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1王丽敏 1陈星廷 2韩旭明 1沐光雨 1董泽稼

(1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2;

2长春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鉴于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浅析校企合作中不同角色的目的与具体采取的措施,创新地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项目操作实践,并提出名校牵头模式。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校热企冷"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并提出了三方互容制度。

【关键词】 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操作实践;名校牵头;三方互容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H14216,GH14218,GH150286,GH150284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6D91,JGJX2015D117,JGJX2016D90)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100-03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人才的竞争更决定了企业间竞争的结果,因此如今的社会现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举措。有关校企合作及办学模式的研究点大多集中于单国峰等针对校企合作的目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李傲霜等指出了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利弊[2];刘瑛明学者提出了对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的看法[3]。陆必应、张汉华对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4]。此外,国内外还有诸多学者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创新和探索[7-10]。

针对校企合作想要达到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各项措施。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办学水平,而且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定向培养适合企业、市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引入高校领头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其部分弊端。对于"校企冷热"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创新的三方互容制以改善现状。

二、工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目的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从而了解本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因此能够及时把握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确保学校的教育更贴近企业、社会的需求;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明确培养目标人才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校企合作能及时将社会进步、新兴科技、经济的发展信息反馈给学校,并与学校的教学开展相融入。企业的工作人员面对面给学生讲解工作经验与注意点,令学生解决了不少困惑。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把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并融会贯通。随着社会发展的提速,技术更新也越发频繁与迅速。校企合作能及时掌握社会新兴技术的进步,能清楚了解企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促进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落后"。

在实习基地中,学生可以把书本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完成局限于理论学习向学与用融会贯通的转变;学生在实习基地里学习工作能够熟悉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熟练地使用软件、操作设备,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岗位意识。多样化的学习使学生切身了解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增强了社会适应性,扩展了知识面[1]。

(二)校企合作的施行

学校应分派专员与企业建立联系,该专员应全力分析当前行业的现状、市场情况、市场趋势,通过大数据研究汇报给学校;专员应不定时走访各企业调研,调查企业需求并记录反馈,学校因此能够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学校应多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让企业的员工指导学生并提高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们了解高兴产业与技术,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学校应与政府、企业沟通出资设立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前往实习基地实习,有专人负责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培训计划,尽力实现由理论到实现的零距离接轨。

校企合作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对于人才的诉求传递给学校、老师的平台,企业因此可以招聘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是一个窗口,企业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科技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了解了新兴技术后企业的技术难题就能得以解决。此外,学校会有多个科研课题与项目,企业能够参与学校科研当中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拓宽企业的技术面。

(三)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利弊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莫测,因此了解并牢牢抓住市场需求是各高校的首要任务,各高校应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综合素质高、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被广泛的引用到各高校的教育办学中。

订单式教学就是根据现代社会、企业的需求,来制定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就类似于企业生产,根据客户订单进行有效的生产。在教学上,根据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以及市场的需求,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总结办学模式和方法,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专业建设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实习设施的投入、教学方法等方面,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进行"订单式"教学,定向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个性化和创新型人才。真正做到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来办学,提高学校的专业优势[2]。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受到制约

我国高校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充分认识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一些院校将"以工代学"的现象简单的看作校企合作,以为将学生推向社会上进行实习就是实现了工学结合,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把工学结合简单的等同于过去的实习,仍然过分的强调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3]。

2.名校牵头模式

国内高校众多,各高校对于如今校企合作的新兴办法不敢尝试,怕自己摔了跤、跌了跟头。985、211等知名高校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对于校企合作这一促进学校与企业双方发展的模式,相同类型高校应集体谋划,建立多校合作互通机制,一同研讨并提出解决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弊端的方法,探索创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在985、211等重点高校进行试验,从小范围到大范围递增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这样就会达到部分高校共同承担风险、所有高校一同受益的目的。

(四)"校热企冷"问题的解决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的教学方法、模式会被众多学校效仿、借鉴,"校企合作"这一理念则被广泛地运用。校企合作的现状里,存在校热冷企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来自学校、企业、政府;校热企冷也正是三方的协调、沟通不到位,合作尚未达到完全共识的结果。

对学校:应调动学校各方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建立适合校企合作需要的管理制度,建立适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师资队伍。对企业:应保护企业利益,增强其参与合作办学的动力。对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校企合作的和谐氛围、建立符合校企合作双赢关系的新政策推进校企合作发展。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应互派专人进行校企合作的衔接、工作。学校派专人负责了解企业需求、了解政府政策、分析数据、掌握形势;企业派专人负责了解学校教学进度、了解学校学生热情、了解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政府派专人调节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矛盾点,为校企合作的实施适当放宽政策、增加福利以此提升校企双方的积极性。要真正达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互容,达到三方都为对方着想、做出让步最终开展较为妥善的、令三方满意的校企合作工作。

三方互容的机制可由图1展示,其中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扩大学校就业出口面,企业能够得到符合企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应用型人才,即实现校企双赢。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实现校企人才对接的良性循环,解决了社会的人才紧缺的现状,政府因此会鼓励校企合作的施行,即政府与校企的双向反馈。

图1三方互容机制图

四、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重视拓展课程设置

本科生若想成为具有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除了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外,还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学校应广泛开设关于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高水平知识讲座或研讨课,鼓励学生跨学科参加、选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科学家作学科发展动态的报告,让学生了解社会和科学研究的新发展、新动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5]。

2.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重视实践环节,改革实践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 学,如课程拓展学习、实践探索、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实验、上机、实际作业等。实践教学要着眼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 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提升教师团队素质和实践能力

保障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和教学活动具体实施者,教师本身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人才素质[5]。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应从高水平的科研实践中来。一名合格的工科教师一定不能脱离科研而只从事教学,要将教学和科研很好地统一起来,教学由科研支撑。对专业课和拓展性课程的执教老师应该设立新的准入制度,必须是正从事该领域前沿研究课题的一线研究人员[6]。

(二)项目操作实践

作为吉林财经大学唯一的工科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尤为重要。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知识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应该注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因此引入了项目操作实践。首先学校应将项目实践操作纳入培养计划,针对计划修改日常教学方案,针对项目不足的问题,面向校内外征集项目并选取优秀者进行实践。学校应设立"公司式"的管理制度,并设立项目操作实践的实训场地,最后按照学生完成的项目创造的实际价值和实际意义进行评估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

五、校企合作模式-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已与亚信科技、金蝶软件、华信永道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友好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多个政、校、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行"一体、两翼、三带"的交互立体式工作模式,"一体"是以学生为主体,"两翼"是指院团委办公室和院就业工作智囊团队,"三带"是指院就业领导小组、系部领军人才、导师制专任教师三层群体,以满腔的热情与实际行动致力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在进入企业工作后受到一致好评。

六、总结

我国工科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模式仍处于研究与摸索阶段,没有唯一的指标去衡量各高校的模式的正误,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论题需要进一步的考究和思考。目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仍待改进,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吉林财经大学唯一一个具有工科专业的学院,坚持"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的中心思想,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以高质量的出口拉动入口,践行"臻于卓越"的管信精神。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学院人才的培养定位,确立了校企合作三级递进目标,肩负着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重任。希望吉林财经大学及我国各高校能在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创新上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单国峰.浅析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J].网络财富,2009,16:38-39.

[2]李傲霜.浅谈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利与弊[J].才智,2013,24:144+146.

[3]刘瑛明.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越走越宽广[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9:66-67.

[4]陆必应,张汉华.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9-20.

[5]卫绍元,佟绍成,吕义等.提升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19-20.

[6]刘占祥.创建高水平大学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2):107-111.

[7]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8]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9]华小洋, 王文奎, 蒋胜永.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1:91-94.

[10]丁金昌,童卫军. 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 高等教育研究,2008,06:49-55.

论文作者:1王丽敏 1陈星廷 2韩旭明 1沐光雨 1董泽稼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基于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1王丽敏 1陈星廷 2韩旭明 1沐光雨 1董泽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