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理作业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课堂教学论文,过程中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中学地理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考制从高考转向会考,教材内容从难到易,教学形式也由单一转向灵活,目的就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改革的趋势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又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把地理作业融于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地理课中,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学生完成与教材配套的填充图册和课后练习情况来体现的。目前地理教学常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这种形式虽维持了教学的完整性,能做到当堂吸收,当堂练习、巩固,但讲练脱节,针对性不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其二是课堂上先讲授,课后做作业。这种方法弊多利少,学生不做或不交及抄袭作业现象时常出现,这就很难及时反馈教与学的真实情况,不利于教师作出调整与改进。
但将地理作业融于教学中,使地理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可以克服以上弊端。现行教材图文并茂,配套的填充图册以及专题、综合性的各种挂图,也为实施讲练结合提供有利的条件。
这种教学方法的步骤如下:
一、课前准备。
这里所说的准备工作不单是熟悉教材和准备教具,还要深入研究填充图册的填充图内容及书中的每一个“想一想”,“做一做”与课文相关内容的联系。更要思考如何把相关的问题安排在课堂中哪部分内容之后,并在教案中标明。让学生做的题和教师所讲的内容及时紧密相扣,其中应把握学生做题时间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很重要的。
二、讲授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生配合环环相扣。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掌握了图,地理就学好了一多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利用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学生填充图册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同时又要逐步教会学生如何认图、读图、填图的技巧和方法,这就得让学生多练,在学中练、练中学。例如讲“亚洲”一节,我在世界地形图(东西半球图)上先明确指出亚洲的轮廓,随后让学生参照教学图、书中插图在自己的填充图上用醒目的红笔描出亚洲的轮廓。在这期间,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待学生描出后,我再在挂图中指出北极图、北回归线和赤道3条线的位置,让学生用蓝色的笔填出这3条特殊的线。这样,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就被清晰地控制在上述所填画的内容之中了。最后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总结出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赤道穿过其南部,地跨寒、温、热三带的纬度位置,并完成填图册中关于亚洲纬度位置的填充题,再利用亚洲地形挂图,用同样的方法,用铅笔带领学生填出印度洋、北冰洋、苏伊士运河、乌拉山、欧洲和大洋洲。这之后,可提示学生,看着自己的填充图册,就会很轻松地总结出亚洲北、东、南三面临海,西南面接欧洲大陆的海陆位置,并完成相应填充图。通过上述工作,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在学生的头脑中就非常清晰了,使知识得到巩固。强调用不同颜色的笔及不同大小的字体等方法,目的是使所填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批阅。
三、通过教师讲解,划书归纳,最后完成综合性练习。
学生以教科书为主,教师就应以教科书为依据,课堂教学应将课本讲深、讲透,学生也应在课本上留下上课的“轨迹”。要求学生归纳相关内容,并在课本上划出主要内容,教师在讲解中应使学生明确哪些是课本所需要记忆的有关内容和段落,让学生完成综合性问题,填充图册当堂上交。
这样,一堂既“松”又“紧”的课,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这里“松”的是教师,不用费更多口舌;“紧”的是学生的手、脑、耳,都在积极使用中。
无论是技能或智能的形成,练习法都是至关重要的。练习可以缩短知识和技能的距离,是实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有效方法,技能通过一段练习即可获得,智能则通过综合练习方可得到。将地理作业融于教学中,就是练习法的一种形式,它既可以减轻学生课外作业和教师批阅作业的工作量,克服学生不重视地理、不做不交作业的现象,又充分调动学生手脑配合的积极性,便于知识巩固并使知识落到实处,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几年的教学尝试,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达98%,考试优良率一般可达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