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刍议论文_刘宪敏

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刍议论文_刘宪敏

楚雄金鹿中学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 要:“数学好玩”曾经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本文从“注重情感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三个方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作了简要的阐述,意在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从中追求一种师生之间“乐教”与“乐学”的兴趣活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兴趣 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此,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情感教育”是培养兴趣的基础

数学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教育若不把情感融入其中,将是机械的教育、失败的教育。”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教师如何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活动因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积极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在生活中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亲切、和蔼、容易接近的印象,要让学生喜欢你并由此喜欢你的课。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班集体中要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氛围,互相尊重与信任,彼此打开心灵的钥匙,最终达到情感共鸣。

2.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采用集体授课制,学生多,难免会“冷落”一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经常采用“面批”的形式,并伴以“你行”、“你真棒”等激励语,“你做得很正确,但书写与××同学一样秀丽,就更好了”、“你的思路很好,计算时再细心点就更好了”、“你的书写很秀丽,胆子再大些争取多发言”等恳切忠告,“你再想一想,如何做才对”、“你要看清题意,再分析一下关键词好吗”等点拨。这样对学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者是大有帮助的。

3.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师生“真情交融”惟有爱学生,爱是打开学生情感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情感大门、智慧大门就会向你打开。数学教育应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数学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数学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因此,学生喜不喜欢这门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喜不喜欢这位老师、信不信任这位老师。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爱护学生,从内心深处真诚地对待他们,用真情去感化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基础。

二、“教学优化”是激发兴趣的不竭动力

由于兴趣是后天的环境熏陶和学生的独特经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教师通过良好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产生学习的动力,这并不等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喜欢数学、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还应不断地补充“营养”,才能紧紧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艺术中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数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教学方法不能单一,应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而随之应变;并具有独创的见解和应激性,面对具体的数学情境,创造性地激发最佳教学行为,或化险为夷,或画龙点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导学过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当中,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学习。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如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指群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与学校心理环境、物质环境的创设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很自然也包含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友爱。为了激活学生潜在的智慧,要让学生在合作中求互动、在互动中求互补,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肯定别人,学会热情帮助别人,在这种亲和的人际情境中交流情感、交往友爱。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主动”发生于学生“愿意”而不是“强迫”,愿意来自人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因此,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3.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充实、最具体的经验,达到“学得快、记得久”的目标,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强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是提高兴趣的“催化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通过生活实际与知识的互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我们要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变成数学研究对象,使学生感到亲切、易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如“体验存款”、“买打折衣物”、“统计数据”等活动,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要通过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的互动化体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答案的“最新最佳”方案。如:“张庄和李庄集资共建一个水塔,为了照顾两个村的利益,把水塔建在离两个村等距的地方,请你设计一下,水塔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在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中“偷懒”和“便宜”,引导学生从省力、最合算的角度对“不一样的答案”和“不止一种的答法”进行选择,找出最新最佳的答案。通过让学生体验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创造性。通过让他们亲身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真正领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是生活的需要。这无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起到“催化”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发想象力,兴趣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新知识、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工夫,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使学生对数学由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论文作者:刘宪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刍议论文_刘宪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