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孙卫东[1]2003年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常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支架置入术引起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及其意义。阐述术后IL-6、CRP的升高与远期临床再狭窄的关系,寻找临床再狭窄的预测因子。 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2月-2003年3月成功接受常规冠脉内支架治疗的患者(A组)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B组)各25例,均为单一支架置入者。分别于冠脉支架术前、术后6h、48h、7d留取外周血,检验血清CRP值,另一20℃冷冻保存血清,择期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6,观察指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A组和B组术后6小时IL-6和术后48h CRP均较术前显着升高(P<0.001)(IL-6A组:12.26±3.29 pg/ml vs 5.43±2.14pg/ml,B组:9.33±2.42 pg/ml vs 5.07±1.87pg/ml;CRP A组:15.03±3.15mg/l vs 6.29±1.89mg/l;B组:1167±2.34mg/l vs 6.46±1.47mg/l)。两组术后7天IL-6、CRP与术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B组术后TL-6、CRP峰值与A组比较均显着降低(P<0.001)(术后6小时IL-6:9.33±2.42pg/ml vs 12.26±3.29中文摘要面面亩亩亩百面面面函亩面面面面面pg/ml:术后48小时CRP:1 1.67士2.34mg/1 vs 15.03土3.15mg/1)。③随访6个月发现常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A组)与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B组)的再狭窄率相比(26.3%vs 4.5%),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IL一6和CRP是反映PTCA术后早期炎性反应和预测再狭窄的敏感指标。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常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相比,可减轻血管壁的机械损伤,降低触发冠脉炎性反应的程度,降低再狭窄率。此结果为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刘志忠[2]2001年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 1.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探讨CRP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联系; 2.阐述CRP与远期临床再狭窄的联系,寻找临床再狭窄的预测因子。方法 接受PTCA/支架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1例作为治疗组,留取PTCA/支架术术前、术后48小时及术后一周的外周血,分别测定上述叁次血清CRP值,术后48小时SIL-2R、IL-6及术后一周ox-LDL抗体IgG、血清总Ig、补体C_3,随访术后6个月内临床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比较两组间CRP值差异。临床再狭窄判断:1复发胸痛伴缺血性心电图改变2随访期内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 3 复查CAG示原部位管腔狭窄大于50%。根据PTCA术后48小时CRP值又分为术后高CRP组(CRP≥0.3mg/dl)和术后正常CRP组(CRP<0.3mg/dl),比较ox-LDL抗体IgG和SIL-2R。另23例只接受CAG的UAP患者作为对照组,冠脉造影(CAG)术前、术后48小时的血清CRP也分别测定,与治疗组作比较研究。结果 1.治疗组支架术后48小时血清CRP值(单位:mg/dl)0.38(0.21—4.51),较术前值0.24(0.13—1.52)及术后一周时值0.26(0.15—1.38)显着升高(P均<0.01),而术前与术后一周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清CRP比较无变化。 2.随访发现治疗组中13例病人发生临床再狭窄,入选临床再狭窄组。再狭窄发生率31.7%。PTCA/支架术后48小时CRP值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分别是:1.32(0.29-4.51)和0.28(0.12-1.15),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两组比较 P< 0.05。3.术后高 CRP组 19例,术后正常 CRP组 22例。术后一周时 OX-LDL抗体水平(单位:二/i)高 CRP组为:885石土 201.8,正常 CRP组:404.4土 135 *,两组比较 P< 0*5 ; 术后 48小时 SIL-ZR值高 CRP组也显着高于正常CRP组(384.6土201.7仍 142.0士59.l,Pwto.001)。白介素 6单位:pg/U高 C助组:363.3II 47.6,正常 Cm jR362.7II 59.0前者有升高趋势,但无酣学上意义汐 >OD人治疗组血清Igh及补体C。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IPTCA/支架术术后血清CRP值升高,术后48小时达峰值,一周后恢复正常,峰值水平是远期临床再狭窄的重要预测因子。 2支架术后炎症发生机制和机体针对眯-LDL免疫反应有关。

刘丽珍[3]2008年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均有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1世纪面临心血管疾病的挑战。因此,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心血管学者关注的研究之一。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支架置入为主体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夹层形成、冠脉痉挛、冠脉急性闭塞、再狭窄(Restenosis,RS)等并发症的存在,阻碍了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在一股认为RS过程是由血管壁损伤、弹性回缩、内膜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激活、转化、迁移与异常增殖、血管重塑、血管活性物质改变及细胞凋亡等原理所致,相关的假说还有血栓学说、炎症学说、肿瘤学说、血管塑性学说,但还未完全清楚其发生机制,临床疗效尚不确定,所以再狭窄的机制研究和防止仍是冠心病介入领域的热点和难题。多项研究显示,PCI术后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与PCI术后冠脉再发事件及再狭窄相关。有研究表明PCI术前1周应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或80mg l/日,可明显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PCO术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研究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情况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服用常规剂量(20mg l/日)阿托伐他汀药物4周后对PCI术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治疗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07年6月~2007年12月于西京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连续住院患者64(男37,女27)例,平均年龄60.5±5.8岁。根据UAP患者PCI术前4w是否坚持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无他汀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8 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CK-MB、cTnI和hs-CRP指标。研究结果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cTnI及炎症反应的标记物hs-CRP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CI术后8h、24h治疗组CK-MB、cTnI、hs-CRP不同指标升高的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①PCI术可引起UAP患者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②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服用4W即可产生减少PCI术对UAP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谢亚宁[4]2015年在《电针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heart disease,CAD),是一类症状严重、并发症危急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快速解决心肌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及时实施心血管介入能够挽救受损心肌,将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但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而IRI又会加重心肌损伤程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寻求一种能提高心肌缺血耐受性的方法,对改善患者心肌缺血,预防IRI以及改善PCI术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针灸是中国医学的瑰宝,近年来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科技技术,从临床实践与研究中逐渐发展形成的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技术,具有与传统针灸相似的功能。目前对于电针预处理主要集中在神经保护研究方面,大量动物实验证实在缺血前给予电针刺激能诱发脑缺血耐受,我实验室研究发现EA预处理能够提高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s70,hsp70)水平,提高脑缺血耐受,还可以促进脑内甲硫脑啡肽释放,降低间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和活性,减轻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发现ea预处理能显着减少脑梗死容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而这种保护作用可以被选择性大麻受体cb1拮抗剂am251和cb1sirna抑制,提示ea预处理能增加脑组织内的内源性大麻素(2-ag和aea)释放,通过内源性大麻素激活细胞外调节激酶,发挥脑组织保护作用,除脑保护作用外,电针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ea预处理可以通过改变炎症因子水平,降低ck含量,降低肌钙蛋白水平等方式,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杨丽芳及倪新丽分别在各自临床研究中证实了ea预处理能减轻成人和儿童开胸心脏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些结果均提示:ea预处理可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目前尚无有关ea预处理在pci手术中影响的报道。本临床研究试图通过对pci手术患者进行电针预处理,探究对减轻pci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预后效果,为临床疾病预防治疗提供新依据。目的本研究目的为评价pci术前1h进行ea预处理能否降低术后24h的ctni浓度。远期为ea对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心脏缺血症状、由冠脉球囊阻塞导致超声心动图变化、心电图变化、crp、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并通过观察体内炎症因子(hmgb1/tnf-α/il-6/il-10/crp/nos/no)的变化,探讨ea预处理产生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预择期行经皮冠脉支架术患者204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电针预处理组102例(男67例,女35例),平均年龄60.69±9.7岁;对照组102例(男8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07±9.4岁。在进行手术操作前1h,电针组接受电针预处理,选择双侧内关穴和郄门穴,用乙醇对患者穴位处脱脂,将电极贴片贴于穴位,连接华佗电子治疗仪(v型),采用疏密波(疏波2hz,密波3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最大电流为适宜,在3~6ma之间调节,持续30min;对照组不给予刺激,其余同电针组。于ea预处理前及术后24h采集血标本(肘静脉),测定肌钙蛋白i(ctni)含量、炎症相关因子(HMGB1/TNF-α/IL-6/IL-10/CRP)的水平;术前及术后叁天行PET/CT检查,观察对比PET/CT结果图及标准摄取值的差异,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统计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每搏输出量(SV),比较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24个月(每3月一次)随访,调查统计MACCE。结果患者术前cTnI浓度差异不明显(P=0.496),在术后24h,Con组患者血清cTnI浓度高于0.2ng/ml患者共51例,高于EAP组(P=0.004),表明电针刺激组有较少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所有患者根据杜克危险评分划分后,cTnI浓度在单纯性冠脉病变患者中两组差异较小(P=0.793),而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电针处理组cTnI浓度显着减少(P=0.020)。PCI术后24h,EAP组患者血清中TNF-α(P=0.021)、IL-6(P=0.010)明显降低,IL-10含量明显增高(P=0.004)。超声心动图的分析显示,第3个月起,EAP组患者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32),第6个月,EAP组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LVEF(P=0.012)、LVEDD(P=0.014)、EDV(P=0.045)、SV(P=0.017)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结合PET/CT结果显示电针预处理对改善PCI手术患者心肌缺血耐受能力,减轻炎症相关心肌损伤有重要作用。对患者24th月进行随访,患者MACCE率在EAP组和Con组差异明显(F=5.83,P=0.0157)说明电针预处理对MACCE的预防有积极作用。结论PCI前给予电针预处理,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可显着降低患者cTnI水平,减少心电图ST段变化,减少心律失常、中风,脑卒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心脏血流动力学恢复,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损伤的程度,最终在保护患者心肌功能,改善PCI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杜同信, 王自正, 王书奎, 孙君江, 傅雷[5]2002年在《血清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 47例 ,用免疫放射分析法 (IRMA)分别测定PTCA术前、术后 48h及术后 1周血清CRP值 ,并随访 9个月内临床再狭窄发生率 ,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间血清CRP值 ,另 2 5例检测冠脉造影 (CAG)术前、术后 48h的血清CRP值作为对照。结果 PTCA术后 48hCRP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1) ,而术后 1周CRP值和术前无差异 ,CAG术前、术后的CRP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有 13例患者诊断为临床再狭窄 ,其术后 48hCRP较非再狭窄组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PTCA术后 48h血清CRP较术前增高 ,与PTCA术后远期临床疗效有关。

李静[6]2002年在《清通胶囊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清通胶囊防治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对其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制作小型猪置人过大支架致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观察清通胶囊对其影响。结果:本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6个月冠脉造影显示其RS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中药组32例中,再狭窄5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中,再狭窄12例,两组比较再狭窄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并可降脂、降压,改善心功能和心肌缺血;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可明显降低术后白介素—6水平,降低P—选择素,调节TXB_2/6—keto—PGF_(1α)比值,降低ET,升高NO和CGRP浓度。结论:清通胶囊主要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脂质过氧化,减轻内皮损伤,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及血管的负性重构,达到防治PTCA术后RS的目的。

郝国贞[7]2003年在《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utting balloon angioplasty, CBA)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 POBA)对解除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病变的近、远期血管造影结果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影响,评价CBA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2月-2002年11月首次行PCI术后经CAG证实有支架内再狭窄的87例住院病人,其中男58例、女29例、平均年龄68±6岁。按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所用球囊不同,分为CBA组(45例),POBA组(42例)。分别比较支架内再狭窄平均管径、不同部位再狭窄发生率以及术后即刻及6个月定量冠脉造影评价两组平均最小血管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 MLD)、狭窄度(diameter stenosis ,DS )、再狭窄率(restenosis rate )及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TLR)。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血管病变部位、病变血管直径和血管病变长度等方面均无差别,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术前3天常规应用阿司匹林300mg日一次,氯吡咯雷75mg 日一次,各组于导管室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所有右侧桡动脉Allen,s试验阳性的患者首选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对于桡动脉痉挛,或造影显示右侧桡动脉高度迂曲、<WP=4>狭窄、畸形等原因不适合桡动脉为途径时,则改为右侧股动脉途径。采用Seldinger,s法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6F的桡动脉或股动脉鞘。应用4F造影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的结果来选择指引导管,根据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长度和内径选择切割球囊,球囊/血管内径=1.1~1.2:1.0,切割球囊的长度为10mm;切割球囊的扩张压一般为6~8atm,扩张时间为20~40秒,如果一次扩张的效果不满意,可进行第二次扩张,直到造影显示残余狭窄小于30%为止,每次扩张之后,球囊抽负压回缩的时间不低于20秒,方可进行下一次操作。同样POBA组亦根据病变长度和相应的血管直径来选择球囊,球囊/血管直径为1.0~1.2/1.0,普通球囊的扩张压8~16atm,扩张时间一般为30~90秒,如果残余狭窄<30%即为成功,否则反复进行扩张或更换较大的球囊进行扩张。有4例病变因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 ,CB)不能通过病变,预先使用小球囊进行予扩后,再行CBA。术后6个月左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复查,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并对冠脉造影图象进行定量冠脉造影分析(quantitaive coronary analysis,QCA),用导引导管校定,对病变血管冠脉狭窄处自动构边,获取QCA有关参数。随访时和采用CBA时的投照角度相同,完成随访造影后,两位技师采用双盲测量后,取平均值,测量的参数有:参考血管的内径、病变的长度、MLD、狭窄的百分率。结果:随访的病人68例,其中男50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5岁;CBA组38例,POBA组30例;平均随访的时间CB组182± 22天,POBA组172 ± 26天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冠状动<WP=5>脉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即刻MLD的变化为 :CBA组从术前的0.63±0.22mm增加到术后的2.72±0.33mm,P<0.05;POBA组从术前的0.61±0.21mm增加到术后的2.68 ± 0.32mm P<0.05,DS从术前的78.95±6.57%减少到术后的18.6±12.4%,P<0.05;POBA 组从术前的79.38±6.06%减少到术后的21.4±13.7%. 两组差别无显着性p>0.05,但CBA组最大扩张压明显为低(8.36±0.98atm vs 14.72±4.65atm,p<0.05)。6个月造影结果分析显示,CBA组MLD明显大于POBA组(2.17±0.70mm vs 1.70±0.63 mm, p<0.05)、狭窄度明显小于POBA组(27.6 ±17% vs 47.2±20.9 %,p<0.01),晚期丢失CB组为0.57±0.49; POBA组为0.99±0.57                             再狭窄率低于POBA组(26.1% VS 40.3%,p<0.05)。TLR CBA组为13.2%,POBA组为16.7%,统计学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同POBA相比CBA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能以较小的扩张压力获得较大的MLD,而且远期的再狭窄率明显比POBA降低,因此认为CBA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是有效的;在我们的研究结果中没有出现冠状动脉穿孔等并发症,证明CBA和POBA一样的安全。

张春晓[8]2012年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白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797例患者。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对照组(6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联。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支架直径、血清尿酸、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无再狭窄组(34.64%vs23.91%,P=0.007);②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支架直径小于无再狭窄组(2.90±0.41mm vs3.02±0.90mm,p=0.002);③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406.54±78.18umol/L vs343.78±76.64umol/L,P=0.000);④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11.70±4.71umol/L vs13.16±6.43umol/L,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40,95%CI1.893-3.011)、尿酸(OR=1.653,95%CI1.447-2.083)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OR=0.668,95%C10.496-0.898)、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OR=0.838,95%C10.797-0.980)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支架直径、血清尿酸、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及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②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支架直径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较大支架直径、较高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罗彤[9]2008年在《新型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及镁合金全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药物洗脱支架(DES)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第一代DES通过包被于金属支架表面的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携带药物,药物从聚合物中缓慢释放,抑制局部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着降至10%以内。但与裸金属支架(BMS)相比,DES轻度但有统计学意义地增加了晚期支架血栓的发生率,这可能与不可降解的涂层在局部造成持续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有关。为避免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永久残留于血管壁中所引起的不利作用,部分新一代的DES采用了以聚乳酸(PLA)类材料为代表的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目前已有采用PLA涂层的DES(如Excel支架、BioMATRIX~(TM)支架、Nobori~(TM)支架等)上市或开展了临床研究,显示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避免永久残留于血管壁中的金属支架对血管壁的长期异物刺激,发展全降解的DES使其在完成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和药物洗脱的历史使命后从血管壁中被完全降解吸收,是新型DES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中镁合金可降解裸金属支架已进行了初步临床试验,但尚无镁合金DES的研究报告。目的为开发采用新型可降解聚合物涂层的国产DES,本研究探索了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聚左旋乳酸(PLLA)涂层携载雷帕霉素的新型DES的可行性,置入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后观察其生物安全性和对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并与采用不可降解聚合物涂层的第一代DES进行对比。另外,本研究还对镁合金PL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为评价PLGA涂层SES的效果,4种支架被置入健康小型猪的冠状动脉:316L不锈钢BMS(316L)、L605钴基合金BMS(L605)、不带雷帕霉素的PLGA涂层L605支架(PLGA)和带雷帕霉素的PLGA涂层L605支架(PLGA SES)。试验支架由天健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提供。PLGA SES的雷帕霉素量为120μg/cm~2,体外试验显示雷帕霉素在70天时完全洗脱,涂层约在80~90天时完全降解。术后4周、12周和26周时将动物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测量支架上内膜厚度、支架间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和面积狭窄百分比,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内皮愈合情况。此外我们还测量了支架段冠状动脉管壁炎症面积,并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Spearman法)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冠状动脉炎症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PLLA涂层SES的效果,4种支架被置入健康小型猪的冠状动脉:316L不锈钢BMS(316L)、L605钴基合金BMS(L605(2))、不带雷帕霉素的PLLA涂层L605支架(PLLA)和带雷帕霉素的PLLA涂层L605支架(PLLASES)。试验支架由万瑞飞鸿(北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提供。PLLASES的雷帕霉素量为140±20μg/cm~2,体外试验显示雷帕霉素在60天时完全洗脱,涂层约在60天时完全降解。4周时将动物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SEM观察内皮愈合情况。将上述2种采用可降解聚合物涂层的SES与同期完成的火鸟支架(Firebird,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为初步观察全降解的镁合金PLA涂层SES的效果,3种支架被置入健康小型猪的冠状动脉:AZ31B镁合金BMS(BMS)、不带雷帕霉素的PLA涂层AZ31B支架(PLA)和带雷帕霉素的PLA涂层AZ31B支架(SES),每种4枚支架。试验支架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提供。4周时将动物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一、PLGA涂层SES的可行性研究:4周时,SEM观察显示PLGA SES组的多数标本内皮细胞覆盖面积约占总内膜面积的75-100%。与316L、L605和PLGA组相比,PLGA SES组的支架上内膜厚度(0.06mm对0.41mm、0.30mm和0.24mm,P均<0.05)、支架间内膜厚度(0.06mm对0.29mm、0.33mm和0.28mm,P均<0.05)、新生内膜面积(0.64mm~2对2.09 mm~2、2.11 mm~2和1.42 mm~2,P均<0.05)和面积狭窄百分比(13.85%对47.27%、46.80%和33.80%,P均<0.05)均显着小于各对照组,而各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LGA SES组的支架段冠状动脉炎症显着轻于各对照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炎症面积与新生内膜面积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0.719,P<0.001),在控制支架种类、损伤指数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后,偏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依然正相关(相关系数0.498,P=0.01)。PLGA SES组的心肌、肝、脾、肺、肾的病理观察未见明显异常,血化验未见与支架相关的有意义的改变。12周时SEM显示PLGA SES组均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覆盖。其内膜增生有所进展但仍无支架内狭窄发生,与4周时相比支架间内膜厚度(0.10mm对0.06mm,P=0.036)增加有统计学差异,而支架上内膜厚度(0.15mm对0.06mm,P=0.304)、新生内膜面积(0.91mm~2对0.64mm~2,P=0.054)和面积狭窄百分比(30.01%对13.85%,P=0.076)增加未达到统计学差异。26周时,SEM显示PLGA SES组均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覆盖。2例无明显炎症反应的标本内膜增生程度与4周时相似,而另2例有中度炎症反应的标本形成支架内狭窄。二、PLLA涂层SES的可行性研究:4周时,SEM显示PLLASES组内皮细胞覆盖面积约占总内膜面积的50-80%。PLLA SES组与316L组相比支架上内膜厚度减少了76%(0.10mm对0.41mm,P=0.004),支架间内膜厚度减少了72%(0.08mm对0.29mm,P=0.002),新生内膜面积减少了62%(0.79mm~2对2.09mm~2,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也显着降低(21.22%对47.27%,P=0.008)。而PLLA SES组与L605组和PLLA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LLA组有2例支架段冠状动脉发生中度炎症反应,而PLLASES组和L605组均无明显炎症反应。PLLA SES组的心肌、肝、脾、肺、肾的病理观察未见明显异常,血化验未见与支架相关的有意义的改变。叁、PLGA SES、PLLA SES与火鸟支架的对比研究:4周时,3组的内皮愈合情况相似,均无支架内狭窄发生。PLGA SES的支架上内膜厚度(0.06mm对0.12mm,P=0.146)、支架间内膜厚度(0.06mm对0.16mm,P=0.075)和面积狭窄百分比(13.85%对22.81%,P=0.274)较火鸟组有减少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而新生内膜面积(0.64mm~2对1.38mm~2,P=0.011)显着小于火鸟组。PLLA SES的支架上内膜厚度(0.10mm对0.12mm,P=0.234)、支架间内膜厚度(0.08mm对0.16mm,P=0.115)和面积狭窄百分比(21.22%对22.81%,P=0.756)与火鸟组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内膜面积则有小于火鸟组的趋势(0.79mm~2对1.38mm~2,P=0.052)。PLGA SES和PLLA SES的支架段冠状动脉炎症显着轻于火鸟支架。各组的心肌、肝、脾、肺、肾的病理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化验均未见与支架相关的有意义的改变。四、镁合金PLA涂层SES可行性的初步研究:在支架置入术后第7天就观察到支架解体,4周时部分支架仅见残渣甚至完全吸收消失。PLA和SES组支架段冠状动脉有明显炎症反应,管腔严重狭窄。结论1、以L605钴铬合金为骨架、采用生物可降解PLGA涂层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有效抑制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周和12周的内膜增生,并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4周时内皮细胞覆盖面积约占总内膜面积的75%以上,12周时有完整的内皮覆盖;对主要脏器的功能、结构无不良影响,提示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2、在国内首次报道病理所见,支架段冠状动脉管壁的炎症面积大小与新生内膜增生的程度显着正相关,显示炎症是促进支架术后新生内膜增生的重要因素。3、以L605钴铬合金为骨架、采用生物可降解PLLA涂层携带雷帕霉素的新型药物洗脱支架可有效抑制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周时的内膜增生,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4周时内皮细胞覆盖面积约占总内膜面积的50-80%;并对主要脏器的功能、结构无不良影响。4、在国内首次在动物模型上比较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及血管壁炎症反应的情况,结果表明与采用不可降解的EVAC聚合物涂层的火鸟支架进行对比,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PLL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的作用至少相似,并且炎症反应更轻。5、在国内上首次探索了镁合金药物洗脱支架的可行性,结果提示PLA涂层镁合金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腐蚀吸收速度过快、支撑力不足、组织相容性欠佳,尚需继续研究加以改进。

孙宁卫[10]2012年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冠心病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其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1977年,Andreas Gruentzig首次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此后,PTCA在技术上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但PTCA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高达30%~60%,严重限制了PTCA远期疗效。1986年Sigwart等首次将金属支架应用于冠状动脉,此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揭开了支架治疗血管狭窄性疾病的新篇章。支架与PTCA相比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是据统计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仍有10%~50%的发生率。近些年来,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随着药物涂层支架及新型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药物涂层支架的再狭窄率仍有5%左右。因此,当今冠心病介入治疗最令人关注的难题之一是如何解决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多种因素包括血管弹性回缩、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等均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炎性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参与炎症反应,近年来逐渐成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观察2010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涂层支架术后再次住院复查冠脉造影的126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ADMA、NO、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血清ADMA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找到新的作用靶点。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本研究的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涂层支架术后再次住院复查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26例,男性100例,年龄45~77(平均58.27±10.15)岁,女性26例,年龄50~69(平均59.32±9.53)岁,共植入支架167枚。根据复查冠脉动脉造影结果及再狭窄的判断标准,将观察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2.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尿酸资料。详细记录所有病例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包括病变支数、病变部位、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植入支架长度及残余狭窄度等资料。3.标本采集安静平卧状态下,所有入选患者采集空腹肘静脉血约5ml,Oly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项血生化指标。4.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测定离心空腹肘静脉血后取上清液,-20℃保存待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测定离心空腹肘静脉血后取上清液,-20℃保存待测。严格按照说明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测定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结果1.在排除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再狭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3.33±3.40)显着高于未狭窄组(1.15±1.08),hs-CRP>1mg/L在再狭窄组高于未狭窄组,炎症参与了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病理过程。2.在排除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再狭窄组血清ADMA浓度(1.87±1.90)显着高于未狭窄组(0.75±0.59),再狭窄组血清NO水平(21.853±4.25)明显低于未狭窄组(36.78±6.47)。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清ADMA水平有相关性,且ADMA水平与NO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与血清ADMA水平有关,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血清ADMA水平越高,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几率越高。血清ADMA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是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 孙卫东. 青岛大学. 2003

[2].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临床意义[D]. 刘志忠. 南京医科大学. 2001

[3].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D]. 刘丽珍. 第四军医大学. 2008

[4]. 电针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D]. 谢亚宁. 第四军医大学. 2015

[5]. 血清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变化[J]. 杜同信, 王自正, 王书奎, 孙君江, 傅雷.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2

[6]. 清通胶囊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D]. 李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2

[7].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D]. 郝国贞. 河北医科大学. 2003

[8].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D]. 张春晓.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9]. 新型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及镁合金全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可行性研究[D]. 罗彤.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10].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 孙宁卫. 泰山医学院. 2012

标签:;  ;  ;  ;  ;  ;  ;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