营造有特色的城镇景观要治理水、利用水、欣赏水,形成和谐的人水关系,让城镇特色和水文化共同繁荣。水文化作为城镇绿色空间的有机组成,在营造城镇特色景观设计时应适应地方气候,运用当地材料,强调地域特色,配置原生植物,发扬本土文化,解决当前城镇景观的文化趋同、设计趋同,并为促进城镇的发展提供有效手段。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水文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水利风景区工作自开展已十余年,现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显著。如今,水利风景区不仅仅是水利与景区的简单叠加,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推手,对水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融合和脱贫攻坚等起着重要作用。

1城市水文化、水景观建设规划思路

1.1规划原则、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城市水文化、水景观建设应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为原则,以城市水景观功能划分为基础,科学的开发利用水文化景观资源、优化市民生活结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为目标,以打造水面景观、滨水景观和沿岸景观为主要建设内容,有效的发挥服务市民及美化城市的功能。

1.2资料收集

城市水文化、水景观建设规划应收集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景观及园林规划、旅游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以及规划区域的界线、现状植被、动物区系的生境、水文和水力条件、土壤和地下水的情况,区域的地质状况、气候条件、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

1.3功能分区

应在充分了解城市水文化、水景观现状的基础上,以城市现状格局为基础,协调总体规划、水功能区划,提出水文化、水景观的功能分区。可以按照城市的发展情况,分为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郊区。也可根据功能,分为绿色防护区、生活休憩区、商务休闲区、旅游观赏区、自然原生态区、历史文化区等。

2水利风景区水文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带来的生态负效应。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当地的文物、大气、河道、生物物种、自然景观,甚至诱发泥石流、溃坝等地质灾害。加之部分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管理无序、急功近利,使景区成为“吃喝玩乐综合体”和大型游乐场,严重破坏了一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区的观赏性大幅度减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是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重建轻管多数水利风景区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直接经营管理,且管理单位多为事业单位,景区费用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收入也上缴国家。这种事企不分的管理体制致使景区无法发挥经营的积极性,专业经营管理人才较少,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同时,这也导致水利风景区的投融资渠道较少,维护更新资金缺乏。且传统水利“重建轻管”的思想不仅表现在了工程的建设管理上,在风景区的建设管理上也有所体现。批准前积极建设,各种设施配套完善,申报成功后,管理维护不及时,也无进一步建设发展的规划。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重建轻管,这些都限制了景区品质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

三是景区开发和水库建设不同步性。当前,大多数水库水利风景区是在原有水库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而在早期水库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只注重水库的蓄水、防洪等基本功能,建设条件较为简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级改造,逐渐提高标准。这种情况的存在,致使水库工程整体性规划难度较大。

3水利风景区水文景观规划设计措施

3.1让自然做功修复城镇景观生态

水文化是显现生态状态的文化形式,其与道教、佛教、儒教关系紧密,体现水文化的景观设计要注重“顺应自然、山水相间、天人合一、上善若水、百川归海”的博爱精神。在设计城镇景观时,把当地的农耕景观、山水景观、人文景观进行有机整合,运用“因地造景、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营造出“源其自然、顺应自然、高于自然”的特色景观。让自然做功,修复自然独有的功能,是保护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水有着自然的治愈功效,当人心情压抑的时候,站在浩荡的江边、海边,就会豁然开朗,视觉、听觉传递给人的是一种磅礴之美、震撼之美,能将心中的雾霭一扫而尽。若人置身于山清水秀之间,山的翠绿与水的温柔、清澈相得益彰,给人的是一种欣欣向荣、悠然自得的体验。不同的水能给人不同的欣赏体验,这就是水文化自然做功的意义。恢复湿地、水系、林间的生态系统,保持城镇景观的自然之美,在合适的地段建设亭、台、楼、榭、廊、路,保持城镇特色景观和地势特点的同时展开艺术设计,使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地域特色浑然一体,将自然做功体现得淋漓尽致。

3.2建筑物的美化设计

传统水工建筑物注重功能的发挥,大多规模庞大、体型厚重,缺乏美感。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工建筑物也应注重美感,加入更多人文元素,这样才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在设计时便融入建筑艺术语言,结合周边的自然、人文和生态,将水工建筑物融于周围环境。已建成的水工建筑物,应在不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前提下,对其外观进行改造和美化,体现出水工建筑的科学、艺术和人文等特色。同时,对水利风景区内已有的水文化设施进行保护和修缮,新建的服务、管理等设施也要结合景区的地域特点,既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

3.3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作为水库型水利风景区配套建筑设计,不仅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密度和规模,而且也要将当地的意识形态、社会习惯以及文化风俗融入到旅游服务设施的设计理念当中。尽可能选取当地特色的建筑材料,避免在建筑物外墙应用有色玻璃和光亮的墙面砖,防止将水利风景区建成城市化的效果。同时,对于一些垃圾桶、草坪灯等小品,应突出“水”这一主题,将当地的民俗、特色景观以及与水有关的景观元素进行抽象化、艺术化加工,形成自身的特色景观。

结束语

新形势下,水利风景区应以水利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基础,以生态和谐为保障,以景区文化为精髓,以管理体制创新、后续开发建设及人才队伍培养为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从而促进景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信在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地摸索创新,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终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道路,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李鹏,起星艳,王强.以保护地范式促进水利风景区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11(3).

[2]李宗新.漫谈文化与水文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29-30.

论文作者:哈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水利风景区水文景观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哈晓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