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郑崇武, 王旭生, 王素伟, 汪丽安, 吴红[1]2002年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 ,同时明确年龄、身高、体重、身体指数和月经复潮时间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 2 4名健康产妇 (2 1~ 35岁 )在产后 6个月内进行了追踪观察。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DEXA)分别在产后 3~ 5d ,4月初和 7月初测量了腰椎正、侧位和股骨颈BMD ,同时检测了血清骨钙素 ,ICTP ,雌二醇 (放射免疫方法 )及血钙、磷浓度。 2 0名非产妇的BMD值作为对照。结果 哺乳妇女腰椎正位和股骨颈BMD在产后 4月初和 7月初比产后 3~ 5d升高显著 (P <0 0 5 ) ,腰椎侧位BMD在产后 7月初比产后 4月初和产后 3~ 5d明显升高 (P <0 0 1) ,产后 6个月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均升高到非产妇组水平 ;血清骨钙素在产后 4月初和 7月初比产后 3~ 5d有明显升高 (P <0 0 1) ,而ICTP却有明显降低 (P <0 0 1) ;血钙在产后 3个月内升高明显 (P <0 .0 1) ,而血磷在产后 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 ,但两者都在正常范围 ;月经复潮时间对骨量增加有负性影响 ,而年龄、身高、体重及身体指数对骨量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产后 6个月内哺乳妇女的骨量持续增加 ,达到非产妇组水平 ;骨转换增快 ,骨形成超过骨吸收 ;产后停经时间的延长不利于产后骨量的增加

许歆, 周秀芬, 贺淑文[2]2004年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 ,同时明确年龄、身高、体重、身体指数和月经复潮时间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 5 2名健康产妇产后 6个月内进行了追踪观察。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分别在产后 3~ 5d ,4月初和 7月初测量了腰椎正、侧位和股骨颈BMD ,同时检测了血清骨钙素 ,ICTP ,雌二醇及血钙、磷浓度。 40名非产妇的BMD值作为对照。结果 哺乳妇女腰椎正位和股骨颈BMD在产后期 4月初和 7月初比产后 3~ 5d升高显著 ,腰椎侧位BMD在产后 7月初比产后 4月初和产后 3~ 5d明显升高 ,产后 6个月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均升高到非产妇组水平 ;血清骨钙素在产后 4月初和 7月初比产后 3~ 5d有明显升高 ,而ICTP却有明显降低 ;血钙在产后 3个月内升高明显 ,而血磷在产后 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 ,但两者都在正常范围 ;月经复潮时间对骨量增加有负性影响。结论 在产后 6个月内哺乳妇女的骨量持续增加 ,达到非产妇组水平 ;骨转换增快 ,骨形成超过骨吸收 ;产后停经时间的延长不利于产后骨量的增加。

郑崇武[3]2000年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明确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和月经复潮时间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24名健康妇女(21-35岁)在产后6个月内进行了追踪观察。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分别在产后3~5天,4月初和7月初测量了腰椎正、侧位和股骨颈BMD,同时检测了血清骨钙素、ICTP、雌二醇及血钙、磷浓度。20名非产妇的BMD值作为对照。研究发现:哺乳妇女的腰椎正位和股骨颈BMD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大升高显著(p<0.05);腰椎侧位BMD在产后7月初比产后4月初和产后3~5天明显升高(p<0.01);产后6个月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均升高到非产妇水平。结果还显示:血清骨钙素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天有明显升高(p<0.01),而ICTP及雌二醇却有明显降低(p<0.01);血钙在产后3个月内升高明显(p<0.01),而血磷在产后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但两者都在正常范围;月经复潮时间对骨量增加有负性影响(p<0.05),而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骨量变化无明显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产后6个月内哺乳妇女的骨量持续增加,达到非产妇水平;骨转换增快,骨形成超过骨吸收;产后停经时间的延长不利于产后骨量的增加。

佚名[4]2004年在《《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2004年第三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 )B白细胞介素 12 肿瘤靶向DNA载体 -转铁蛋白 -多聚乙烯亚胺体外介导小鼠IL -12基因转染小鼠骨肉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叶树楠 ,杨述华 ,杨操等 ) (3 ) :172白血病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骨代谢、骨性关节炎系研究进展

李晓冬[5]2012年在《珠海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初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并且能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目前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而在中国,每14人中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症,其最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包括脊柱和髋部、前臂远端;资料显示,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一旦出现骨折,低于1/3的骨折患者能够恢复先前的活动能力,而超过1/3的患者会因终生残疾而需要持续的护理,使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变得极为沉重。在珠海地区,每例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手术的平均费用约占珠海地区2011年人均GDP的43%。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不仅将是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由于OP的发生经常是隐匿的、悄无声息的,病人往往发生骨折时才会就诊,因此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是很有必要的,为此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目的:研究珠海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现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寻找影响老年女性原发O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本地区OP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年龄≥60岁的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8例为病例组,年龄≥60岁的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女性101例作为对照组;②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脊柱或髋部任一部位T>-1为骨量正常,-2.5≤T≤-1为骨量减少,T<-2.5为骨质疏松;或发生脆性骨折者。③采用自制的《珠海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纳入病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月经史、孕产史、既往病史、饮食史、个人习惯等;④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结果:本组资料单因素分析比较有意义的变量总共有15个变量:体重指数、工作种类、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行经年限、初孕年龄、初产年龄、产次、平均每胎哺乳时长、使用钙剂、户外运动(散步)、散步次数、散步距离、日光照射、日晒时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绝经年限、绝经年龄、平均每胎哺乳时长、体重指数、工作种类、散步距离及日光照射。结论:①影响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包括绝经年限(OR=7.467)、平均每胎哺乳时长(OR=4.661);②影响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包括体重指数(OR=0.802)、工作种类(OR=0.127)、散步距离(OR=0.035)、绝经年龄(OR=0.100)及日光照射(OR=0.044)。

参考文献:

[1].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J]. 郑崇武, 王旭生, 王素伟, 汪丽安, 吴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2].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J]. 许歆, 周秀芬, 贺淑文.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

[3].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D]. 郑崇武. 暨南大学. 2000

[4]. 《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2004年第三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

[5]. 珠海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初析[D]. 李晓冬. 南方医科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