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中学,陕西省 渭南市 合阳县)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内涵,也表达不同的含义。教科书选用了非常经典的传统文化教材,表达了我国文化的久远与伟大。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功能,不能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这是我国的重要财富,要让学生懂得欣赏,懂得保护。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一、最大限度带领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价值
基于我们当前对学生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宣扬方面还是较好的,基本上选取的古文古诗词等,都是基于初中生的水平和能力的。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也是有帮助的,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习是很有意义的。然而,我在长期的教学中分析发现,汉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传统知识,却忽视了教科书中体现的“人性”概念。因此,所取得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以人为本”视为核心价值。儒家和道家作为两个思想派别,对于人本的思想可以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论语”中所包含的很多思想,对于当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这些方面对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的教育具有关键作用和意义。同时在班里展开讨论会,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还有什么人本思想的内容也可以介绍给大家。我认为学生们在介绍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大家理解。教授文化知识的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立足课堂渗透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初级汉语教师,如果要在学生教学传统文化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本身和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并以易于理解,生动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传统文化。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师是基于传统的课堂文化,而教师的实际发展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策略。例如,在传统文化中教授古代诗歌文化时,教师可以将诗歌中的美丽词汇与美丽的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时,学生可能单凭自己书本上的理解不够,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这个载体,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副图画,学生在图画中更具象化,就理解了究竟是描写了怎样的一副画面。我让学生站起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副画面,还把这幅图留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有的学生认为表达了“凄凉”,有人认为是“坚强”,不同的笔下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教授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比较阅读和基于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比较范仲淹,柳宗元和欧阳修的生活观,并且可以根据人物本身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要跳出去文本的限制,搜索当时的文章背景。其中,范仲淹的豁达反映了他的心态,他有着高远的志向,却无法实现。柳宗元则有着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欧阳修则寄其内心深处的忧愁寓于山水间,他的志向并不在于升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而是喜欢与百姓打成一片,与民同乐。同时在分析人物时要让学生不能局限于眼前,不能单靠文本中的内容,要学会从全面、多方的角度分析,看待历史人物不可以片面化,要从多方因素考究。例如, 三国中的曹操, 可以从其性格入手。曹操为什么被称为“枭雄”?枭雄就是又存在英雄之处,同时还有奸诈的一面。我主张学生课下了解一下有关曹操的人物生平,有什么样的故事,又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人物的“英雄之举”,通过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该角色特征的多重特征,从而可以立体呈现角色的可爱之处。“花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字也可以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可以逐一分析“勇猛英雄”和“可爱女孩”这两点。引导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个角色。
三、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研究,仅仅依据中文教科书和课堂是不够的。通过课堂拓展,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初中生课外知识的阅读。例如,可以采用一种诗歌阅读形式,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古典文学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现代作家的评论。例如, 易中天的《品三国》, 于丹的《论语》心得等。刘心武的《赏析红楼梦》也是非常好的,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有什么好的书籍可以借阅传看。这是一个相互改善的过程,也是一个增强情感的过程。学生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对于林黛玉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畅所欲言。总之,语文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观点,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更广泛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结束语
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不仅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应付考试,更要以学科素养为根本,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林程锦.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J].读与写,2018,(23):76.
[2]郭成艳.追溯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8,(24):51.
论文作者:孙江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花木兰论文; 文化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论文;