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1 交给学生方法,培养自读能力
“援之以鱼下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必须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交给学生自读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路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我,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学习方法、过程、效果.为之思索。经过不断探究,我发现个善于课前预习的孩子思维总是很敏捷,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成绩容易走在其他孩子的前列。因而,我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对几种有效的预习方法做了探究和尝试。
1.1 读朗读可以帮助理解文章,默读适合边读边思考。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比如课文写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些什么帚物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然后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表达的中心".还可以谈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1.2 批: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有些重点地万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结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早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 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1.3 查: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以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鞍军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可以利用电脑在网络上查也可以到书店去查阅相关的书籍。
1.4 思:我们可以结合课后的习题去预习。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带着予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能效果,
1.5 摘:积累借鉴。课文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句子,优美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富有哲珲的思想随处可见,文章写得精彩的句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直至成诵。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可以借鉴的词句摘抄下来.以便以后更好的运用。这样使眼口手脑并用,预习效果好更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循序渐进,指导预习过程
小学生预习.必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体系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预习,必须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现在,每个家庭对孩子学目都很关注,对学日之前的预习环节也很关往。但是很多小学生始终不能把预习的习惯坚持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怎样来关注和帮助孩子预习,如何培养弦子自王的预习习惯呢?让孩子感受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呢?
首先就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注意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兴趣,而不把预习当成负担,然后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其感受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
其次,刚开始预习时不要贪多。要想做好每件事都要讲究万法,预习更是如此。到了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就会适当地根据年龄特点和教材选又的特点,指导孩子些预习的方法,家长这时就要及时跟进。因为毕竟孩子的预习主要是在家里进行的。如果家长没有及时指导督促.老师在学校传授的方法没有考得到及时的实践体验.很快就会被学生忘掉了。刚开始预习时.要从小入手。比如带着孩子读读明天要讲的课文,读过两遍后,再边读边聊聊文中的故事,在轻松的聊天中.孩子就基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趁热大铁带着孩子尝试归纳主要内容。经过三遍左右的文章认读后,孩子就基本上会认了文中的新字。对于三年级的刚刚开始预习的孩子米说,做到这样就可以了解家长要观察孩子预习的顺利程度,当孩子能独立灵活的地进行以上步骤预习后,可以再逐步加深难度。不要剐开始就贪多那样容易把按子吓到了,他就不喜欢预习了。
再次,老师应按年级逐步提高预习要求。到了五年级,预习的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了,训练孩子努力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首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教给学生多一些的读书方法,常用的有边读边想边动笔的方法。因为小学生读书往往有口无心。教给他们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在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朗读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思考题(思考题可以是老师针对此文出的,也可以是教材里的课后题)。最后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最后,家长和老师应消除误区。关于预习习惯,有些家长和老师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通过预习.要孩子达到读懂每句话,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等一系列要求。需要提醒的是,面对十岁左右的孩子要懂得孩子的认知特点,使得他们对新鲜事物极为感兴趣,而千遍一律的预习要求本身就会使他们反感,另外绝大多数孩子还很缺乏阅读理解能力,如此高的要求,只能把本来想好好预习的激情之火浇灭。我们知道,预习习惯形成的同时,自学技能也就随之逐步形成了,这是对孩子将来初中,高中,以至于大学后学习生活的奠基,一定要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2]周学能.《小学语文教师》之《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操作》.2007年第12期.
[3]倪雪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J].教学在线,2010 (12).
论文作者:慈元华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课文论文; 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习惯论文; 老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