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98-01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多重耐药菌感染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抗感染治疗的热点和难点。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新生儿病房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155例,男86例,女69例。年龄段:0~3天23例,4~7天4例,7~28天103例,>28天25例。菌株分别来自这些病例的痰、血液、咽拭子、脐部分泌物的培养。
2.结果
其中MRSA 46例,ESBLS 109例。细菌种类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59例,大肠埃希氏菌4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37例,溶血葡萄球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鲍曼不动杆菌 3例,路邓葡萄球菌1例,头状葡萄球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腐生葡萄球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其中,阴沟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与其他菌类混合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原菌分别来自呼吸道(痰或咽拭子)119例,血液25例,脐部渗出物6例,泌尿道(尿液)3例,眼部(分泌物)2例。疾病种类:肺炎102例,败血症25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脐炎6例,尿路感染3例,结膜炎2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疱疹性咽峡炎1例。
3.讨论
a)新生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容易因细菌感染引起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感染的是多重耐药菌,病儿生命受到的威胁更大,治疗用药的选择更困难,给临床医生的治疗带来更大的挑战。b)本分析所收集病例均为入院时即做病原菌采样,感染均来自新生儿病区及NICU以外。与大量文献报道在新生儿病区内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不同。说明除医院外的社区中已存在大量多重耐药菌,产科病区也是感染的来源之一。c)从年龄构成比看,大部分为4~28天的新生儿,共107例均来源于社区。0~3天23例,都来自于医院产科。>28天婴儿25例,来自于社区。故从本文收集的资料来看似乎多重耐药菌除存在于医院内外,社区中多重耐药菌已成为主导。耐药菌产生的根源有待查找。是否与养殖业及环境抗菌药物污染有关有待查证。d)德阳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以肺炎克雷伯及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与文献报道相似。其对头孢菌素、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如氨曲南、青霉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无影响。是目前医院较为棘手的病原体。其耐药机制复杂,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该酶通过水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单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而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2]。可以在使用抗生素时发生获得性耐药,或常有多种耐药质粒共存,造成多重耐药菌株[3]。使临床治疗困难。e)在此回顾性统计中,本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以呼吸道感染占多数,共118例,占76.12%;其次为血液感染,共25例,占16.13%。新生儿病区的空气消毒、手卫生及物品表面消毒、减少有创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有重要意义。f)在统计中发现,大部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儿来自社区,故病儿入室监控病原菌显得意义重大。新生儿病区消毒隔离也显得尤为重要。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新生儿病区的多重耐药病例的爆发流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01-26)(2013-12-01).
[2]李方,井淼等,产超广谱-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20例药敏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2014,30(21):11-13.
[3]唐文燕,邹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J]江西医药,2014,6(49):478-481.
论文作者:李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1
标签:新生儿论文; 葡萄球菌论文; 杆菌论文; 细菌论文; 病区论文; 病儿论文; 病原菌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