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一)_蚩尤论文

龙的文化(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889(2002)01-0084-07

(一)

关于龙的记载与文艺作品应该分两层来研究:第一,考察龙的实物记载;第二,考察 关于龙的文字记载及传说的演变。

迄今,我们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应是辽宁和内蒙古交界处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 十余件玉猪龙和泥塑猪龙,这些文物距今有6000余年。这里出土的龙,一种是猪首、大 耳、圆眼、猪嘴、屈身、粗壮,看来拙笨;一种是似猪首而嘴长,头上有似鸟之羽冠, 身长似蛇,加工细腻。后一种应是由前一种演化而来的。

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有龙与怪鸟的连体雕像。这批文物是商朝第二十五代王武丁之 妻辛的墓中之物,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人造龙形。

河南濮阳西水坡龙虎墓中发现了三个蚌壳堆造的图案:东为蚌龙,西为蚌虎,北为北 斗七星。这是距今3500年的龙形。湖北随县曾侯乙棺漆盖上东边画龙,西边画虎。这两 处出土的龙都有了鳞、角、须、四足、鼠尾,跟我们现在习见的龙形基本上相同了。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陕西半坡村出土的人鱼彩绘陶盆,是新石器时代难得的精品。陕西 临潼姜寨出土的彩陶,绘有鱼蛙纹,玉鱼纹,人面鱼纹,鱼鸟纹。庙底沟出土的彩陶, 绘有蛙纹、鸟纹,半坡村、姜寨、庙底沟、马家窑等多处出土文物的彩绘也很精致,与 仰韶、大汶口,良渚等处出土的文物可互相媲美,其中也有龙。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第一,从6000年前到3000年前,龙还不是现在习见的龙形。第 二,妇好墓的龙鸟合雕的鸟应是殷族鸟图腾的遗迹,应是凤。这是“龙凤呈祥”的象征 。第三,到了西水坡龙虎墓和随县曾侯乙棺盖上的龙,才成了有角、须、足、尾的龙, 是“活龙活现”的龙。

(二)

田兆龙先生《神话与中国社会》把孙海波《甲骨文编》、罗振玉《三代金文存》、于 省吾《商周金文录选》以及邢捷、张秉午《古文物纹饰中龙的演变与断代初探》中的龙 字汇集了一组,那不是金文中龙字的全部,但已可以看出龙字的递变情况。

《书·舜典》曰:“伯拜稽首,让于夔龙。”“龙,朕谗说殄行,震惊朕师。”这两 个龙是人名。《书·益稷篇》曰:“……予欲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作会(即绘——作者注)……”,这个龙指的是衣服上的龙画。

在《诗经》里,龙字出现了八次,“龙”显然已经成了人们普遍崇拜的龙了。

《易经》中龙字出现了六次,龙已经是能够飞上天、入于水、载于地的三栖动物了。

这个变化是随人文的发展而来的。《诗》、《书》、《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比较可靠 史料的典籍。但这些书是后人根据一些残存史料和大量民间传说、歌、谣,经多人之手 辑集整理出来的。“龙”的含义随历史的发展而日趋复杂、完整、神化了。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韩非子·说难》:“见龙而 命之曰蛇。”《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把龙蛇并提,实即说龙亦 蛇,蛇亦龙。《易》之《乾·象》曰:“六位时成,乘六龙以御天。”西汉许慎《说文 》释“易”字曰:“易,晰蜴、蝘蜒、守宫也。”许慎是说“易”之义,在于 “变易”。他把这个含义移到了“龙”的身上。《说文》释龙曰:“龙,鳞虫之长,能 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见到西汉时,龙已经成 了变化无常的龙了。到了东汉,王充《论衡·乱龙篇》:“龙暂出水,云雨乃至。”《 论衡·龙虚篇》:“云雨感龙,龙亦起云雨升天。”“蛟龙见,而云雨至。”他把龙的 招云致雨本领,说得更为具体了。

这些人文演化的说法,都是一代一代演化出来的,为龙的文学展开了多方面的发展。

(三)

我们为什么说是“龙的传人”?这和我们祖先的图腾文化关系很大。我们的历史习惯于 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或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的后裔。当然也涉及女娲、夏禹等。

关于伏羲。

《易·系辞下》:“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物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管子·封禅篇》:“虙羲封泰山,禅云云。”

《管子·轻重戊篇》:“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 之。”

《庄子·人间世》:“伏羲几蘧之所行终,……。”

《庄子·大宗师》:“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

《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 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

《庄子·缮性》:“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庄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戏、黄 帝不得友。”

《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伏戏,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荀子·大略篇》:“言治者于三王(即伏羲、神农、黄帝——作者注)。”

《尸子·君治篇》:“宓羲之世,天下多兽,教民以猎。”

《国策·赵策二·赵武灵王昼闲居》:“宓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 而不怒。”

《楚辞·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

《诗》、《书》、《易》里都谈到了龙,没有说出龙与华族祖先的关系;上边所引春 秋战国时文献谈到了伏羲,没有说伏羲与龙的关系。最早说出伏羲与龙的关系的文字, 可能是《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记载:“太皞氏(即伏羲——作者注)以龙纪, 故为龙师而龙名。”

《汉书·百官公卿表》之序说:“宓羲龙师官名”。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太皞时有龙负图之瑞出于河,因而官名,始以龙纪 ,……。”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出太皞伏羲氏本身就是龙种或龙身:“太皞 帝包栖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包栖 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说:“太皞帝包栖氏,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包栖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之后,《诗纬含神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栖。”

《路史·后纪一》说:“帝女游于华胥之洲感蛇而孕,十三年生包栖。”又曰:“伏 栖龙身。”

这几种说法,都说是在雷泽华胥履大人之迹,感而生伏羲,生出的伏羲是“蛇身人首 ”或“龙身”,这才表明了伏羲是龙种或本身就是龙。

我们肯定:伏羲族是以龙为图腾的。

说了伏栖,不说女娲是不行的。

女娲其人,不见于《诗》、《书》、《易》,始见于《楚辞·天问》:“登立帝位, 孰导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到东汉刘安《淮南子·览冥篇》说黄帝之治,“犹未及虙羲氏之道也。往古之时,四 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 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 止淫水……。”《帝王世纪》曰:“禹始纳涂山氏女,曰女娲,合婚于台桑。”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 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皇甫谧《帝王世纪》称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春秋运斗枢》称伏羲、女娲、神 农为三皇;汉伏生《尚书大传》称伏羲、神农、燧人为三皇;班固《白虎通》称伏羲、 神农、祝融为三皇。

罗泌《路史后纪二》曰:“女皇氏 娲,云姓,一曰女希,蛇身牛首宣发,太昊氏之 娣,出于承匡……少佐太昊祷于神,祈而为女妇……太昊氏衰,共工惟始作乱,振滔洪 水,以祸天下,……于是女皇氏役其神力,以与共工氏较,灭共工氏……娲氏乃立 ,号曰女皇。”

以上各种记载,显示了女娲与伏羲同时或同位,祷于神成了夫妇。《世本·姓氏篇》 说:“女氏:天皇封第璃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罗泌《路史后纪二》注 引《风俗通》曰:“女娲,伏希(羲)之妹。”《通志·三皇考》引《春秋世谱》、《广 韵》十三佳等均与《路史后纪二》之说同。《唐书·乐志》载张说唐《享太庙乐章·钧 天舞》曰:“合位娲后,同称伏羲。”唐诗人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直说:“女娲本是 伏羲妇。”宋人伪作《三坟书》也说伏羲与女娲是夫妇。

根据二十世纪的出土文物及民俗研究的发现,可以说,兄妹亦夫妇,夫妇亦兄妹。

首先,文献记载中多处说明了:伏羲与女娲都是蛇身人面。王逸注《楚辞·天问》曰 :“女娲人头蛇身。”《文选·鲁灵光殿赋》曰:“伏羲麟身,女娲蛇躯。”曹植《女 娲画赞》曰:“或云二皇,人首蛇形。”《帝王世纪》曰:“包栖氏……蛇身人面,… …女娲氏,蛇身人面。”《文选·鲁灵光殿赋》注引《玄中记》曰:“伏牺龙身,女娲 蛇躯。”

《山海经·海内经》说:“有人曰苗民,有神鸟,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 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郭璞云:“延维即‘委蛇’” 。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认为:延维,委蛇即汉石画中交尾的伏羲与女娲,是南方苗族 之祖神。

隋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彩色绢画,画了两个蛇身人首的人,下身交缠,是交尾 之像;山东武梁祠石画像,有两个蛇身人首交尾,其特点是上身穿衣,头上戴帽;山东 鱼台西塞里伏羲陵前石刻像,也是二龙交尾;河南新郑出土的鞹腹上部,有两龙交尾 花纹。

根据以上材料,我们有理由这样说,伏羲,女娲是龙或龙种。

谈了伏羲女娲之后,试言黄帝。

《帝王世纪集校》说:黄帝之母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而生黄帝。意即感龙而生。 故《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黄龙体”、“龙颜,有圣德”。《路史后纪五》说: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名荼,一曰轩辕,……小(即少——作者注)典之子,黄精之君也。 母吴枢曰符葆,秘电绕斗轩而震,二十四月而生帝于寿丘。……河目隆颡,日角龙颜。 ”《太平御览》卷三引《春秋合成图》说:黄帝为“主雷之神。”《史记·天官书》说 :“轩辕黄龙体”。《淮南子·天文篇》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其 兽黄龙。”《史记·封禅书》说:“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黄帝“人面蛇身”。《说郛》卷30说:黄帝“蛇身而人头 ”。《史纪·天官书》:“轩辕黄龙体”。

这些传说,说明了黄帝是龙种或龙体。

《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云从龙,黄帝是 龙,龙得云瑞,是顺理成章的。

《国语·晋语四》:“司空季子曰……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 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闻一多先生认为 “僖”即“禧”,“禧”为防风氏,防风氏为“大人”,防风氏之国即《博物志·二》 所说“大人国,其人……能乘云而不能走,盖龙类。”闻先生又说:“黄帝十二姓中也 有已姓,已是龙。”可见黄帝子孙中有龙族。

其实,黄帝之龙子龙孙,见于记载者不少。《拾遗记》曰:“颛顼父冒意遇黑龙负玄 玉图而生颛顼,身上有文如龙。”《绎史·卷九》引《春秋合成图》说:“庆都与赤龙 交合而生尧。握登见大虹而生舜。故其龙颜大口。”

这些传说,可以说明崇拜龙图腾的种族是比较多的,其中以黄帝族为大族。

关于神农的记载。

《春秋元命包》:“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或(应是感字——作者注)之于 常羊,生神农。”

《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 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炎帝人身牛首。”

《春秋命历序》:“有神人名石耳,仓色大眉,戴玉理、驾六龙出地,辅号皇神农。 ”

《路史后纪三》:“炎帝神农氏,姓尹耆,是为后帝皇君,炎精之君也。母安登感神 于常羊,生神农于列山之石室。……初,少典氏娶于有侨氏是曰安登、生二子,一为黄 帝之先,袭少典氏,一为神农,是为炎帝……弘身而牛愿(即额——作者注),龙颜而大 唇……。”

以上所述有三点,第一,神农也是龙种;第二,神农与黄帝是弟兄;第三,神农与炎 帝,也有人说二人不是同胞兄弟。

《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 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以上一些记载,说明神农的传说,也是沿龙图腾文化延续的。

关于蚩尤及其与华夏民族的关系。

《路史后纪四》:“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兄弟八十人。蚩尤疏首晲卷 ,八肱八趾,好兵而喜乱……诸侯委命于有熊氏……乃率风后伯温之徒,及尤嘬兵浊鹿 之山,三年九战……而后得志。”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杀蚩尤。”

《太平御览·第七十九卷》:“韩于曰……黄帝合鬼神于西太山之上,驾象车六交龙 ,毕方并馆,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乃作为清角之乐。”

《管子》:“黄帝得蚩尤而明乎天道。”

以上所记,各有不同:第一,黄帝打败了蚩尤,把他杀了;第二,蚩尤为黄帝臣属; 第三,蚩尤为炎帝裔。

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说:“有人认为舜的图腾为狮子或龙,蚩尤为赤龙……,共 工氏为九头蛇或羊。”若说蚩尤为炎帝裔,当然可以引伸为赤龙;若说蚩尤能呼风唤雨 ,当然蚩尤也该是龙;若说蚩尤以狮子为图腾,也不排斥以龙为图腾的可能。蚩尤族被 赶到南方去的余部,成了今日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其中如哀牢族说其祖母为触龙,迄今 还崇拜龙:弥勒彝族以龙为图腾;侗族崇拜龙蛇;苗族芦笙场上树杆,杆上盘龙。孙作 云《蚩尤考》:蚩尤为蛇,其族为蛇族。”这样看来,蚩尤应是崇龙系统的族属。

关于少昊(挚)的传说。

《路史后纪·第七卷》:“小(即少——作者注)昊青阳氏,纪姓,名质(挚),是为挈( 挚——作者注)。其父曰清,……配于类氏曰娥,居河之微,逆星流槎,作便媚之乐, 乐而忘归,震而生质(挚)……曰金天氏。……其即位也,五凤适至而遗书,故为鸟纪, 鸟师而鸟名。”

《帝王世纪》:“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 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

《河图》:“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气感,生白帝朱宣(即帝挚——作者注)。”

《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也? ……郯子曰:吾祖也。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风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 鸟名。”

王嘉《拾遗记卷一》:“少皞以金德王,母曰皇娥……时有神童,称为白帝之 子,即太白之精,降于水际,与皇娥谨戏。……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 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

看来,帝挚是以鸟为图腾的,又是女节感虹(虹亦龙)所生,而《路史后纪·第七卷》 又明说“其父曰清,黄帝之第五子”。从这方面看,帝挚又与龙图腾文化有着历史的渊 源。

关于颛顼的传说。

《路史后纪·第八卷》:“帝颛顼,高阳氏姬姓,名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 ……娶蜀山氏曰枢,是为河女,所谓淖子也;感摇光于幽防(房——作者注)而生颛顼。 ”

《帝王世纪》:“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景仆,蜀山氏女 ,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女枢生颛顼于若水。”

《河图》:“瑶光之星如晲,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

《大戴礼》:“宰我曰:请问帝颛顼。孔子曰: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乘龙而至 四海……。”

看来,颛顼也是龙族,他是黄帝的后裔;其母感晲而生,晲即虹,虹即交媾之 龙,他应是龙种,能乘龙至四海。

关于帝喾的传说。

《史说》:“帝喾高辛氏,黄帝之曾孙也。”

《帝王世纪》:“帝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

《路史后纪·第九卷》:“帝喾高辛氏,姬姓,曰喾,一曰逡。喾之字曰亡斤,黄帝 氏之子曰玄枵之后也。父侨极,娶阵丰氏曰裒,履大迹而生喾。”

帝喾高辛氏,也应是龙族的族属。

关于帝尧的传说。

《帝王世纪》:“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 勋。”

《春秋合诚图》:“尧母庆都,……常在三河之南,天大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之中, 生庆都。……年二十……出现三河之首,常若有神随之者……奄然阴风雨,赤龙与庆都 合婚,有娠,龙消不见,生尧。”

《路史后纪·第十卷》:“帝尧陶唐氏姬姓,高辛氏之第二子也。母陈丰氏曰庆都, 尝观三河之首,赤帝显图,奄然风雨,庆都遇而萌之……十有四月而生于丹陵,曰尧, 是为放勋。”

《帝尧碑》:“其先出自块隗翼火之精,有神龙首出于常羊,庆都交之,生伊尧。”

《史记》:“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

据以上材料,可知尧是黄帝之后,母与龙交而生,也属于龙族。

关于舜的传说。

《史记》:“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竹器于寿丘,就时于 负夏。”

《帝王世纪》:“舜,姚姓也。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穷婵,穷婵有子曰敬康,生勾 芒,勾芒有子曰桥牛,桥牛生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名 重华,字都君。”

《诗含神雾》:“握登见大虹意感生帝舜。”

舜之母也是感龙而生舜,可见舜也属于龙族。

关于禹及启的传说。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 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母曰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 珠薏苡,胸圻而生禹于石纽。……名文命,字高密。”

《帝王世纪》:“禹父鲧,妻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圻而 生禹。”

《吴越春秋·越王吴余外传》:“鲧娶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 湿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生高密。”

《诗含神雾》:“禹之兴,黑风(凤——作者注)会纪。”

《列子·黄帝篇》:夏后氏“蛇身人面”。

《史记·封禅书》:“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

《孝经钩命决》:“命星贯昴,修纪梦接生禹。”

《国名记甲注》引曰:“夏封伏羲之后”,即庖国。《史记》说褒国是禹之后,《潜 夫论》也说:“太昊即大皞、伏羲(之后有庖国——作者注),姒姓。”“庖” 即“褒”。闻一多先生说:“姒与风本是一姓,……风从虫,虫与巳在卜辞里是一字。 原来风姓或巳(即姒)姓,译成今语都是蛇生的。”

《路史后纪》所载与上述基本相同。

禹母也是感龙而生,禹也是龙的族属。

关于启,《史记》:“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 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海。”

启能乘龙升天与神交通,从天上取九歌。《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王逸注曰 :“九辩九歌,夏乐也。”这夏乐是怎么来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作了答复:“西 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即启——作者 注)。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穆天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海外西纪》也载有启上天的传说。

关于鲧的传说。

《左传·昭公七年》:“鲧殛羽山,其神化为黄熊(此熊字可能是龙字之误——作者注 ),入于羽渊。”

《山海经·海内经》:“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初学记》《路史后纪》之注并有末句:“是用生禹。”

《拾遗记》:“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沈于羽渊,化为玄鱼。”

看来,鲧是黄帝子孙,是龙族,死后,化为黄龙或玄鱼。

关于共工的传说。

《山海经·大荒西经》注引《归藏启筮录》:“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淮南子·墬形篇》高注:“共工,天神,人面蛇身。”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共工有子曰勾龙。”

《路史后纪·第二卷》:“太昊氏衰,共工惟始作乱,振滔洪水,以祸天下,坠天纲 ,绝地纪,覆中冀,民不堪命。”“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自谓水德。”

共工也是龙的传人,兴水又治水,是龙属。

关于夔的传说。

《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夕,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东京赋》薛综注:“夔,木石之怪,如龙有角,鳞甲光如日月,见则其邑大旱。”

闻一多先生说:“小篆‘夔’亦从‘已’,金文‘龙’亦从‘已’,所以《尚书》夔 龙通称。”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 而无角,一足,其名曰夔。”

郭璞释《山海经》:“今蜀山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曰夔牛。”

《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 无傲。”这个夔,显然是人,另外许多传说中,有的说是兽,有的说是龙,可见夔是龙 图腾的族属。

关于祝融的传说。

《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有神人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山海经·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祝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 淮南子·墬形篇》:“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 无 足。”

闻一多先生说:“已、芊二姓都是龙族,而都出于祝融。”“祝融即‘见则其邑大旱’,夔是祝融之后,所以也是‘见则其邑大旱’。祝融是一条 火龙……。”这样说来,祝融在传说中也是龙族。

关于殷始祖契的传说。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 玄鸟坠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诗纬·推度灾》:契母简狄“浴于元邱之水,睇元鸟,衔卵,过而坠之,契母得而 吞之,遂生契。”

刘向《烈女传》:“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元邱之水, 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

《竹书纪年·殷商成汤》:“初,高辛氏之世纪,曰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从帝 祀郊禖,与其妹浴于玄邱之水,有玄鸟衔卵而坠之,五色甚好,二人竞取,覆以二 筐,简狄先得而吞之,遂孕,胸剖而生契。”

《尚书·中候》:“元鸟翔水,遗卵于流,简狄易拾吞,生契,封商。”

《宋书·符瑞志》:“高辛氏之世妃曰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与帝祀郊禖…… 有玄鸟衔卵而坠之,简秋先得而吞之,遂孕,胸剖而生契。” 看来,殷商族是以鸟为 图腾的。

关于周始祖弃的传说。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怡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 名曰弃。”

《春秋元命苞》:“姜嫄游閟宫,其地扶桑,履大人迹而生稷。 ”

《竹书纪年·周武王》:“初,高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见 大人迹,履之,当时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

《帝王世纪》:“文王昌龙颜虎肩,身长十尺……。”

《雒书·灵准听》:“苍帝姬昌,日角鸟鼻,身长八尺二寸。”

《诗·会神雾》:“大任梦长人感己,生文王。”

《春秋元命芭》:“文王龙颜柔肩望羊。”注曰:“望羊言象龙胸曲起。”

《春秋感精符》:“孔子案录书,含观五常英人,知姬昌为苍帝精。”

上述之传说,已说明文王为“苍龙之精”,大人迹与龙有什么关系?《鲁语下》仲尼曰 :“(防风)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 ,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在《史记·孔子世家》“漆”作“厘”,《索隐》曰“厘 音嬉”。黄帝之后有十二姓,其中有“僖”姓,可知防风氏姓僖,亦黄帝之后裔。《博 物志·二》曰:“大人国,其人……乘云而不能走,盖龙类。”可见“大人国”是龙类 。“大人迹”应是“龙迹”;履大人迹,感而生弃,即感龙生弃,所以,闻一多先生说 :“黄帝后的巳姓与祝融之后的巳姓,……还是一姓。因为黄帝祝融都是龙。”这样看 来,周族也是龙的子孙。

上边引用了许多古代传说,只是为了说明,中华民族之为“龙的传人”是传之有绪的 。这种说法有不可全信的一面,但也有其可信的一面。因为传说的形成总是人事的影子 。希腊传说,火是普罗米修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可知西人是由雷电得到火的。中国说 燧人氏钻木取火,可知我们祖先是由人造出火来的。我们只能从传说与神话的影子背后 观察或钩沉历史的实际。

黄帝族、蚩尤族都是黄河流域的民族,所谓黄帝子孙,都是黄帝族的支系。因为原始 部落之间的矛盾斗争,把蚩尤族大部分赶到南方去了。黄帝族与炎帝族,仍在黄河流域 ,也不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扩展,到周朝文武时代,其势力,西到甘肃,南到荆 襄,东到淮泗,北及塞外。族系支脉不同,但都对龙崇拜。北方的匈奴族也以龙为图腾 。《汉书·南匈奴传》曰:“匈奴岁三月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日戊日祭天神。” 《史记·匈奴传》曰:“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祭龙的地方曰龙城。不但汉族,而 且包括多数被挤到南方的少数民族,都祟龙。殷民族起于东方(山东一带),盘庚迁到北 方,受到多民族祟龙影响,也崇拜龙。这样,经过了绵长的时间和多族的融合发展,形 成了广大地区的众多族属共一个图腾偶像:龙。

故中华民族的成员都承认自己是:黄帝子孙,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很早就称为华夏, 或称华族。“华”,源于华山。黄帝族属的发祥、游动、徙居地带都在华山周围,因之 称华族。

收稿日期:2001-09-04

标签:;  ;  ;  ;  ;  ;  ;  ;  ;  ;  ;  ;  ;  

龙文化(一)_蚩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