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居环境建设的亳州市农村环境教育模式研究
尹学英1范一鸣1 王 霄1杨闪闪1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毫州 23800)
摘要: 人居环境是指人们居住的综合环境,可以分解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这三部分。针对亳州市农村的人居环境调查现状,提出了安全教育方式和建议,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人居环境;农村环境教育;白色污染
1 农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指人们居住的综合环境,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是建构在自然环境之上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场所,并且侧重于物质层面。人居环境可以分解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这三部分[1]。 农村人工环境系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空间载体。主要包括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其中,农村居住环境包含住房条件、公共空间、村容村貌、社区环境的等内容[2]。
图1 我国人居环境主要构成要素[3]
本项目以此为研究背景,根据2018 年度亳州市社科联年度规划课题--《基于人居环境建设的亳州市农村环境教育模式研究》申报书设计调查问卷。此次问卷共设计了33 个问题,内容涉及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置、禽畜粪便排放、生活污水处理及处置、秸秆焚烧、白色污染、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宅基地建设、环保宣传与教育方式等诸方面。调研范围涵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三县一区共计30 多个乡镇,问卷共计183 份,其中有效问卷178 分,无效问卷5 份。
2 问卷内容分析
2.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涉及村民目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时,有37.36%的选择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23.63%采取的是集中焚烧、掩埋;集中堆放占25.82%,废物再循环利的比例仅占8.79%,自家焚烧和不处理部分仅占2.20%、3.85%。
国务院2008 年已经颁布了“限塑令”,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失为一纸空文。但是白色污染益发严重,农村也不例外。就成因分析来看,52.75%、41.21%分别选择了,一次性塑料袋、塑料包装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了;31.32%、28.0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一次性快餐盒,白色废弃物达到23.08,废纸、废屑贡献了13.19%,其他占比达6.59%。
经过隋朝两代帝王的相继开凿,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等运河,形成了完备的沟通关中与魏、齐旧地和梁、陈旧地的水上交通体系。
此次调研可以看出,亳州市宅基地闲置情况较严重、居住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垃圾处理设施落后、禽畜粪污处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在环境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环境教育的主体和方式单一、缺乏系统的教育目标等问题。
2.2 农村环境水污染较严重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的运行机理探赜——关于慈善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 ……………………………………………………… 王 俊(1.94)
2.3 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复杂
依据群体的大众性与分层性,可分为农村中小学(含师生)、村级领导干部、村级管理人员、乡镇企业全体员工、村民等不同的层次[4]。针对不同的群体,从接受度、年龄段等入手,设计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开展理念及价值观各异的环境安全教育。执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方式和策略。培养村民的自治理念,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2.4 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沟张村农户的年龄主要在30~50岁之间,占总人口的67%。文化程度大都只是小学毕业,占总人口的82%。农户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这对农户的贷款起到间接的影响。如对小额信贷的认识不深,对信贷资金的使用较随意,无法做到合理使用,个别人出现贷款逾期未归还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农户资金匮乏的时候,想要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也较难。
2.5 宣传措施及做法
“您认为目前在环保方面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选择“群众的环保意识”、“政府对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占据前两位,分别有65.93%、27.47%;认为需要加强宣传的占比22.53%,19.23%的认为对于环境破坏者的处罚是当前最需要。
1.社会治理的破题需求。我们已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职业多样化、思想多元化、人口老龄化,城市人口超载、社会问题频发、社会矛盾积聚等问题的出现,给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不经引发感慨:为什么社区资金投入越来越多,但是群众的获得感却没有越来越高?为什么社区事务管得越来越细,但是群众的幸福感却没有越来越高?为什么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群众的满意感却没有越来越高?为什么社区监控铺得越来越密,但是群众的安全感却没有越来越高,这都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在造成农村环境水源污染原因调研(多选)中,66.48 的认为归结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认为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占比达53.30%,51.10%的认为家禽家畜散养在水源区造成了水污染,认为工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占35.16%,其他是14.29%。
3 强化环境教育与管理
3.1 扩大承担环境安全教育任务的主体范围
在造成农村环境空气污染原因,有65.92%认为的焚烧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65.36%的受访者选择了圈养家禽或堆放垃圾产生的恶臭,认为工厂生产排放的废气的占比46.93%,焚烧秸秆与木材产生的烟尘的占40.78%,选择其他原因的为14.53%。
3.2 丰富环境安全教育内容及形式
农村环境教育的内容要体现综合性。农村环境安全教育方式,可结合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入户宣传,发放宣传手册;针对亳州目前环保现状,可利用市文明创建及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提升工作开展主题教育;借助“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专题教育;利用村级广播系统宣传;选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宣传,环境热点事件、节能减排小常识等随机推送;采用墙体壁画、标语等固定形式来宣传,对回乡创业、务农的有一定阅历、接受程度较高的群体,可开展集中专题培训方式。
在问卷最后,设置了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64.29%的调查对象认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不深入;选择低廉、接地气的治理技术缺乏占比达57.69%,53.30%的受访对象认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52.20%的认为农村传统生活习惯不好;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门的农村环保人才占比分别为49.45%、41.96%。
3.3 以人为本进行人居环境设计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时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原则,注意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布局规划;“村村通”路网建设时考虑基本耕地保护,农村文化场馆、体育设施、活动设施、照明体系等建设时综合考量。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道路,不肆意破坏原有村落的风貌,寻找适合当地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3.4 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秸秆燃烧问题,出台了《亳州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分片区责任到人,重点盯防;近期爆表的PM2.5 大气扬尘污染现象,亳州市提出了“打响蓝天保卫战”“水洗亳州”等号召,除了日常定期喷洒道路、施工现场裸土覆盖、节假日禁燃禁香之外,更要从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等源头,寻找根本解决办法,毕竟环境问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恢复“绿水青山”,形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良性合一,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4 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逐步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需要长期谋划,逐步落实。环境安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也不是一日之功。随着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落实,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也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左玉辉.环境学原理[M].科学出版社,2010,02.
[2]李小明.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仰和芝,欧阳晓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下的农村环境教育探讨[J].特区经济,2008(01):143-145.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6344(2019)05-0340-01
作者简介: 尹学英(1976- ),女,安徽凤阳人,本科学历,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技术教学、督导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 2018 年度亳州市社科联年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A2018019)。
标签:人居环境论文; 农村环境教育论文; 白色污染论文;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